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2016年2月26日下午,以“全球视野下面向未来的创业与创新”为主题的长江商学院“慧聚长江”EMBA论坛在南京东郊国宾馆举行。长江商学院创始院长项兵、五星控股集团董事长汪建国、洋河酒厂董事长张雨柏、大贺集团董事长贺超兵等400余名著名企业家、学者济济一堂,共同探讨面向未来世界的创新创业。本次论坛由长江商学院EMBA、南京市工商联、长江商学院江苏校友会主办,正和岛江苏岛邻机构、苏商会协办。
长江商学院创办院长、中国商业与全球化教授项兵博士做了题为“全球视野下面向未来的创业创新”的精彩主题演讲。项院长被誉为中国企业全球化的权威代表,他的演讲干货满满,诚意分享。
全球视野下面向未来的创业创新
项兵教授
首先,感谢郑主席和建国会长的致辞,也感谢众多的校友来参加论坛,感谢更多新的朋友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参加这个论坛。我代表学校感谢为这次论坛的举办提供重大支持和贡献的单位和组织,包括南京市工商联、长江商学院江苏校友会、正和岛江苏道邻机构、苏商会。我今天分享的题目是“全球视野下面向未来的创业与创新”。这个专题是从两年以前开始在不同的场合讲,基本的视野和思维呢,还是“从月球看地球”的视野,“取势、明道、优术”,从势道术三个层面来分析中国企业的转型,我希望谈一下我最近的一些思考。在这之后我想花20分钟时间介绍一下长江商学院是一家什么样的学院,它和国内院校有什么差异化,包括和全球的商学院比较,差异化在哪里,希望成为全世界影响力最大的商学院,我们凭什么,我们的立足点在什么地方。
从创业创新方面,确实面临一个很好的时代,我们赶上了一个好时期,原因之一是中国的发展模式真的进入了一个新的拐点。我们过去是以“copy”为主,面向未来,创新会越来越多,copy本身不是一个罪过,因为美国追赶英国,日本与韩国的崛起,企业都是copy为主,中国过去都是以copy为主,很少有企业靠创意创新取得巨大成功,绝大多数都是copy,包括美国出了Google,中国有了百度,美国出了优步,中国有了滴滴打车,copy本身不是错事,过去绝大多数成功都是copy出来的。但面向未来,中国n多的行业都是全球NO.1,比如说汽车,全国销量到了2200万~2300万,是全球第一大市场,不创新是很难活下去的。所以,即使政府不尊重创新,我们企业家也必须通过创新保持自己的竞争力。中国企业作为整体,过去绝对是copy为主,这是无可置疑的,可是面向未来,创新会越来越重要,但是copy的时代还没有完全过去,很多行业还是靠copy而成为10亿美元的富翁,这个时代还是得存在着,不同的行业,不同的打法。
过去都是追随为主,而面向未来,我倒是希望我们之中,尤其是长江校友之中出一批靠引领创新取得更大成功的企业家。过去是基本的积累,面向未来,仅仅靠追随是不够的。
过去都是价格竞争为主,中国人卖东西很多都是越卖越便宜,和法国人相比,他们很多东西越卖越贵。所以,我们是靠价格竞争,他们是靠价值竞争。我期望中国有越来越多的企业一步步走向从价格竞争向价值竞争的转变,这也是个大革命。我们到目前为止,还是一个组装的中心,真正的制造大国还是日本,德国,这是相当一部分高端制造业在美国,我们只是组装东西,距离真正的制造大国还有很长一段距离。我们过去的成功主要是量上的成功,上课的时候,我把企业分成主流和非主流,主流行业,我们取得重大突破的中国企业不多,中兴、华为,我们的高铁、核电,在主流行业确实出现了一些比较大型的企业,但是这些企业相对是比较少的。而中国的主流企业还集中在非主流行业,我们的成功还是“量”的成功,百分之八十九十都是中国产的,但是我们在价值获取上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iPhone6,富士康摁住了10亿美元,600多美元一个手机,中国企业获取了10亿美金;芭比娃娃在美国零售价10美元,中国企业获取了0.35美元;我们在量上做了全球NO.1,在价值获取方面,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负面看,我们起点还是比较低,正面看,我们潜力巨大。