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家庭问题论文(刘蒋巍:婚姻关系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


婚姻关系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

文/刘蒋巍

引言

婚姻关系对孩子的影响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我们在做青少年教育咨询的过程中,发现很多时候,孩子的问题全部都产生于家庭,是家庭中各种各样的因素,造成了我们孩子各种各样的行为问题。

那么,如果你单纯解决孩子的行为问题,而忽略掉了家庭的背景、家庭关系。譬如:不管父母怎么样,你就来解决孩子的问题。你就会发现:这个问题永远都存在,很难解决。

所以,我们做家庭教育的,最终都要进入家庭,来解决家庭的各种各样的问题。那么,家庭问题其实就是婚姻关系(包括婆媳关系、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在婚姻中产生的问题。

所以,在青少年教育的过程中,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婚姻关系占有重要的地位。

下面,我们主要从两个部分来和大家分享。第一部分就是《婚姻关系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第二部分,我们要和大家来谈谈《婚姻的不同阶段》。婚姻在不同的年龄是有不同的进程,有不同的阶段的。如果我们忽略掉了婚姻的阶段,单纯谈这个婚姻是好是坏,那么你就会发现我们忽略了背景,只谈远景,那是不现实的。

所以,我们一定要把婚姻放在不同的阶段来讨论,这个婚姻应该是什么样子的。那么,你现在这种样子是不是正常的,是不是合适的,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做?

01 婚姻关系对青少年的影响

婚姻关系对青少年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我在咨询的过程中,遇到过无数的案例。有些爸爸妈妈说:“哎呀,我家孩子有这个问题,有那个问题,青少年抑郁啊,孩子学习不好呀,孩子这种性格有问题啊”。甚至有很多成人是因为孩子问题来找我的。

那么,我们在解决孩子问题的时候,就发现一定要解决你的问题。你的问题是怎么产生的,也同样产生于你的原生家庭。那么,我甚至追踪过祖孙三代。孩子的问题,是因为爸爸妈妈。爸爸妈妈的问题,又往下追踪来解决。所以,我们婚姻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方方面面的,包括孩子未来长大了以后,你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婚姻观,都受我们原生家庭的影响。

现在我经常会要解决中考、高考孩子的这种心理焦虑问题。那么,这些孩子被带到我面前的时候,我都发现不是单纯的就是孩子的情绪有问题。在婚姻家庭里,我们哪些方面做得不够好,然后给孩子带来了负面的影响。所以,有的时候孩子学习状态不好,孩子这种情绪状态不好,都需要回到婚姻家庭里来,重新解决孩子的问题。

比如说,我曾经遇到过很多青少年抑郁症的孩子。孩子从初二开始,甚至有的孩子到了高中,他就开始厌学了,说什么都不学。然后,抗拒和别人沟通,每天回到家里的时候,玩游戏,也不吃不睡。总之,他的所有状况让父母特别地抓狂,那么,这些孩子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表面上看,是我们的孩子学习上遇到了困难,一定是学习有难度,才会让我们的孩子出现各种各样的畏难情绪,各种各样的抗拒。可是,我们如果再往下深究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实际上造成孩子各种各样的青春期问题,抑郁呀,青春期的烦恼啊,青春期的这种厌学呀,它的一个根本原因都是在家庭里。家庭生活给孩子带来绝望,让孩子觉得并不是很幸福。

那么,有很多人可能会觉得特别地困惑。家庭生活不幸福,怎么会让孩子特别绝望,怎么会让孩子厌学呢?

【案例】

我曾经遇到过一个案例,这个孩子,是在非常好的中学读书。那么,读到高中的时候,突然间,就读不下去了。孩子就抗拒上学,一定要退学,要休学。然后,待在家里天天玩游戏,爸爸妈妈非常绝望。那么,这个孩子,在家里的时候脾气非常不好。以前是一个特别优秀的孩子。那么,等他生病了以后,在家里不念书了以后,脾气就非常的不好,经常在家里各种打、各种砸,把他家里的家具砸得七零八落。而且,一言不合就开始发脾气。爸爸妈妈几乎是每天想起回家,就胆战心惊,怕死了。爸爸妈妈就说:“怎么让他来上学呀,怎么让他能脾气好一点呢?”

可是。孩子真正被带到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发现是孩子对他的家庭特别地绝望。爸爸妈妈天天在吵架。孩子以前,他承担了大人的角色——我就是要照顾好爸爸妈妈的情绪。他们吵架了,我要劝,然后希望爸爸妈妈努力能有一个和谐的家庭。有一天,孩子突然间特别累了,他说:“我一直告诉自己,爸爸妈妈总在跟我说,我要努力学习,我要好好学习,然后我就能改变家庭的命运。我在努力了。可是我很累了,我觉得我怎么努力,都不能改变家庭命运,我怎么做都是这样,我没有办法再努力了。”

这个时候,孩子就特别地绝望,他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我没有办法再来承担家庭的这个重任。爸爸妈妈在吵架的时候,他就已经不劝了。不劝了以后,他内心是绝望的,我到底该怎么办?原来爸爸妈妈说:“我努力学习,就可以帮他们,现在我成绩不是说不行,是没有他们期望的那么好。”

