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后的法考主观题一共5道题(最后1题为行政法与商法选做题),分别为:
第一题:论述38分左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第二题:刑法30分左右(罪名分析及不同观点);
第三题:刑诉30分左右(非法证据排除或者程序类);
第四题:民商诉综合54分左右,13问以上(民法合同效力、合同解除权、让与担保合同效力、商法破产法、民诉管辖、民诉证据等内容繁杂);
第五题:选做28分左右,每个案例各6问:案例一:行政法(行政行为认定、合法性判断、被告确定);案例二:商法(代持股协议、出资不全转让股份认定、股权转让认定)。(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一、民商诉题目考察的内容:
主观题的第4题为民商法、民诉法综合案例分析题,需要时间最少要预留60分钟,否则可能答不完。涉及的主要考点有:民法的合同效力、合同解除权、让与担保合同效力、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等;商法考点以破产法为主;结合民诉管辖、重复起诉仲裁协议效力等考点,考察内容繁杂,需要较强的民商法分析思维。
法考民法主观题考点特征归纳主要是以下两点:
1.综合性:民法主观题重在考查民法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因此有综合性之特点。必然考到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偶尔会涉及不当得利、无因管理、代理、诉讼时效等内容,几乎涵盖了民法学科所有章节。
2.恒重性:虽然民法主观题涉及面广,但考查的重点却十分突出,较容易把握。像一物数卖中的物权变动、买卖合同(多重买卖、风险负担)、租赁合同、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抵押权、买卖不破租赁等核心考点无论案情设计如何变化,仍不免反复出现在试题中。因为设计民法案例题首选的考点必定是那些最具有实务使用价值、最能体现民法思维和素养的民法知识。
3.结构性。主观案例分析题的特征就在于自问自答,实际上其考查重心在于分析案情层层推进,解决间题的能力。就民法学科而言,大体结构一般是:合同+担保+起诉,合同+侵权+民诉管辖,物权变动+合同+执行之诉(案外人、第三人之诉)。
4.具体而言,大概率出现在民法主观题中的知识点可以归纳如下:
(1) 合同法必考,多以买卖、租赁二种合同为案例背景,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也常有涉及;(2018年法考题目中出现)(2)以物权变动规则连接债权和物权两大领域,特别涉及物权变动、一物数卖、善意取得等;(3)合同法总则部分主要涉及合同效力、履行抗辩权、合同解除、三金的关系、违约金的调整等;(4)买卖合同主要涉及风险转移、质量检验、交货义务等;(5)租赁合同主要考查不定期租赁、转租、维修义务、装饰装修、优先购买权等;(6)建设工程合同考查转包、分包、工程款优先权、建设工程质量瑕疵致人损害等;(7)担保集中考查担保的种类(抵押权、混合担保、保证)、担保顺位、担保竞存等;(8)侵权责任法集中考查雇员致人损害或自身遭受损害的责任、物件致人损害等;(9)新法爱考,如当年有新法律法规出台,可能会集中考查新法。
二、民商诉题目的答题技巧
No.1阅读案例、分析事实:在拿到一道民法案例题时,应当通过阅读开始熟悉案情,在熟悉案情的过程中注意案情细节,将生活事实中的各种细节如人物、行为等对应于法律世界中的主体、客体、行为等,以此判断纠纷的实质。案件的主体涉及哪个方当事人,相互之间可能存在的法律关系,通过标记的方式来反映思考过程,通过标记、分析、对应来对案情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和印象。在读第一遍的案件材料的时候就应该做这个工作,以节省时间,更重要的时候,第一次读题的时候,不会受到后面案情的干扰,每读一句分析一句,能够更加准确的将每句话中隐含的能够对应于法律世界的事实找出来,予以初步分析。如果第二次读题的时候在进行细节分析,很可能因为已经对案情有了初步的了解,而思维受到干扰,分析中出现遗漏或者出错。
No.2画法律关系图,确定法律关系类型:阅读完案例之后,根据标记的各种法律事实进一步画出法律关系图,以便能够案件有更为清晰的认识和理解,才能够在分析问题的时候从民事法律关系入手,抓住问题的根本和实质。民事法律关系的考查主要集中于物权法和债权法,尤其是案例题,一般要分析不同法律事实可能导致的民事法律关系的变动,有时候一个法律事实,可能会同时导致物权法律关系和债权法律关系的变动。明确法律关系的类型目的在于定位相关的法律规范。寻找准确答题时可以适用的法律理论和法律规范。
No.3认真审题,回顾案例:题目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一定要仔细分析设问,问什么答什么。题目的分类主要包括开放式设问和具体式设问,民法一般以具体式设问为主。审题过程中需要着重关注题目中的限制性条件,限制条件的有无和限制条件的不同内容都会影响最终的答案,一定要在题目的要求下进行答题。在确定设问之后,一定要回到案件材料中去,找到设问中涉及的内容,根据之前的标记和法律关系图,构思答题的方向和逻辑思维,不要只凭记忆来答题,这样很可能会遗漏案例中某些不明显的内容。此外,一定要重视案件材料中带有括号的内容,如果不重要其完全可以不写,之所以还要写,说明其对于解题是有用的,至少具有提示性意义。
No.4答题要规范,首选三段论:民法案例分析题尽可能采用三段论的答题方式,更加规范,也更能够避免失分。首先,要直接亮明观点,尤其是具体式设问,一定要遵照“问什么答什么”的标准,先答出结论。结论正确了,就有分,即使后面原因分析错误,至少拿到了结论分。很多法考生喜欢将先原因分析再得出结论或者将结论和原因融合分析,这些都不是明智之举。亮明结论之后再进行原因分析,一般采用三段论式,大前提为法律原理和法律规范,小前提是结合案情进行具体分析。案例分析中原因要尽可能全面和详尽,多写不扣分,但是少写就很可能失分,尤其是对一些没有把握的题目,要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将关联知识点都写上。
三、2020年回忆版题目及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