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人马座轮式坦克(或者称轮式坦克歼击车)是意大利在上世纪80年代着手研发轮式装甲车辆,是最早装备大口径坦克炮的轮式车辆,就这点而言意大利的军工企业还是很有创造性的。不过半人马座轮式坦克的潜力还远不止于此,最新的改进型已经装备上了顶级主战坦克的120毫米滑膛炮,战术恰当的情况下和主战坦克也能一战。
半人马座轮式坦克
略显模糊的定位
1990年首批半人马座轮式坦克开始大量生产并服役,这种新式的装备采用8×8的装甲底盘,大尺寸的防弹轮胎采用麦弗逊式独立悬挂,让底盘的承载能力达到8吨。早期采用383千瓦的涡轮增压柴油机,最大公路速度超过100千米每小时,并且可根据路面状况调节轮胎气压。
全车的装甲防护较低,采用焊接钢装甲结构,不过车首和炮塔正面采用大倾斜角设计,可以抵挡常规20毫米机炮炮弹的打击,侧后方则能抵挡住14.5毫米弹药的攻击。在炮塔的后方还布置了三防装置。
半人马座轮式坦克
火力是半人马座的强项,早期型采用一门105毫米线膛炮,炮管倍径52倍,有炮口制退器、热护套和抽烟机等设备,基本和坦克的主炮水平一致。可以发射北约标准的105毫米弹药,在发射脱壳穿甲弹时,1000米距离上可击穿450毫米均质钢装甲,和L7型105毫米炮相差不大。车内可装备40发炮弹,其中炮塔内14发。
辅助设备包括了稳定器和数字式弹道计算机等,注重首发命中率,还具备行进间射击能力。不过实战中车组成员往往在静止状态下打出第一发炮弹,确保先敌制胜。
半人马座2型轮式坦克
以上数据可看出,半人马座是舍弃了装甲防护,着重火力和机动性,设计思路类似于豹1这一类主战坦克,所以半人马座即被称为轮式坦克,也被称为轮式坦克歼击车或轮式装甲车,无论怎么划分都有一定的道理。
升级成轮式坦克的王者
半人马座开启了轮式坦克的先河,很快装备105毫米炮的轮式坦克就如雨后春笋般大量出现,不过意大利人显然并不惊慌,因为他们在90年代后期就着手升级计划了,这就是半人马座B1。
半人马座轮式坦克
半人马座B1最大的改进就是主炮,用公羊主战坦克的120毫米滑膛炮取代了105毫米线膛炮,这门火炮采用45倍身管,可发射北约标准120毫米弹药,发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时,可在2000米距离上击穿720毫米厚的均质钢装甲;因为炮弹尺寸更大,载弹量降低到35发,炮塔内只存9发。
为了能让装甲车顺利装上这门炮,炮身采用了新的特种钢材制造,重量比原炮降低了700千克,炮口制退器等也经过改进,后座行程只有550毫米,比105毫米炮还短。炮长用上了第二代热成像仪和激光测距仪等设备,车内还有战场管理系统、定位系统等,几乎和主力坦克保持一致。
轮式坦克
在多方面的技术升级后,半人马座B1的火力输出能力和主战坦克基本一致。辅助武器为一挺并列7.62毫米机枪,以及车长舱盖外的一挺7.62毫米机枪。
在防护力上,炮塔由钢装甲结构改成铝合金装甲结构,整体重量比原来的低了1.7吨,而且还能布置一圈间隙装甲抵挡空心装药破甲弹的攻击。车体结构加强,单独一个轮胎可抵挡3千克一下装药的爆炸物,正面装甲可抵挡25毫米脱壳穿甲弹的攻击(贫铀穿甲弹除外)。
半人马座轮式坦克
尽管车体经过大改,尤其是装甲的增加将整体重量增加了一些,不过发动机动力也升级为440千瓦,依然能跑出最大105千米的公路时速。
实战出真理
半人马座轮式坦克服役2年后,就被意军派往索马里地区执行任务,在这片炎热的地区,4辆半人马座平均行驶了8400千米没有出现大故障,而它的装甲又能抵挡住轻武器的攻击,面对它的105毫米主炮,任何想要打黑枪的人都要掂量一下。
和坦克一起行动的半人马座
有了这次成功的实战检验,之后半人马座的各个型号开始频繁地出现在非洲或者中东等地区,执行维和任务。甚至在伊拉克这样形势复杂的地区里,半人马座也没有一辆被击毁,说它是运气也好,是性能强也好,这都是不争的事实。
半人马座轮式坦克
轮式坦克的领跑者
虽然意大利的军工产品目前已经不具备太多的竞争优势,但是半人马座轮式坦克无疑是一个亮点,它为装甲武器的发展指明了一个新的思路,又用实践证明了在维和等低烈度任务中的价值,至于它和坦克部队交火胜负如何,目前还只是一种战术假设,并没有爆发像样的实战,不过以国际上多国争相研发类似装备来看,大家还是认可这种新战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