那么,对孩子就是受打击了。孩子就对爸爸妈妈特别地有怨气,他不能攻击爸爸妈妈,就攻击自己,要么就想自杀,要么就想自残。然后,开始拿家里的各种各样的东西出气。家具、电视、电脑,都被他砸掉了。

【问题诊断】

这样的孩子,你一定要回到家庭中来解决。一方面,你要疏导他,告诉他在这种环境里是安全的。你爸爸妈妈都很爱你,我们能做的就是教给爸爸妈妈学会怎样正确地表达他们的爱。

有很多家长,一定会很困惑,说:“爸爸妈妈不够爱孩子吗?”实际上所有的爸爸妈妈都说自己是爱孩子的,但是怎样正确表达才是最重要的,就是让孩子感觉到你是爱我的,还是说你对我是有条件的、有要求的。那么,这对孩子他的成长的安全感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我们经常遇到,孩子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当孩子被带到你面前,家长就说:“这个孩子学习不好,脾气暴躁......”这个时候,你都可以问家长:“家庭环境好吗?你们夫妻关系好吗?到底会出现什么样的状况呢?”有90%的父母会跟你说:“不够好”。当然了,也有很多父母跟你说:“我们夫妻关系很好啊,我们家庭环境很好啊。”那没关系,我们再慢慢排查,有的时候这些父母不一定跟你说实话。当然了,也许他们关系就是很好。那么,其他的问题一定出在其他方面,我们再慢慢寻找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有很多孩子,总感觉自己生活得不开心,特别地绝望。那为什么呢?因为他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活着,爸爸妈妈没有给我一个很好的样板,每天吵吵闹闹,每天生活那么辛苦,那么贫于奔命。如果我要像他们这样活着,我到底活着为什么呢?我图什么呢?所以,很多时候,我们如果想让我们的孩子健康地成长,实际上要让我们的家里是有朝气的,是有温情的。

那么,如果没有这样的温暖、朝气,很容易就会在孩子青少年的时候带来各种各样的问题。孩子会觉得:“我为什么要活着,活着有什么意义呢?没必要嘛!”所以,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那么,白月光我们就不用说了。大家一定都知道:有很多孩子说我不结婚,我以后不要结婚。因为我爸爸妈妈没有给我带一个好的榜样,家里吵吵闹闹的,我就不想结婚。这样的案例比比皆是。

亲子关系,也同样有很多问题。有些爸爸妈妈说:“哎呀,我跟孩子关系好得不得了。”那么。大家一定要知道:一个良好的健康的亲子关系,并不是说妈妈和孩子关系如何如何得好,孩子什么心里话都和我说。孩子对我没有秘密,这不是一个良好的亲子关系,而是要看双方的亲子关系到底是怎样的。双方关系是不是很好,是不是有一方面(排除了家庭之外),我们可能天天说:“哎呀,你爸特别没本事,你爸可没出息了”。然后,孩子就看不起爸爸:“爸爸你真是太差了,你拖累了我们。”如果孩子跟妈妈关系最好,他内心里和爸爸的关系是疏远的,或者是看不上爸爸,这都不叫一个健康的良好的亲子关系。

对性格的影响,主要是会给我们孩子带来各种安全感的不足。有很多人会说说:“哎,我家孩子他为什么不够自信啊,我家孩子他为什么这样那样啊,是不是安全感不足啊?”

那么,安全感到底是什么呢?安全感,实际上他觉得自己是特别安定、稳定、安全的一种心理的感觉。比如说,我们遇到过的一个案例。

【案例】

一个青少年抑郁的孩子。这个孩子呢,他就总担心自己做得不够好,然后会被他爸爸妈妈抛弃。他妈妈就问:“这个孩子是不是安全感不足啊?”那么,我们在问这个孩子:“你怕什么,恐慌什么”他就恐慌。现在我有病了,我妈会耐心地来给我治病,来陪伴我。那么,总有一天他会厌烦的。那个时候,我该怎么办?她会抛弃我,那天我想起来就觉得特别可怕,我觉得我不能承受那一天。那么,为了让那一天晚一点到来,或者那天我根本看不到。她就会说:那我不要这一天到来,我自己来处理好吗?所以,对于我们很多孩子来说,爸爸妈妈在家庭里的这种状态不够好。在家庭里,这种情绪经常容易爆发,或者在家庭里经常各种各样地疲惫,这种唠叨,甚至这种低落的情绪,不能控制,都会让孩子感觉像个定时炸弹。

什么时候他心情不好了,她就会骂我、打我,甚至心情不好了,她就会折磨我。那么,孩子都不会有这种安全的感觉。

一个安全感不足的孩子会出现什么样的状况呢?安全感不足的孩子,他会特别谨慎,他不会对整个社会是一种开放的态度。那么,他交朋友的时候,可能很困难,他会有很多很多的这种考验。你是真心喜欢我吗?我不是真的值得你们喜欢吧?万一别人说了一点点话,让他感觉不舒服,他就说你们在针对我吧。

