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循环向上
原则和方法就是源于生活实践的总结
原则和认知要成体系。只有体系才能宏观地看待问题,才能分析问题更加透彻。
体系是由架构组成的。
因为世界不是一成不变的,针对不同的情况,应该进行分类处理。
比如金钱观,有人认为钱是省来的?赚到的?投资到的?看待的方式不一样,积累的方式就不同。
做个有心人,留心观察生活。分析清楚各种情况下如何应对,这个分析的过程,会越来越熟练。
原则和认知的来源,除了自己的生活教训总结,就是要向别人学习。学习可以是观察他人做事的方式方法,然后照着学,也可以跨越时空通过看书、视频,进行学习。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升华成为自己的东西。
学以致用、知行合一
很多时候人们学到很多东西,却不会用。在学的过程中,花费了很多精力,用了很多脑力,到最后不能用,是很可惜的。
为什么没有用到?因为没有目的,不知道为什么学。学习是为了掌握知识和技能,找到学习它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然后努力地去学。
学完以后一定要用,认真地实践。这叫知行合一,也可以叫思行合一。
很多人因为懒,懒得实践,懒的分享,懒的求真务实。
为什么懒,因为你在学习的过程中,缺乏总结。导致看到的东西不够清晰。
尤其是在今天,碎片化的学习充斥了很多人的生活。因为很多人会有这样的感触:今天手机看到很多有助于成长的视频,观看后,收藏加关注,但是看过一个月以后,依然无所收获。即使知道,也仅仅是知道。
提出来的第一个概念是分享。知识、思想这个东西是很有意思的,你越分享,反而自己越理解的深刻。比如说你今天看了一个美食视频或者是历史故事,你立刻动手做美食或者给朋友讲解,结果做出来的实际情况,就是验证的过程,也是用的过程。中间出现不同的结果就可以再次分析,如果别人提出来意见,你就会再次查询验证。就像在学校的时候,老师让学霸给别的同学讲解题目,这个讲解的过程中,别人提问的过程,学霸会再学习再验证,就是又一个学习的过程。
所以要想学到东西,那就分享,实践。也叫舍得,舍得出去才会得到。
舍才会得,想得先舍
现在想说的是,对于我们的学习(包括读书,总结经验教训),一定要学以致用。目的是用。
读一本书,最直接的目的,我想在书里学到什么东西,带着目的去读书,与自己的疑惑进行对比,这个书里的做法是否经得起推敲,实践证明,然后总结,写出来适合自己的经验,这个过程叫作内化。把这个认知结果搭建在自己对该事物的认知大树上,作为自己以后的做事原则,下次再做这样的事情以原则为基准,进行实践。
把自己的认知大树健全之后,在生活和工作中,遵从自己的原则,避开常见的陷阱,这样人生的步伐才会越来越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