面向未来,我们可以想象的空间是巨大的。相对来说,绝大部分企业是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做了巨大的贡献,将近70%的GDP,全国80%的就业机会,90%以上新的就业机会都是来自我们民营企业。中国民营企业占据这么达到空间,所以中国企业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民营企业发展的成功。这里我讲的是A类企业。当然国有企业在很多行业也举足轻重,7个行业垄断,将近30多个行业筑造,这我叫C类企业,中国是盛产A类企业和C类企业,我们B类企业少之又少。什么是B类企业,就是IBM、通用电气、西门子,这些现代企业制度超越家族控制,又不是合伙企业。B类企业我们少之又少,2008年《商业周刊》杂志,让我做评委之一,我们来遴选全球影响力最大的十家企业,我推选的企业之一就是华为,我之所以选择华为,就是因为,任正非当时在华为持股1.47%,任正非先生没有把自己列为全球最富有的人之一,但是华为为全球创造了10万生产力,这就是我所说的B类企业,不是家族企业,也不是国有企业,任何大国的崛起,B类企业都是中坚力量,没有例外,如果中国能出一批IBM、通用电气,我们成为真正强国的战略不是那么难。这是我们探讨的国企改革的问题,中国如何打造形成一批真正优秀的B类企业,这是企业改革中的重中之重,我认为有些B类企业源自国企改革,有些则是我们民营企业一步一步变成B类企业。我不是说所有企业都要变成B类企业,从学者的角度来讲,我们考虑的是一个系统、一个生态体系,这是我们和企业家最大的不同,之前一些企业家和经济学家吵的不亦乐乎,其实这个争议我认为是没有必要的,作为学者我们必须考虑一个系统,一个国家的强大必须是一个系统,系统优化和个体优化的差异可以非常大,比如说,我们每个人都希望长寿,如果每个人都活到200岁,中国的竞争力就全部没了,所以,个体优化了,系统不一定是优化的,所以个体优化、系统优化是两码事。刚讲的A、B、C三类企业,我所讲的是生态体系,一个真正大国的崛起是靠一个生态体系,它必须有效分布一批A类企业,无可置疑,仅仅靠C类国有企业,不可能,但是仅仅靠A类企业、家族企业、民营企业,而没有B类企业,我看不到真正雄起的大国。所以我们目前讨论“国进民退”、“民进国退”超级狭隘,并且已经超越我们的实际。
面向未来,转型这么多挑战。面向未来,我还是个乐观派,我还是认为我们一手好牌,我还是认为中国经济的基本面如此之好。人类历史上没有几次这么好的机会,为什么这么说,二次人口红利的到来,这是去年3月16号在上海,给大约70家在中国的欧美企业作报告,会见休息时,法国、瑞士的企业跑过来讲,你看我们在中国的工厂制造成本已经比法国瑞士贵了20%,那我问他为什么还留在中国呢,因为2008年金融风暴以来,中国代表了全球增量最大的经济体,面向未来十年,我这个行业最的增量还是同外地合伙市场,所以吸引他们留下的不再是廉价的制造成本,是消费时代的到来,是二次红利的到来,最新的人口报告,到2020年我们中国的均值年龄会比美国人大一岁,那就不是世界末日,美国世界经济NO.1做了这么多年,也不见得他美国人一样老的快,所以二次人口红利的到来,城镇化率51%,服务业去年刚过来50%,占51%的GDP,我们有很多很多可发展的空间,我们有很多的行业没有被放松管制,我们邓公的核心打法就是行业的核心管制。从国防到石油石化,到金融,到电信,到体育,到教育,到医疗卫生,以美国为例,整个医疗卫生行业占整个美国GDP的17%到19%,中国才5.3%左右,所以中国的经济如果仅仅追求增长的话,我们只需要通过放松管制就可以实现目标。换句话说,中国手上可打的牌远远超过美国,美国必须科技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必须出谷歌、脸书、优步、特斯拉,才有增长,中国是不需要这样的,中国手上的杀手锏比美国多,要相信现在的基本面是好的。我们已经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最近几次开会,大家谈的最多的就是印度马上要取代中国成为世界经济的引擎,这是一个简单的算数,印度GDP是中国的20%,他增长7%,我增长6%,你说哪个对世界经济影响大,10年20年以后兴许印度可以超越,但是十年以内不可能。