所以,他进入各种各样的关系都是非常艰难的。交朋友很难,和同事相处很难。那么,未来结婚,处理婚姻关系当然就更难了。他会时不时地就感觉你为什么这样对我,一定是有什么问题的,可能别人觉得毫无关系的一件事情。他就觉得,这是针对我,我感觉不舒服。

所以,一个安全感不足的孩子,他对他和这个世界相处的时候,他会有很多很多的障碍。而这种障碍不一定是别人设置给他的,是他自己内心里就感觉:哎,我不值得。我的周围就从来没有那种特别平稳的、特别平和的这种环境,他们爆发了,一定是针对我吧。我怎么做,才能让这种环境安全,他永远都在衡量这些事情。所以,一个安全感不足的孩子,他生活起来是非常辛苦的。

安全感不足来自于什么地方呢?

安全感不足来自于父母对自己情感控制得不够好。另外,对孩子情感关注比较少,情感控制不好,我们可能很容易能理解。比如说,有很多父母就经常说:“哎呀,这个回家以后动不动就发脾气,或者时不时的心情不好了以后,就沉着脸等。我不是针对我的孩子,可是我在外面工作,我也很累呀,我也很辛苦啊。那我不由自主的,我可能就不开心,我就不想笑。”那么,对于孩子来说呢,尤其是越小的孩子,他越觉得:“唉,我天生就要承担很多的责任。那你不开心都是因为我吧,我怎么做,才能让你们开心呢?”他就总感觉是自己做得不够好。那么,尤其是父母情绪控制不好的时候,可能头一句还在开开心心地说话,后一句就吵起来了。那么,孩子感觉:这就是定时炸弹啊,他们吵起来了,我总感觉我很不安全。

那么,我们经常说:现在让父母最为难的就是陪孩子写作业,陪孩子写作业的时候,父母觉得我讲了一遍,孩子听不懂;再讲一遍,孩子还是听不懂,再讲第三遍,父母就开始拍桌子了。“哎,你怎么这样啊,你怎么这么笨呢?你到底怎么回事啊?”实际上,我们说孩子的所有问题,各种心理问题、行为问题、学习问题,所有的问题全部都是两个因素造成的,一个是心理因素,一个是能力因素。

能力因素包括:情绪控制,包括我们成人的情绪控制。如果你控制不好,很可能是因为你没有这个能力,就需要来学习。包括,我们说爱,这都需要练习的,不是说把你放到家庭里,然后你结婚了,你就学会爱别人。不是这样子的,这些都需要学习。这是能力问题,需要学习来提高。

那么,心理问题是怎么造成的呢?心理问题就是“我很恐慌,我不愿意你让我学习,我也知道我应该好好学。可是我很恐慌啊,我不愿意啊,我不知道我该怎么做才能做得更好啊。”这个时候,我们的孩子就不能把注意力放在学习上,或者不能把注意力放在他应该放的地方。

前面说,孩子做作业的时候,家长怒吼,那么孩子还是不会做。实际上,一开始的时候,很可能是能力问题,你讲的我不是很能明白。但是,到最后的时候,就变成心理问题了。哎呀,随时爸妈就发火,这巴掌就要下来了,他又开始吼了,他下一步会不会打我,我该怎么做,才能更好,我得观察他什么时候会打我。那么,这个时候你会发现你讲再多遍,孩子都没有在听。孩子在观察你。

所以,当你情绪控制不好,然后你对孩子的这种心理关注很少的时候,孩子就会感觉安全感不足。“哎,我不知道下一步怎么做,我不知道怎么他就不开心了,我不知道怎么惹着他了。”孩子不能清晰得分清我到底哪做得好,哪做得不好,我就知道:“哎,他一会儿不高兴了,那我得自保,我得自我保护。”

所以,很多孩子,尤其是到了青少年的时候,她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说:情绪暴躁,情绪低落、青少年抑郁等。我们常常见到这样的孩子。那么,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教家长来学会关注孩子情绪。

他到底为什么不开心呀?

那有很多妈妈说:“咱们聊聊吧”。孩子说:“有什么可聊的,没什么可聊的。”把门一关就走了,妈妈就很不高兴。你说我跟他说话,他都不跟我说了。那么,你有没有关注他,他现在情绪不好,为什么情绪不好呢?那么你怎么就能让他情绪好了呢?你有没有问问他,你说:“哎,妈妈知道你情绪不好。那么,你需要妈妈做什么呢?”实际上,任何时候,如果你真诚地和孩子互动,孩子都能感受到的,他会接纳你的。但是,如果你一厢情愿地,说:“你怎么又不好了。回家里沉着脸给谁看呢?我累了一天了,好吃好喝地供着你,然后你回来沉着脸。”那么,所有人都会抗拒你的啊。

所以,我们说在家庭里,要处理问题时,一定要让我们情绪平稳。当家庭成员里任何一个人出现情绪问题,出现情绪波动的时候,我们都不要去事先评判他,你怎么又这样那样,而是要尽可能地关注他到底怎么了。

