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桩
施工场地地基承载力:桩机施工过程中地面无明显下沉,严禁施工机械出现倾斜现象,针对泥泞部位应垫钢板或换填。
连接质量
1、焊接质量:
接桩时入土部分桩身外露地面0.5-1.0m;焊接前检查桩头处是否干净,上下端板应采用铁刷子清理干净,坡口处应刷至露出金属光泽。
焊接分两层完成,内层焊渣清理干净方可焊接外层,焊缝应饱满、连续,且根部必须焊透,电焊焊接停歇时间大于1.0min,焊接完成后冷却时间不小于8min,严禁用水冷却或立即沉桩。
焊条检查:焊条应参照设计图选取焊接材料,焊条宜采用E43或C02保护焊丝,焊条应不低规范要求,焊条应做好防雨、防潮措施;雨天焊接作业,在接桩焊接部位应设置防雨措施。 3接桩质量:误差范围[0,4]mm。
2、桩身质量
钢筋:桩身内侧、外侧不允许出现露筋;
外观质量:
粘皮和麻面:局部粘皮和麻面累计面积不应大于桩总外表面积的0.5%;每处粘皮和麻面的深度不应大于5mm,且应修补;
局部磕损:局部磕损深度不应大于5mm,每处面积不得大于50cm²,且应修补。
表面裂缝:不得出现环向和纵向裂缝,但龟裂、水纹和内壁浮浆层中的收缩裂纹不在此限。
桩套箍凹陷:凹陷深度不应大于10mm,且套箍不应破损,已施工完成预制桩的套箍及桩端钢板不得随意摘除。
3、桩身规格
长度:误差范围[-0.5%L,0.5%L]mm。
外径:误差范围[-5,5]mm。
壁厚:误差范围[0,5]mm。
桩身弯曲度:误差范围≤L/1000。
端面平整度:误差范围[0,2]mm,管桩端面混凝土和预应力钢筋镦头不得高出端板平面。
桩头板偏心:误差范围[0,2]mm。
4、堆放
堆放场地应平整坚实;
应按桩的规格、长度及施工流水顺序分别堆放;当条件许可时,宜采用“即用即送”的组织方法进行供桩,减少二次搬运及堆放。
当场地条件许可时,宜单层堆放,叠层堆放时,堆放层数不宜超过3层;叠层堆放时,必须在底层桩下设置二道贴地垫木,位置分别在桩身两吊点处(约距离桩端1/5桩长处);管桩叠堆时,层与层之间可不设置垫木,但底层边缘处的管桩应用木塞塞紧或用拉条拉紧,防止管桩滚动。
5、吊装
卸货:桩长小于15m以上应采用2点吊装,大于15m以上应采用4点及以上吊装。
桩在吊运过程中应轻吊轻放,保持平稳,避免碰撞;单节管桩可用专用吊钩钩住管桩两端内壁直接进行水平起吊。
倒运:桩的场地内倒运,宜用平板车,转运时,应把桩扎牢塞紧,防止产生滑动或滚动,严禁使用卷扬机长距离拖桩或挖机倒运,造成桩身二次破损。
6、 桩尖
规格:沉桩施工时必须在桩底加放桩尖,而且尺寸必须满足设计要求,不允许将不同桩径的桩尖混用。
质量:检查桩尖成品质量,焊缝饱满,严禁桩尖严重锈蚀。
焊接:检测桩尖的焊接是否牢固、焊缝密实,焊缝完毕后是否按要求进行自然冷却。
7、桩底封堵:应按照设计要求在第一节桩施打完毕后立即往桩底进行灌注砼封堵(封堵质量需满足设计要求)
8、沉桩要求
压桩之前必须进行桩位复测及垂直度矫正(垂直度误差范围≤0.5%L)。
需要送桩时,必须采用专用送桩器,严禁使用其他预制桩送桩。
桩顶标高误差范围误差范围[-50,50]mm。
9、桩位偏差
放样允许偏差:1.群桩20mm; 2.单桩10mm。
桩数为1-3根桩基中的桩允许偏差100mm;
桩数为4-16根桩基中的桩允许偏差1/2桩径或边长;
桩数大于16根桩基中的桩,最外边的桩允许偏差1/3桩径或边长;
中间桩允许偏差1/3桩径或边长。
10、沉桩标准
入土深度或桩顶标高满足设计要求,锤击沉桩时最后三阵锤贯入度符合设计要求,静压桩终压值及稳压时间满足设计要求。
11、桩芯防护
成桩后及开挖截割后应采用砂袋或其他材料进行桩芯保护。
12、截桩
外露地面以上桩头及开挖后截桩应用割桩器截割(开挖前截桩应将锯桩位置设定在原地面以下),严禁用大锤敲击或强行板拉截桩。
灌注桩
试成孔
