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卫生标准中有哪些微生物学的指标(食品卫生学I第三课 微生物的种类及和食物的关系)

人类肉眼看不见的小生物统称微生物。

对人的身体会产生不利活动的微生物(会引起食物中毒或者在食物中增殖使其腐败的)叫做卫生微生物。

微生物从大到小有五种:原虫、真菌类(酵母是好的真菌)、细菌、立克次体、病毒(就是新冠这种,因为太小所以能穿透一般口罩)。



细菌增殖条件有三个:养分、水分、温度缺一不可。细菌在适宜条件下增殖很快的,大概几分钟就分裂一次,2个变4个,4变8,8变16。

食品卫生标准

按照形状分类:球菌、杆菌螺旋菌

球菌代表黄色葡萄球菌。杆菌代表大肠杆菌,这是我们食物中毒的主要原因。螺旋菌代表カンピロバター(中文名忘了英文ca m p y lobacter)。

芽孢形成菌因为会制造芽孢,生命力很顽强,热、干燥、药剂都不容易杀死,需要加热100度以上才可以,所以大家尽量吃100度开水煮熟的食物,水也要烧开才行。



以新冠病毒为代表的病毒,只能在活得细胞中增殖,在食物中不能增殖,虽然不能增殖,但是它对消毒药和干燥环境的抵抗力比较强。

真菌类的酵母是出芽分裂增殖,会使食物品质引起变化,有好有坏。利用其发酵可以酿酒,做蛋糕,做芝士,还可以做酸奶、酱油等。



食品在细菌、真菌、酵素等微生物影响下会发生变化,这就是变质。变质包括:腐败、变败、酸败和发酵四种。








最后再强调下,新冠病毒太小了,普通口罩作用不大,只能防飞沫,必须用带静电吸附膜的医用口罩,即便这样还是不能完全防护。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