那么,发生什么事情,我怎么能帮你呢?我怎么做呢?你开心一些呢,这样,我们的家庭氛围就会更和谐。那么,家庭成员都会处于一种更有安全感的环境。

实际上,好的夫妻关系,是孩子建立安全感的一个必须的条件。如果父母不能向孩子提供稳定的、温和的环境,尤其是我们不能给孩子提供一个明确的规则,那么孩子他就会没有安全感。

什么叫规则明确呢?就是有很多妈妈给孩子制定规则。我要求你这样做,我要求你那样做。今天心情不好了,我跟孩子说,今天不许吃垃圾食品啊,咱们都要吃天然的、纯天然的。然后,每天玩20分钟,不能再多了,等等。但是,今天心情好了呢。“什么都可以做啊。”心情好了,垃圾食品也可以吃。然后,玩也可以敞开得玩。你想干什么都行。心情不好,就板着脸说:“我跟你说什么了?跟你说没说过,不许玩超过20分钟?跟你说没说过,不许吃垃圾食品?跟你说没说过,不许玩手机?”那这个时候,就不是一个统一的规则,那就会让孩子学会一直在察言观色。

什么时候,爸爸妈妈开心了,我是不是可以这样做,我就可以提条件。那么,他不开心了,我就要想我怎么保护自己。他永远没有在一种放松的明确的这样一个环境里,他永远都在看:到底怎么做更好。

所以,我们说:一个良好的有安全感的环境,其中有一条就是你要让孩子有明确的规则。告诉他:我们这个规则,跟你说清楚了。那么,到底该怎么做更好,而不是说,可以随心所欲,各种各样地这种调整。当然了,我们说制定规则的时候,有的时候是可以有弹性。但是,这种弹性其实也是有条件的。

那么,对孩子的这种行为的影响,其实也是非常明显的。有很多父母经常跟我讲说:“现在你看哈,这个居住的空间都不是特别的好,尤其是在大城市,可能居住的环境比较小。那么,夫妻吵架,难免就会当着孩子的面。我们夫妻关系已经很不好了,那么我们到底假装出一种和谐的态度,让孩子看不到。背着孩子来吵架,还是怎样?我们装出来这种幸福,行吗?”

装出来的幸福,是很容易被识破的。我遇到一对这样的夫妻,他们已经离婚七年了。孩子小,为了让孩子有一个正常的成长环境,所以夫妻,还是在同一个屋檐下生活,假装什么都没有发生。

但是这个孩子跟我说:“我知道他们早就离婚了。”

我说:“你怎么知道的?”

她说:“看得出来呀。那两个人说话的时候,很冰冷,然后爱答不理的那种态度,我也觉得很不开心,所以他们离婚了,我是挺高兴的。离婚了以后,两个人都会幸福一些,不是互相这种折磨,不是互相纠缠。”

我说:“那爸爸妈妈知道你知道他们离婚了吗?”

然后这个孩子跟我说,“嗯,他们总在瞒着我,实际上我们一家人都在互相隐瞒。我知道他们在瞒着我。他们可能也知道我知道,但是还是想瞒着我。”

所以,你看孩子是非常敏锐的,所有的事情,所有的东西他都知道。那么,有的时候你做出来的一种假象,也会让孩子感觉不舒服啊。爸爸妈妈总是在欺骗我,爸爸妈妈总是什么事情都不告诉我。那么,有一天,如果这种假象识破了,你就会发现带来的后果非常非常的严重。

我们举一个例子,我们都知道香港有个演员叫陈冠希。我们知道艳照门,陈冠希和很多女演员拍艳照。最后,这件事情爆发了,给陈冠希还有包括很多女演员带来很糟糕的影响。陈冠希,后来也离开了影视圈。那么,陈冠希这件事情是怎么发生的呢?陈冠希的爸爸妈妈在他很小的时候就离婚了,但是一直没有告诉他,假装这是一个和谐的幸福的家庭。等陈冠希长大了以后,发现:他爸爸妈妈离婚的时候,他特别地愤怒,然后对其他人充满了不信任感。我最亲爱的爸爸妈妈都能欺骗我,谁还能值得我信任呢?那么,所谓的各种婚姻幸福的这种真相都是假的,我根本就不知道还存在幸福的这种婚姻。幸福的感情、真诚的感情,根本就不相信。所以,他后来做的很多事情,实际上都是报复他爸爸妈妈当年对他的隐瞒、对他的欺骗。当然,这个案例非常极端。你可能会说:“唉,我们的孩子不一定会是这个样子的。”确实,我们的孩子不一定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我想跟大家说,有的时候我们要真诚一点,孩子是能明白各种各样的状况的。

如果确实过不下去了,那么就离婚。有很多妈妈说离婚会伤害孩子的。其实,伤害孩子的并不是离婚,而是你在处理婚姻这件事情的时候,各种各样的态度,这个才会伤害孩子。

对于很多孩子来说,我发现有很多孩子呢,比如说,有攻击性,然后他的脾气情绪各种各样的不好。到我们这边的时候,我们都发现父母并没有给孩子做一个良好的榜样。

什么叫“父母没有给孩子做一个良好的榜样”呢?就是孩子所有的互动模式都是在家庭中形成的。那么,比如说孩子到底该怎么和别人互动,是不是能理解别人,都是父母能不能这样同等地对待孩子。如果父母给孩子做的榜样,就是有矛盾以后我们就冷战,有矛盾以后我们就互相攻击。那么,孩子实际上,他是不知道,除了这种方法,他还有什么其他的方法来解决这样的问题。

