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王文成在中国钱币博物馆“钱博讲堂”举办讲座,主题为《从商品到货币:宋金时期的白银货币化探析》。此次讲座由中国钱币博物馆馆长周卫荣主持,研究者、爱好者聆听了讲座。
王文成现为中国经济史学会理事,云南省史学会副会长,云南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主要从事中国经济史、云南地方史研究;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宋明城乡市场发展与货币流通格局的演变”,出版《宋代白银货币化研究》、《(滇系)云南经济史料辑校》等著作,发表论文50余篇,对“宋金时期白银货币化”问题有深入研究。
在讲座中,王文成从自然界白银开讲,谈到了春秋战国至唐初的银饰、银器,中晚唐银器银饰的商品化,唐代银铤的出现及使用,宋金时期的货币体系等问题,重点阐述了宋金时期白银货币化的过程。
王文成认为,没有白银,就不存在白银货币化;离开市场,白银不可能发生货币化。宋金时期,地域不分南北,朝廷不分宋金,白银从商品变成了货币,白银货币化初步实现。这一时期大额交易、跨地区交易用银,贮藏用银;小额交易用钱;区域内大额交易用纸币。银钱楮通过兑换价联系在一起,优势互补,形成了优化配置货币资源的复合货币体系。之所以形成这种复合货币体系,是在唐宋以来经济市场化、财富货币化快速发展条件下,贱金属货币铁钱、铜钱以及纸币都无法独立完整地满足市场需求情况下,增加新的货币白银,作为大额交易、跨区域流通使用的货币,形成了白银货币化。
王文成指出,宋金时期白银是货币,货币包括白银,但白银只是多种货币之一。从整个货币史角度看,白银货币化完成之时,也是货币白银化展开之日。货币白银化是指白银从货币之一,成为主要货币乃至单一计价标准。从南宋中叶以后以及金朝后半段已经是货币白银化阶段。
本次讲座内容丰富,资料翔实,观点鲜明,图文并茂。讲座结束后,听众分别就关心问题与王文成进行了交流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