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独家庭要不要生二胎(爸妈该不该生二胎?——来自独孩的分析)

生育,尤其是生二胎,对于一个三口之家、每一个独生子女的爸妈、每一个集万千宠爱于于一身的“大宝”,都是一件需要深思熟虑并理性选择的大事。


一、我爸妈为什么【想】生二胎?

(一) 这个年龄段的妇女生二胎的可能性最大

现在处于38~45岁的独生子女的妈妈们,在25~34岁这个年龄段的时候,由于计划生育等政策的影响,没有再要第二胎。25~34岁时生育旺盛期,他们的生育意愿没能实现。如今开放二胎,他们的夙愿合法化看,而他们的生育能力还在,所以,这一类妇女近期计划生二胎的可能性比其他年龄段更高。

(二)性别偏好

中国的版图自古就被山川分割成块,自给自足、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在山水间兴起,谁家人多,特别是男人多,就拥有了更具优势的劳动力,就能创造更多财富。这就形成了多子多福、男尊女卑的观念。毕竟,那时的社会保障还很不发达,嫁出去的女儿如泼出去的水,所以人们认为,唯有养儿能防老。

(三)社会压力

双独生二胎政策

有研究显示,有三类人最能影响妇女的生育决策:首先是丈夫,特别是在像我家乡这样可爱的小山沟沟,男性在家里总是充当着大独裁者的角色;然后是父母和公婆,生孩子毕竟是传宗接代的大事,老人家常常把子女乐于生育孙辈作为对长辈尽孝的重要方式;接着就是亲戚、


二、多生一个孩子有什么好处?

(一)对父母来说:提升主观幸福感

毋庸置疑,孩子越多,家里越热闹,这可以满足许多家庭的精神需求。人老了就会害怕孤独了没人陪伴、病了没人照顾。父母慢慢变老,他们看着孩子们慢慢长大、立业、成家、生子。吃年夜饭的时候,从只有一张桌子两代人,到两张桌子三代人,甚至是四代人,这种儿孙满堂的感觉能带给老人成就感和幸福感。

(二)对独孩来说

1.有利于孩子良好品格的形成

给独孩找个伴,从而摆脱从前的孤独感,变得更加开朗健谈。兄弟姐妹的存在让孩子学会和同辈相处,学会照顾他人,学会分享,学会协商和妥协,增强责任感,不自私。

2.减轻孩子长大后的负担

如果父母没有要二胎,待到独孩成家立业,在他(她)自己所组建的小家庭中,自己有父母,其配偶有父母,那么,这对小夫妻就要负担4个老人的养老,如果这对小夫妻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还在,那他们俩的负担就会变得很重,再加上他俩自己的孩子,这种上有老、下有小的压力就像一个倒金字塔,狠狠地砸在他们的脊梁上。

如果父母要了二胎,两个孩子一起长大,共同负担家中老人的养老,各方面压力都会轻得多。

3.孩子们长大后能相互扶持

在这个不再单纯的社会里,利益成了维系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纽带,一些所谓的友情也不再可靠,血浓于水的亲情会成为落难时的肩膀。即便将来孩子们都成立了小家庭,谁家有困难,兄弟姐妹定会伸出援手。


三、多生一个孩子有什么坏处?

(一)花费更多的金钱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衣食住行都要花费很多金钱和精力,买玩具、买书,还有从幼儿园开始的长达十几年的受教育过程更是花钱的大头,等到孩子长大了要成家,爸妈更是忙得手忙脚乱,想方设法攒钱,给儿子买房买车娶媳妇、给女儿准备嫁妆。

(二)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父母作为青壮年劳动力会拥有更广阔的市场,他们完全可以选择在工作上花费更多的时间以获取更高的收入。然而,生育的子女越多,相伴随的家务劳动也会越多,就越会侵占父母特别是母亲的自由时间。母亲们不得不延长家务劳动时间、缩短市场工作时间。

(三)独孩反二胎

如果母亲要生二胎,他们就会感觉缺爱,仿佛受到了威胁,进而变得焦虑,甚至变得自卑。许多孩子在得知父母要生二胎后,通过逃学、离家出走、自残、跳楼等极端任性的方式来表示抗议,使一些父母不得不写下保证书,承诺绝不减少对老大的爱。一些已经怀孕的妈妈甚至被迫含泪堕胎。


四、总结

总之,夫妻双方的健康水平和生育能力、家庭经济条件、是否有人照料孩子等因素都会影响其生育意愿的实现。父母应该遵循家庭收益最大化原则,并在参考独孩大宝意见的基础上作出理性选择。

我爸妈最终还是放弃了生二胎。我爸爸是个嗜酒的人,妈妈告诉我,为了备孕,爸爸戒了两个月的酒,结果还是没忍住,又开始喝了,生二胎的计划也泡了汤。

幸亏我爸爸戒不掉酒。

可惜我爸爸戒不掉酒。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