那么,在遇到类似矛盾的时候,不管是和谁遇到这样的矛盾,那我看到这样的方法就是冷战嘛,我不理你,或者是我攻击你。那我们的孩子呢,他很少能心平气和的说:哎,我们一定把这件事情讨论开,或者这件事情怎么解决。因为他没有学会正确处理。

所以,我们正常处理婚姻关系的问题,实际上就是告诉孩子,当遇到各种各样人际交流的矛盾的时候,我们到底应该用一种什么样的模式来处理才会更好。

当父母关系有出现问题的时候,父母关系不太和谐的时候,这种关系就会失衡,家庭关系就会失衡。家庭关系失衡,就会造成孩子各种各样的关注,需求得不到满足。

我们经常会发现,一个家庭的妈妈内心确实不够强大,但是他们家情况比较特殊,因为他们家的这个弟弟是一个自闭症的儿童。所以,妈妈就觉得特别内疚。“哎呀,我那个时候工作很忙。孕期的保健,也做得特别地不好。弟弟出生了以后,就自闭了,妈妈非常非常的内疚的。”那么,怎么弥补这种内疚呢?她就把全部的注意力都放在这个老二身上,我要好好地照顾你。那么,就忽视了老大的情感需求。

在这样的家庭下,这种家庭,尤其是爸爸可能也不够给力,或者是爸爸这个时候可能对老二或者对妈妈这种行为,也不够支持。那么,妈妈实际上孤军奋战,特别地疲惫的时候,整个家庭就出现了失衡。那么,失衡的过程中,就造成了老大的各种情感的需求,得不到满足,他就特别地痛苦。所以,最后老大就抑郁了。

实际上,一个正常的家庭是什么样子的?正常的家庭是父母互相支持,遇到困难的时候,爸爸妈妈互相支持,我们共同来面对这件事情,然后尽可能的创造一个好的让孩子成长的环境。

这个时候,当有人支持的时候,我们就不会那么疲惫。我们的关注点能更均衡。孩子的各种心理的需求,我们也能尽可能的满足。所以,当我们婚姻关系出现问题的时候,我们不由自主地顾及不过来。我们没有办法顾及到那么多的事情啊,我们的精力都是有限的。那么,自然就会给孩子带来各种各样的伤害。

所以,婚姻家庭问题解决好,是给孩子创造良好环境的基础。

常见的家庭模式,一种是,父母特别的和谐,给孩子这种平等的爱。我觉得:这个是我们现在很多家庭追求的,这个也是我们鼓励做到的。因为这个确实对孩子的成长是比较好的。

有一个排序,自己要放在第一位,然后是配偶,然后是孩子,最后是父母。这个排序,引起了一个大讨论。大家都觉得:唉。这种排序,对吗?尤其是老一辈人是非常反感的,怎么能这样呢?一定要把孩子放在第一位啊,这个就是我们说的第二种家庭模式,父母关系疏远,以孩子为中心。

那么,这个对吗?这个确实是不对的。为什么出现:这样的大讨论呢?因为我们时代环境已经发生了变化。那么,原来我们父母生活的时代,很可能是那种农业社会为基础的,可是现在我们进入了现代化的社会。那么,农业社会为基础的,它就有一个条件。有一个前提就是:当我们老了,不能创造生产资料的时候,怎么办呢?我们希望孩子能赡养,我们孩子能给我们的生活创造一个条件,能让我们继续有这种生活的资本。那么,所以那个时候我们有了孩子以后,我们会把孩子放在第一位。

但是,现在的这种社会状况不一样了。现在,你把孩子放在第一位,就会让孩子有很强的压迫感。哪怕你觉得说:“哎,我就是爱他呀,我就是全心全意得爱他,无条件得爱他,我也不希望他以后能养我或者怎样。”可是对于孩子来说,他更渴望自由的空间。我们现在的孩子和以前的孩子不一样了。以前,你对他有各种各样的要求约束。但是,现在的孩子都是各种各样自由的环境,我们受的教育,孩子受的教育,接触到的环境是鼓励他自由的成长。这个时候,你还要求他:“哎呀,我全部心思都放在你身上,然后你要听话,你要怎样。”那么,对孩子来说,很难做到顺从你的这种意志。所以,孩子就会觉得他特别地有压迫。

父母关系疏远,以孩子为中心。给孩子带来的这种困难是什么呢?给孩子带来的折磨是什么呢?是孩子不由自主的承担起父母的责任。因为这个家庭总是要平衡的,当父母关系不平衡,不能成为一对真正的父母的时候,那么孩子就得站出来。他要顶替其中缺失的一角。所以,我们就会发现:孩子不由自主地成长成了一个大人,就要照顾父母双方的情绪等等。

