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人有一道传统菜肴“藤条焖猪肉”,每当熊孩子闹事,家长们都会拿出神器来治一治。那么打孩子是一种有效的管教方式吗?
体罚孩子不管广州人、不管中国人,其实全球父母都有过类似的做法。2012年一次调查显示超过百分之七十的美国父母赞成打孩子,他们认为有时候有必要通过打孩子,让他们守规矩。有不少公益组织都有做过调查,在,加拿大,美国、英国等国家,大部分家长都认为用打来管教孩子是一种被接受的行为。当然在某些国家体罚孩子下手不能太狠,不然被邻居举报的话可是要惊动警察的。另外瑞典和阿根廷已分别于1979年和2016年立法禁止体罚儿童。
有学者的研究发现,体罚确实能让孩子很快遵守规则并且表现出家长认可的行为,这比讲道理更能获取立竿见影的效果。也许这就是打孩子成为家长普遍管教孩子方式的主要原因。短期效果立竿见影,那长期效果呢?
研究者选择了11个家庭进行长期跟踪研究,他发现,从长远看打孩子对改善他们的行为效果并不好,还有可能会增加孩子的攻击性和反社会行为,尤其是频繁采用严重体罚作为主要的管教方式会造成孩子一系列心理问题,甚至还有反效果,打的越多,孩子行为问题越严重。
为什么会这样呢?有一种观点认为,按照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观点,要想惩罚有效果,必须在行为出现时立即惩罚并且这种行为与惩罚的模式还要有一致性。也就是说每一次孩子出现这种行为的时候就要立即惩罚,否则条件反射难以形成,但是很多家长并不能保证孩子每次犯类似错误的时候都能出以一样的惩罚,更重要的一点是体罚本身并不能教导孩子分辨是非对错。体罚只能使孩子害怕家长,家长在场的时候,孩子可能按照家长的要求去做但是家长不在场的时候,他们就会不守规矩。因为对孩子来说,守规矩仅仅是为了避免挨打,他们并没有将正确的行为内化,甚至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
有研究显示孩子挨打之后会经历恐惧,愤怒,悲伤等情绪,这些情绪会使他们更难以认同父母的管教,陪父母打过的孩子更可能对他人产生敌意。他们不会认为是自己做错了才被打,他们会认为是别人导致了自己被打,从而在社交时更具有攻击性,所以打得越多,孩子行为问题可能会越严重,此外,打孩子还给孩子树立了一个暴力的榜样,他们会认为打人是一种合理行为。
那种在家被父母殴打的孩子很可能会对比自己弱的同学采用暴力,当这些孩子成年并拥有亲密关系之后,他们更可能会对伴侣或孩子采用暴力。当被体罚管教长大的孩子成为父母后,他们大概率会延续上一代的管教方式来管教自己的下一代。“藤条焖猪肉”可谓代代相传。
以我自身体会来说,即使道理知道了很多,但火气上来后有时候真的控制不住自己。还是需要检讨和反思。有时候冲孩子发完脾气后,又会觉得很内疚,同时感到自己的无能。很多时候是因为自己没有别的更好的办法管教孩子,才会冲动的使用“藤条焖猪肉”的方式。
在你的成长过程中,父母是怎样管教你的有效吗?你希望自己的孩子以用同样的方式管教他的孩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