所以自2008年全球金融风暴以来,中国经济增量超越了全球经济增量的1/3,面向未来十年,甚至更长时间,我们凭借手中的一手好牌一定能够持续成为全球经济增量的NO.1。所以如果在中国挣钱难的话,那全世界最好的挣钱的地方还是中国,找不到一个比中国挣钱更容易的地方,不信你到美国试试,到欧洲试试,到印度试试。所以我们过去是被惯坏的,每年10%的增长,那是个非常态,所以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自08年以来,全球1/3的经济增长都在中国,面向未来,中国很有可能持续保持全球经济增量NO.1,还有比这更好的机会吗?尽管挑战去吧,一手好牌。还有很多很多非常物、非经济的因素,我讲如下几点:
1.中国人挣钱不要命的精神。
2.我们的好奇心,全是界留学生贡献最大的是我们中国的留学生,四五年前70%的留学生都是我们中国的留学生,我们这么多的年轻人到海外学习,为应对新一轮的全球化做了准备,包括富商移民,把孩子送到当地最好的学校,这代移民和之前几代的移民差异非常大。这代移民的孩子不再考虑温饱的问题,这类孩子直接上了欧美主流的学校,所以未来这代中国人和全球主流社会的价值对接问题能够解决。中国企业家和印度企业家相比最大的短板,印度企业家可以征战全球,中国企业家只能征战中国,尽管中国的GDP是印度的5倍。印度人拔地而起,征战全球,中国企业家却一点办法也没有。通过富商移民把孩子放到当地最好的学校这种办法至少对这个问题的解决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这个的杀伤力在10年20年后会释放出来。再加上,我们中国已经被全球化了,在很多行业,中国已经成为最开放的经济体,中国是唯一一个各类管理模式都可以做出贡献的经济体。三星,在中国的销售突破300亿美元,三星从中国的出口可以破300亿美元;美国电机OTS每年60%的销售来自中国市场;美国的高峰CTMA全球49%的销售来自中国,中国是唯一一个各种管理体可以大放异彩的,美国是美国模式主导,日本主要是日本模式主导,中国是“万国模式”。
我们已经被全球化,我们有拥抱全球化的经验,我们不惧怕全球化。过去,改变世界的几大力量,新自由主义,撒切尔夫人启动的,里根copy,,大概影响了我们的改革方案,我们赶上了新自由主义的快车,1979年到2008年的黄金三十年,我们赶上这趟了。加上美国让我们加入WTO,我们也赶上了第二大台风-----全球化台风;第三大台风就是互联网时代信息民主化的到来,过去影响世界格局的三大“台风”我们中国都赶上了。中国不需要创新就可以成为GDP第二强国,赶上N个台风,生逢其时啊。去年在耶鲁大学,我和美国人做了分享,我说你们不要总是盯着中国和美国在意识形态、政治制度上的差异,是的,我们是有差异,我们的共同点你们怎么不看呢?我们拥抱全球化,中美走在世界的前列;我们拥抱新自由主义,我们走在世界的前列;我们拥抱互联网时代,中美走在世界的前列,哇,影响世界的三大力量,中美都走在世界的前列,只看到差异化,不看共同点,是很难找到共鸣的。
张雨柏、贺超兵、李大学等商业领袖在现场聆听
我是全球参加会议最多的学者之一,我之所有有时候会带来一些新的观点,除了我“月球看地球”的视野之外,非常重要的一点是我的阅历是不一样的,我经历过苦难,我经历过社会主义,也经历过资本主义;我经历过计划经济,也经历过市场经济;我们经历了这么多,面向未来,我相信我们能够做出明智的选择,我们各种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我坚信我们面向未来将会是一个战略性的姿态。