这种时候,孩子就会变得特别的累。然后,他内心也会有很多的委屈,当出现各种各样麻烦的时候,他也会有很多的烦恼。他觉得自己:“哎呀,我应付不来,我十几岁,你让我应付那么多的事情,我应付不来。所以,孩子也会有很多的愤怒。”

第三种关系,就是父母的关系完全靠孩子维系。不想离婚,为什么呢?因为有孩子呀,然后我们这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呀。我就奉劝这样的家庭,你真的要为自己的幸福好好考虑,因为孩子是非常清晰的,他觉得自己承受不了这么多。那么,一旦你什么东西都是靠孩子来维系的时候,孩子会做出很多很多的牺牲。那么,这种牺牲到最后的时候,是你不愿意面对的。

婚姻家庭问题

比如说,我遇到过一个案例。

【案例】

这个孩子,他考了好多年大学,本来大家都觉得他特别的出色。第一年就能上大学,但是每年到高考的时候都掉链子。所以,他考了好多年大学。那么,后来妈妈就很困惑,说:“这么优秀的孩子,怎么每年考大学的时候,都这样掉链子了?”我们就发现是:具体什么情况呢。这个孩子爸爸妈妈总是在跟他讲:“都是因为你啊,要不是因为你,我们早就离婚了。然后,这个孩子就会心里想很多很多,爸爸妈妈要离婚了,那我要走了以后,是不是这个家就散了,那我要上大学。我怎么能那么自私,远离他们,然后让这个家破碎,我不能这样做。”所以,一到高考的时候,他就掉链子,他就是要为了维系这个家。

所以,我们一直在说:家庭幸福会影响孩子各种各样的生活状态,包括学习状态。你认为学习状态真的就是孩子努力学习,就可以做到的吗?真的不是。那么,我们还曾经遇到过一个案例。

【案例】

这个孩子,也是每天上各种各样的辅导班,一个初中的孩子上了11个辅导班。不是在学习,就是在学习的路上.每天最早是晚上11点钟才能回家,然后再写作业。但是成绩就是特别不好,后来发现是什么原因呢?是因为妈妈是单亲妈妈,那么这个孩子就觉得妈妈总是非常的辛苦,非常的疲惫,特别的不快乐。孩子就特别懂事儿啊,就总希望能帮助妈妈找回那种快乐。那么怎么找回呢?我们的孩子不是很清楚,他就在想,他说:“我记得我还很小的时候,妈妈还搂着我的时候,妈妈那时候可开心了,为我做这个,为我做那个。那个时候,我的妈妈就真的是特别快乐的妈妈。”所以,她就总是想办法要回到那个时候。那他的心思全部都不在学习上,他就是要回到童年的时候,让妈妈来照顾自己,陪伴自己,然后为我做这么多事情。然后,妈妈是不是就开心了。可是,已经早就过了那个阶段了,孩子已经长大了,妈妈现在就要求他学习。那么,孩子心思不放在学习上,总是想着让妈妈开心。然后,妈妈反而更加的焦虑。

所以,很多时候,我们一定要知道父母关系不和谐,我们家庭关系不和谐,会给孩子带来各种各样的烦恼。所以,请一定要让自己有一个正常的生活。那么,只有这样,我们的孩子才能回归到他正常的位置,开始按部就班地学习、工作、生活。

那么,这个角色错位,孩子成为同盟,是我们经常遇到的。比如说,有很多时候,爸爸说:“唉,我在家里特别没有地位。我老婆第一;孩子第二;家里养条狗,狗第三;我第四。如果再养个猫的话,猫第四,我第五。”爸爸可能会觉得很自豪,说:“哎呀,你看这显得我爱孩子,爱家人。”但是,真实的状况里,真实的家庭里,如果出现这样的状况,这是非常可悲的。

为什么可悲呢?因为有很多妈妈就说:“唉,说你看我家孩子长大了,然后现在就是看不起爸爸。”那么,出现这样的状况全部都是妈妈的责任,妈妈要负很大的责任,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妈妈在孩子小的时候,很可能把爸爸排斥在外。

妈妈经常说:“我独自照顾孩子,然后爸爸照顾孩子的时候,我就总觉得照顾得不够好,不够细心。你看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然后就把爸爸排斥在外,说爸爸不行,你看没有能力、不细心,你这样那样的。然后,孩子就建立一种概念——我爸爸就是不行。那么,他和爸爸就会出现各种疏远。然后,他就和妈妈更加地靠近。

那么这个时候呢,他内心里实际上是看不上爸爸的,出现各种问题都是我爸的问题。假如有一天,你希望孩子能和爸爸建立亲密的感情的时候,你怎么做呢?你再重新说啊,你爸其实也挺好的。这是多纠结的一件事情啊。所以呢,一定不要在孩子面前抨击我们任何一方。

每一方都是为了孩子成长,他都要付出代价的,都要付出很多努力的。爸爸也需要成长的。我们并没有给爸爸成长的机会。然后,我们说爸爸这个不行,那个不行。那么,等孩子长大一点以后,就会造成角色的错位,孩子心里就认同我爸不行,我爸这样不行,那样不行。

