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观察 汪菲 四川在线记者 曾小清 刘付诗晨
铁道兵博物馆内,有一面红色掌印展柜。自2012年开馆以来,每年都有老铁道兵来到这里,每来一人就会留下掌印。至今已有2000多个。
许多老兵,在馆内一呆就是两个多小时,看着熟悉的场景,泪流满面。“我们活了多少天,战友们就离开了多少天。”他们说,上“战场”,他们已作好随时牺牲的准备。活着回来,是运气。
铁道兵博物馆一角
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部队,是我国特定历史年代里的一个特殊兵种,包括铁路、隧道、桥梁、建筑、舟桥、通信工程等部队,担负着工程建设和保障任务,最多时总兵力达40余万人。从1948年解放军组建铁道纵队到1984年并入铁道部,铁道兵为共和国铁路建设立下不朽功勋——
解放战争时期,大军打到哪里,铁道兵把铁路修到哪里;
抗美援朝时期,铁道兵筑起了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
和平建设时期,铁道兵逢山凿路、遇水架桥,被誉为“祖国建设突击队”。
老铁道兵留下的掌印,博物馆一共有2000多个。
截至1984年铁道兵退出现役,铁道兵修建的铁路高达12590多公里,占全国同期修筑铁路里程的三分之一,铁道兵共有8000余名官兵为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2008年,乐山市金口河区政府启动铁道兵博物馆筹建,历时4年,2012年6月建成。金口河区党史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成昆铁路凝聚了铁道兵矢志不移的筑路精神,横穿金口河全境,全线最险峻、最艰难、最复杂的一段也集中在金口河区。修建博物馆,就是要为英雄的铁道兵部队树立一座永久的丰碑,并以此激励后人传承和发扬铁道兵“铁血拼搏”的精神。
老铁道兵筹建的成昆铁路战士浮雕
今年73岁的成都新津人雷才栋,曾在铁道兵8师39团25连服役。获悉铁道兵博物馆要修建的消息,他租车边走边问,来到金口河区。从博物馆选址、施工,到投建,他都守在现场,还动员老战友们捐赠了681件老物件。“要一起建好铁道兵的‘精神家园’。”
这里已不仅是铁道兵的精神家园。自2012年开馆以来,博物馆一年要接待10万余游客,上百次团建。铁道兵博物馆2013年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四川省第六批爱国主义教育”,2014年被省政府命名为“四川省第三批国防教育基地”,同时也是“四川省中共党史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