我们创校第一天起,就把所有问题放在全球视野,加上“站在月球看地球”,为什么要“站在月球看地球”,因为没有这种事业我们永远都只是从下往上看,东方和亚洲永远都是追随高高在上的西方。我们唯一考虑的就是“东学为体”,还是“西学为体”,还是折衷。如果没有这种视野,我们永远就是个追随,我们永远出不了谷歌,出不了脸书,出不了引领时代的创新,整个视野和思维都是追随,如何把西方理论和中国实践相结合,我们最多就是个案例。所以月球看地球的视野,对未来十年、二十年、三十年至关重要,这样才有超越,有超越才有可能实现引领。我们谈创业和创新的时候谈的比较多的是商业的创业和创新,无可置疑,现在是创业创新的好时代,不仅中国经历这么多的变革,这么多好的增长机会,科技带来的颠覆也是巨大的,不仅仅是互联网,同样重要的人工智能的发展也得到了新的拐点。生命科学的发展,新材料,很多很多的发展,就我们国家而言,过去三十年我们比较多地关注经济的发展,而社会的变革、创新方面我们相对来说重视不够。所以面向未来,这个创新不仅仅是商业创新,社会创新是至关重要的,我希望长江人不仅在商业和科技创新方面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在社会创新方面我们希望做出一些表率,一些探索。
全球的发展与变革也带来新的机会和挑战,面向未来,创业创新方面的几点建议:
1.全球视野和全球资源整合。做任何事情都需要面向未来,更需要全球视野和全球资源整合,我们和欧美顶级企业家是有差距的,和印度企业家也是有差距的。只有“月球看地球”的视野,才能有引领,有创新,考虑任何问题都不只是“术”的问题,做任何事都是“取势、明道、优术”,优术是很重要的,但是如何在明道方面可以更多的探索和考验我认为是中国企业发展转型之重大挑战。这个“道”对企业发展是越来越重要了。中国的再次崛起,我们中国企业代表什么样的道路,这都是万众期待的问题,这些我们说不清楚,或者我们做的不到位,这些都是有可能成为中国威胁论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国的企业崛起到底代表了什么?
会议现场
有一次偶遇苹果高级工程师,但是苹果的保密工作很到位,任何高管不得参加任何论坛,苹果高管是不能和任何人讲苹果是如何创新的。我就向他请教,苹果到底是如何保持创新的,他说,在苹果地位最高的设计部,他们讲工业设计,首先他们要想什么样的设计,什么样的产品,这是第一步。有了好想法怎么实现呢,他们讲请全球最好的工程师。关于社会责任这块,是实实在在的,入选方案首先要考虑员工的安全。所以真的有那么一批企业越来越发自内心地承担起社会责任。所以中国企业的崛起代表什么样的道路,这个问题已经不能再回避了。
在价值取向方面,我们谈创业创新多多少少都是为了创富而谈创业与创新,这无可置疑是很重要的,但是美国也好,相对在创新方面做的比较好的国家,他们之所以能在创新创业方面取得这么大的成功是因为他们有非常多元化的文化,他们不是仅仅为了创富而创业创新,非常多的人是为了兴趣、责任、担当,为了改变世界,为了社会进步,这是我们最大的不同的地方。如果所有中国企业家都为了创富而创业创新,我认为这是个灾难。前段时间看到说我们亚洲人在美国顶替考试的都是最优秀的,但是科技进步尤其社会进步方面做出重大贡献的不是特别多,我觉得这和我们很多为了创富而创业息息相关。真正成功的创业和创新必须有一个有效的生态体系,必须有一批人为兴趣、为责任、为担当,为社会进步。只有这样孩子才能真正的用心,才能把才华释放出来。我希望我们更多的长江校友,能够为兴趣、为责任、为担当做出自己的贡献。
2012年在英国的一个培训项目,苏格兰人问了我一个非常不fair的话,你们中国人口是我们的N倍,你们近代为世界文明做出过什么贡献呢,我们出了休谟,出了亚当斯密斯,发明了青霉素,值得我们反思,所以我们必须要有全球的担当,全球的责任,我们中国企业才有可能有更好的发展,才有可能在全球被接受、被尊重,这个价值取向的转变不可或缺,长江商学院不可推诿的责任,推动这个转变。长江为什么重视视野、格局、境界、价值取向,这不是市场营销能够解决的问题。当然,我认为更大的梦想,随着中国的再度崛起,新一轮的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就有可能到来,如果我们中国企业崛起的道,讲的清楚,做的明白,我坚信西方主宰的500多年的格局将被彻底颠覆掉,双向交流的时代会到来。中国的崛起不仅仅是经济上的崛起,我们在“道”上的贡献也是做出重大贡献。
(来自:大贺传媒集团、E盟秘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