所以,请一定要让夫妻关系回到一个正常的位置,互相尊重。另外,也要确定我们在孩子心里的地位,千万不要抨击一方。否则,你以后会带来很大的麻烦。

有一个妈妈,很早的时候就离婚了。离婚以后,他就跟孩子讲,都是因为你是女孩儿。然后,你爸就和我离婚了,那你要是男孩的话,说不定我们就不离婚了。这个女孩子就非常恨爸爸,因为爸爸怎么会这么看不起我,怎么会因为我是个女孩子,你就抛弃我和妈妈。他爸爸做了很多努力,给钱呀,给衣服啊,孩子都拒绝,根本就不想和你有任何的接触。

但是,等孩子到了青春期的时候,这个孩子就陷入了麻烦,他就喜欢和成年男子谈恋爱。那么,这个孩子带到我面前的时候,我们就说:“哎呀,这个早恋哈,如果是和同学同年的这种孩子谈恋爱,我们都好解决。可是你要和成年的,比如说大他十几岁的,小姑娘和三十多岁的人谈恋爱,这个事儿是很麻烦的。因为三十多岁的人,他有很多很多的这种心机、心思等等。而且你很难来切断他们之间的这种联系。”可是为什么这样做呢?为什么这个孩子要和30多岁人谈恋爱呢?一方面他恨爸爸;但是一方面,其实爸爸在他心里这种情感缺失,从小没有享受到父爱,她也要弥补。

所以,不管怎样,请一定要保持一个正常的婚姻家庭的这种角色。如果你真的活不下去了,真的就离婚。如果说。“哎,为了孩子,我不想离婚,或者我没有勇气离婚”,那么,我们一定要努力地调整我们的夫妻关系,都是有办法来调整的。你千万不要拉着孩子站队,说都是你爸不行,千万不要这样做。

那么,对于性格的影响呢,对孩子心理的影响,会让孩子没有安全感。有一种被抛弃的感觉。然后,遇到问题的时候可能很悲观,都是我不好。然后,我也不知道怎么做等等。那么,可能遇到问题的时候,他不能积极解决,有的时候会逃避,会冷漠。所以,对孩子的这种心理影响也是蛮大的。

那么,对于生活状态的影响,就是我们孩子关注点的转移。比如说,会造成我们孩子没有心思学习,或者妄图拯救、企图报复、梦想逃离等等。

梦想逃离,非常好理解,对不对?有很多孩子就说:“哎呀,我就一心想要到远方去。”我经常发现有很多孩子,比如说:前不久就有一个案例。

【案例】

这个孩子,爸爸妈妈关系吵得一塌糊涂。然后,虽然吵,但是也不离婚,可是,对孩子来说,是非常艰难的一个折磨。那么,这个孩,她就跟我说她特别喜欢艺术,同时还喜欢天体物理。大家知道为什么孩子喜欢艺术,又同时喜欢天体物理吗?天体物理意味着远方。那么,这个孩子就是想逃离,想离开这个环境,不想再和他们呆在一起,这样走得远远的。当前的生活,让我特别地不满意,我就想走得远远的,外面有广阔的宇宙,我就想到更广阔的世界去。那为什么喜欢艺术呢?现实的生活太叫我绝望了,我特别想创造一个我自己满意的虚幻的环境。然后,我自己的很多情绪也没有办法疏解。那么,有这么一个艺术也可以能疏解。所以,对于很多时候,我们的孩子,你觉得我们就是夫妻吵架,然后控制不住,我老公特别糟糕,他经常嫉妒我,你可能是这样想。但是对孩子来说,这意味着生活的绝望。“哎,这你当前生活有什么好,我就想离开他们走得远远的,我就想不要过这样的生活了。”所以,很多孩子他是梦想逃离的,再也不要回来了,再也不要过这样的生活。

企图报复。企图报复,在青少年身上出现的事情最明显的是什么呢?就是早恋。其实,早恋也是逃离的一种。有人给我感情,然后我就和他走。那么,甚至有的时候呢,有很多孩子,他说:我就不让你如意,你让我干什么我就不干,你让我按部就班地学习,我就不。我凭什么,让你如意呀,等等。那么,实际上,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孩子他内心特别愤怒,你们大人都做不好,然后对我有这种那样的要求,我不愿意干。

我们经常都说,如果一个孩子,他想把自己放在一个成人来拯救的角色,实际上,也是非常艰难的。那么,他总是说:“哎呀,我爸爸妈妈,你看家里就不开心,不快乐,然后我要帮他们过一种正常的生活。”那么,这个孩子,前面说会非常非常的累,非常非常的疲惫,而且等到了一定的年龄。他发现:他没有办法来做一个拯救者,很多事情,他也无能为力。这个时候,我们的孩子就会崩溃,就会出现各种心理问题——自责,对生活绝望。所以,青少年的问题,我们说:第一个是学习的问题。学习的压力,确实存在。

