晓林的歌曲(晓林听两会|不会扔橘子皮,还敢自称时尚达人?)



猜猜右边那个小房子是做什么用的?↑↑

答案在下方


这个整洁舒适的小房子,竟然是个“垃圾回收站”!

有人讲,像打豆浆的声音,其实呢,这个是用来处理湿垃圾的,把垃圾粉碎掉以后,统一处理。

我们晓得,现在扔垃圾要分类了,不像老早,大家都往一个桶里面扔,现在要分干垃圾、湿垃圾、可以回收的垃圾、有害的垃圾。这个里面技术含量蛮高的。我们记者到芷江西路街道北方佳苑小区跑了一趟,恰巧看到一个小朋友来丢垃圾:

小朋友:你好!

阿姨:报手机号码!

小朋友:187217……

阿姨:哎哟真厉害!好,可以了!


晓林

(东广新闻台记者体验、采访垃圾分类)

小朋友蛮好玩的。为啥要报手机号码呢?因为好积分的。扔多少垃圾,称分量,积分,积分可以换洗洁净啊、百洁布啊,这个蛮实惠的。管垃圾房的阿姨讲,小朋友都是老师,教大人怎么分类:

阿姨:那天有个小孩说,阿婆,你这个弄错了,你这个应该放这个里面。小孩学校里面他都学了。现在好多了,一开始他们什么都扔在一起的。


其实这个道理对的,从小朋友开始培养。譬如今年两会上,有一位环卫工人,也是人大代表沈美兰,她就提到,很多上了年纪的人,你教他们怎么分,他们前讲后忘记的,但是小朋友记性好,而且会反过来教育家里的大人,应该怎么怎么做:

沈美兰:要从娃娃抓起,在中小学内增加专门的垃圾分类,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知识的内容。孩子接受能力较强,他们在家庭里和社会上也是很好的普及宣传和监督员。


还有厉明代表认为,分类的标准还要再明确,譬如说橘子皮,他就不知道怎么扔:

厉明:大家马路上的垃圾桶只贴了两种,一种是可回收物,还有一种是干垃圾。我现在拿了吃剩的橘子皮,我也不知道是扔到可回收物的桶里,还是干垃圾桶里。对分类标准和分类名称,是不是可以稍微做一些微调?


有劲的是,吴健生代表马上回应说,找不到地方扔,就带回去嘛

吴健生:橘子皮找不到扔的地方就应该放到包里面带回去,这是一个良好习惯。


现在大家丢垃圾、车垃圾,都越来越认真了,小小的橘子皮哪能扔,就可以看出大家对垃圾分类这桩事体的认真程度。晓林觉得,怎么分,慢慢地总归能学会的,关键是大家已经有了这个分类的意识和习惯:

市民A:垃圾回收会让我们的世界更加美丽,节约更多的资源

市民B:为环保做贡献吧!

市民C:进行再循环利用


最后,来听一首歌!这首歌是上海社区两位老阿姨自己编的“垃圾分类歌”——

戳音频↓↓

听垃圾达人自编垃圾分类歌

晓林听两会

我们明天再会!

编辑:陈敏

责任编辑:杨叶超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