试成孔不少于2个,核实地质资料以及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并做好试桩记录,经建设方、监理、地勘签字确认。(若设计等级为甲级、乙级的桩基工程或本地区采用的新桩型、新工艺或地质条件复杂,需相关单位确认,并做检测实验,检测合格,满足设计要求后方可施工。)
成孔质量
岩样检查:观察地基岩样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并做好进尺记录及岩样记录。
钻孔桩机的安装与定位:
安装钻孔桩机的基础必须稳固,防止钻孔桩机倾斜、桩倾斜以及桩偏心,软弱地层施工区域、桩机行走区域应回填砖渣或砂碎石>800mm,厚度误差≤200mm,平整度偏差≤200mm。
桩机施工时地面无明显下沉,支承液压腿下沉深度≤150mm,桩机定位后钻头与桩位中心偏差≤20mm。
埋设护筒:
坚固耐用,不漏水不倾斜,内径比钻孔直径大约200-400mm,护筒埋设应准确、稳固,上部宜开设1-2个溢浆孔。
护筒中心与桩位偏差不得大于50mm。
顶面高出地面0.4-0.6m,护筒的埋设深度:在黏性土中≥1m,砂土中≥1.5m。
沉渣厚度
孔底成渣厚度:对端承桩应≤50mm;对摩擦桩应≤100mm;对抗拔、抗水平力桩应≤200mm。
桩径:桩径允许偏差+50mm(不允许出现负偏差)。
孔深:孔深允许偏差[0,300]mm(不允许出现负偏差)。
垂直度:开孔之前必须进行桩位复测及垂直度矫正(垂直度允许偏差〈1%)。
泥浆比重:允许偏差1.15—1.20
钢筋笼质量
钢筋的出厂合格证书和质量保证书,按规格、型号、批量堆放以及送检资料。
检查制作完成的钢筋笼是否生锈 。
吊筋的长度及焊接符合设计要求。
加劲箍宜设在主筋外侧,除施工工艺有特殊要求外,同时测量加劲箍间距,加劲箍间距2M一道。
钢筋笼尺寸及规格:主筋间距允许偏差 10mm;钢筋笼长度允许偏差 100mm;桩顶以下5d范围内的箍筋应加密,间距不应大于100mm;箍筋间距允许偏差20mm;钢筋笼直径允许偏差10mm。
搬运和吊装钢筋笼时应防止变形,安放应对准孔位,避免碰撞孔壁和自由落下,就位后应立即固定,运输到孔位时检查钢筋笼是否完整、松散、脱焊及钢筋笼变形现象。
灌注桩主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35mm,水下灌注桩的主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得小于50mm,耳筋或混凝土垫块应设置稳固、均匀、无漏垫且符合设计规范要求。
绑扎与焊接
焊条:具有有效的产品合格证且保存良好,无破损、受潮现象。
焊接:
主筋焊接单面焊10d;焊缝厚度≥0.3d;焊缝宽度≥0.8d(d为主筋直径)
焊接时不得烧伤主筋;焊接地线与钢筋应接触紧密;焊缝表面应光滑且弧坑应填满;焊接时主筋轴线偏差≤0.1d;焊缝表面不得有凹陷或焊瘤;接头区域不得有肉眼看见的裂纹;咬边、气孔、夹渣等缺陷不得出现,且满足设计要求。
灌注质量
导管导管直径为200—250mm,导管接头处外径应比钢筋笼的内劲小100mm以上,每次灌注完成后应立即清洗导管。
下导管前,必须用仪器及铅垂校核套管压入的垂直度,导管底部距离孔底距离为300mm—500mm。
灌注混凝土时,第一斗料的灌注量应满足孔底清渣效果,且导管第一次埋入混凝土灌注面以下的长度应满足规范要求,后续灌注时导管埋入混凝土面深度为2—6m。 超灌高度应控制在0.8—1.0m,或满足设计要求。
报料用导管灌注时混凝土不要中断(避免补方),防止出现断桩现象。
混凝土质量
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得小于C25,水下桩混凝土塌落度宜为160-220mm,干孔混凝土塌落度宜为70-100mm,或满足设计要求。
其粒径不得大于钢筋间最小净距的1/3且<40mm。