第二个是伙伴关系的问题,就是周围的学校、老师这种关系就完全都很绝望。这种关系我能不能处理得好。

第三个就是我们的孩子。他这个家庭的问题,家庭里各种各样的关系。比如说爸爸妈妈天天跟他说:“哎呀,咱家穷啊,然后,就寄希望你改变命运”等等,都会对我们孩子带来各种各样的影响。当然,第四个就是我们孩子的目标。我们孩子如果出现学习问题,或者是出现这种情绪波动,你要看看他有没有清晰的目标,我到底想要干什么。所以,一个孩子,哪怕他的目标是要收垃圾、捡破烂都没关系,都非常好,都比他没有目标要珍贵千百倍。

但是,我们现在中国的孩子呢,有一个最主要的问题就是根本没有目标。我只知道我自己不喜欢什么,不知道我喜欢什么。

02 婚姻的不同阶段

婚姻,实际上,是有不同阶段的。

比如说,我们第一个是:谈恋爱的时候,是浪漫期。

那么,等到什么时候,矛盾暴露呢?生孩子的时候,矛盾会暴露。

生完孩子以后,我们共同奋斗,要挣钱,要给孩子换学区房等等。这个时候,矛盾减少了。

那么,等到了40岁中年的时候,矛盾开始又一次爆发了。这个时候,是我们集中矛盾爆发的时期。除了,刚生完孩子,第一年矛盾爆发;然后。就是孩子到了中学阶段或者是小学高年级,这是矛盾爆发期。

当然,老年期,这个我们接触的比较少,就不讲了。

矛盾爆发期为什么会有矛盾爆发期呢?因为这个时候。我们的妈妈发现:通常来说,女人和男人对家庭的这种侧重比例分配是不一样的。女人可能觉得家庭就是我的重心,是我的百分之百。但是,男人如果重心放在家庭能占30%,就已经相当不错了。

所以,男人可能这个时候,说:“哎,我要奔事业,我要这样,我要那样。”那么,女人这个时候,孩子也慢慢长大了,也脱手了。然后,我就希望:“老公在哪里?我这个时候,特别希望老公能在身边。”

可是,你们过往的这种模式已经养成了。然后,平时过往沟通也不够好。然后,平时的这种接触也不够多的时候,很容易有各种各样的矛盾爆发。所以,有人说:“哎呀,我家孩子出现问题了。”你基本上,就看这个年龄阶段,家长大概40岁左右,基本上孩子在小学高年级以上,就会出现这样的问题。那么,该怎么办呢?

我们要让夫妻两个人,重新来熟悉对方。这个时候,通常来说,女人会有很多的怨言。她说:“我老公这样不好,那样不好。”可是呢,你真的问男人,问家里的男人,他不一定知道。他会说:“我觉得我们生活很幸福啊,就是每个人感受的不一样。”那么,这个时候该怎么办呢?这个时候,我们要做的一定是要问问他们具体的生活的目标到底是什么,你到底想要想要什么样的生活?然后,我们要奔着这个目标努力。当然。我们会有很多技巧和方法。


刘蒋巍简介

刘蒋巍,江苏如东人,CNKI大成编客推荐主编,《课程教育研究》特约编委,学思堂教育研究院院长,师生成长高级研修院院长,“刘蒋巍创业实验室”创办人,高级中学教师资格(数学)证书持有者,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持有者,人社部培训机构校长证书持有者,创新创业导师,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注册国际职业经理人(CIPM),注册国际高级职业培训师(CISPL),国际注册人力资源管理师(ICHRM),注册国际高级礼仪培训师(CISET),注册国际心理咨询师(CIPC),中国成人教育协会高级企业培训师,中国成人教育协会高级礼仪培训师,中商联商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高级创业指导师,中商联商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高级行政管理师,中商联商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高级商务谈判,中商联商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中商联商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高级项目管理师,信息化岗位职业技能教育管理中心、信息化人才培训教育管理中心高级职业经理人。在《高等数学研究》、《中学数学教学参考》等杂志发表论文30余篇,著有《命题转换的9种方法在教学中的运用》、《中学学科学法指导》、《教学之道28篇》、《新时代人力资源管理教程》(国作登字-2020-A-01081336)等书籍20余本。拥有《LOVE教学原则、ICPR教学法、IPBQLD教学法与五感授课》(登记号:国作登字-2019-A-00744048)、《LSMF教学法、EBASV教学法与渐进式提问》(登记号:国作登字-2019-A-00688021)、《6783教学体系:文言翻译六字诀、编题七字诀、读写结合八步法、三情境反思法》(登记号:国作登字-2019-A-00688022)、《教师四课研训:备课、授课、观课、评课》(登记号:国作登字-2018-A-00626823)、《学生成绩改善问题及干预措施》(登记号:国作登字-2020-A-01054445)等版权课程,拥有《师生成长高级研修院LOGO》(登记号:国作登字-2020-F-00018552)、《刘蒋巍创业实验室LOGO》(登记号:国作登字-2021-F-00250748)美术作品版权以及《教师培训与绩效提升在线学习平台V1.0》(登记号:2020SR0992401)等软件著作权。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