桩位偏差放样允许偏差:1.群桩20mm; 2.单桩10mm。 d≤1000mm时,1~3根、单排桩 基垂直于中心线方向和群桩基础的边桩,误差范围d/6且不大于100,条形桩基沿中心线方向和群桩基础的中间桩,误差范围d/4且不大于150;
d>1000mm时,1~3根、单排桩 基垂直于中心线方向和群桩基础的边桩,误差范围100+0.01H,条形桩基沿中心线方向和群桩基础的中间桩,误差范围150+0.01H。
成品保护
防扰动:保护土层和桩头人工清理到设计标高后立即进行上部垫层的施工,防止桩间土被扰动,禁止使用挖机破桩头。
CFG
场地表层障碍物清除
清除场地表层所有大型障碍物,施工区域地下无砼块或孤石场地表层无大块障碍物。
场地平整
软弱地层施工区域、桩机行走区域挖机回填砖渣或砂碎石>800mm,厚度误差≤200mm,平整度偏差≤200mm。
施工场地地基承载力
桩机安装后地面无明显下沉,支承液压腿下沉深度≤150mm。
桩机性能
螺丝螺母符合规格、无滑丝、无裂痕、无铁锈;螺丝上紧无松动。运转是否良好,检查桩机有无异常。
深度标尺
钻机主塔左侧设深度标尺,每250mm一标尺单位,标尺长度应>最大设计深度2m。
孔口余土
排出孔口的余土应及时清除,余土堆积高度不得超过500mm。
终孔
当钻孔到达设计深度后,原地继续钻动1~3分钟后终孔停钻。
泵浆管
检查泵浆管内有无残留砼块,锤击清理干净,将泵浆管连接密实,接口扣件安装牢固。
混凝土灌注
预先计算钻杆和泵管可储存砼量,确保钻杆和泵管砼料饱满后方可开始提钻杆。砼灌注与提钻杆必需同步,不得停泵提钻杆。泵送时,料斗内混凝土的高度应≥400mm,灌桩要有连续性(避免补方)。
提钻杆
钻至设计标高后,应先泵入砼并停顿10~20s;提钻杆时不得转动钻杆,提钻杆速度应与砼泵送灌注量同步,一般宜为1.5~3.0m/min;应保证管内有一定高度的混凝土。
砼配合比
商品砼出厂配料单的配合比与设计要求一致,碎石粒径<30mm。商品砼出厂配料单的强度等级与设计要求一致。
拌制时间
混凝土出厂至现场使用的时间严禁超过国标(GB175-1999)规定,并且应符合混凝土搅拌站送料单的有效浇筑时间范围(抽查混凝土搅拌站送料单)。
人工挖孔桩
成孔质量
岩样检查:观察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并做好记录。
井壁变化:观察是土质是否松动塌落,护壁是否有裂纹、漏水等。
孔边土质:是否满足吊笼、滑轮、绳索的安全需求。
通风次数:6-10米,每天一次,10米以上每天至少2次。
钢筋质量
钢筋的出厂合格证书和质量保证书,按规格、型号、批量堆放以及送检资料。
检查制作完成的钢筋笼是否生锈。
吊筋的长度及焊接符合设计要求。 加劲箍宜设在主筋外侧,除施工工艺有特殊要求外,同时测量加劲箍间距。
搬运和吊装钢筋笼时应防止变形,安放应对准孔位,避免碰撞孔壁和自由落下,就位后应立即固定,运输到孔位时检查钢筋笼是否完整、松散。
灌注桩主筋的保护层厚度50mm且符合设计规范要求。
绑扎与焊接
焊条:具有有效的产品合格证且保存良好,无破损、受潮现象。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焊接:焊接时不得烧伤主筋;焊接地线与钢筋应接触紧密;焊缝表面应光滑且弧坑应填满;焊接时主筋轴线偏差≤0.1d;焊缝表面不得有凹陷或焊瘤;接头区域不得有肉眼看见的裂纹;咬边深度、气孔、夹渣等缺陷不得出现,且满足设计要求。
混凝土
作业高度:施工时,大于2米,使用溜槽,当高度超过3米时,使用串筒,串筒末端距孔底不大于2米,也可以用导管。浇筑厚度插入式振捣器直径为30mm时,为300mm,直径为50mm时,厚度为500mm。斜落高度超过10米,设置减速措施。
振动器(干作业):插入式振动器插点间距不宜大于振动器作用半径的1.5倍,插入混凝土深度不小于0.5米,作用时间20-30s,混凝于不再显著下降,不出现气泡,开始泛浆为准。快插慢提。
成品保护:防止桩头破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