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的引出
故事从这张截图说起:
图1:真实的客户聊天截图
我的管理咨询客户,遇到了个麻烦,找我咨询。
了解下来,事情是这样的:
运营助理,在日常工作中,往淘宝客户群里,群发直播预告的时候,由于复制的竞店文案话术。又粗心大意,把链接都复制过来了。且没有任何复核,就这么群发出去了。给竞店助攻一波。
这种神操作,不仅让老板丢了面子,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还被客户嘲笑。老板脸都气绿了,交代一定要狠罚这个员工。
做坏人不容易。总经理犯了难,不知道怎么罚,才能合情合理。
于是,就有了开头的聊天截图。
遵循凡事皆有逻辑的原则,我先安(chao)慰(xiao)了老板一番。然后开始了我的专业表演。
和交通事故处理一样,先定损,再定责,再定方案。
定损:给公司造成了多大的损失
老板说,损失大了。
那么有哪些损失,究竟多大,要搞清楚。
本案例中,直接损失,从竞店流失金额来看,比日常高出9w多。
间接损失无法估量。亲手把客户送到竞店,这种骚操作,百年难遇。
老板格局大,表态间接损失就不计算了。按直接损失来定。
好在有生意参谋。根据数据比对,确定损失为9w元。
到此,第一步搞定。
定责:如何分配责任
责任的主体,有公司、总经理、部门负责人、事情负责人等。
具体到该案例,涉及到的员工有,运营主管、运营和运营助理。
逐层进行分析责任大小。
1、公司有没有责任,有多大?
员工为公司工作。意味着一切行为,都是在公司的授权下进行的。其行为造成结果,应由公司承担。
所以,不管员工在工作上如何犯错,公司都至少要承担一半的责任。剩下的一半,再追究各级管理层直至当事人的责任。
至于为什么是一半,用一句老话来解释:“既然都有错,那就各打五十大板”。
强调一下。任何时候,都不能让员工担全责。如果出了事,就全让员工担责。第二天,员工就全跑光了。
江湖上就流传你公司的传闻,去别的公司上班,买房买车,去你的公司上班,卖房卖车。拿着4000元的工资,担着几十万的风险。太不划算了。
至此,公司责任比例为50%。
2、总经理有没有责任,有多大?
接下去,总经理、运营主管、运营、运营助理,各级当事人进行责任划分。
管理各层级,有不同职责所在。
总经理,对公司行政管理负责。通常,电商公司里,老板也是总经理;
运营主管,属于部门负责人,对专业领域的管理负责;
运营做事,对业务结果负责;
运营助理,只负责执行,对业务的执行动作负责。
根据上述逻辑,若是管理问题,从总经理开始往下打板子。如果是业务问题,则从部门主管开始。
此事定性为业务上的事故,无关行政管理。故板子打在部门上,总经理安全。
至此,总经理责任比例为0%。
3、主管有没有责任,有多大?
主管和运营、运营助理,分工有何不同。
主管,负责管理,对岗位的目标负责。负责监督团队做事,具体动作为分配、监督、考核、反馈。
运营,负责做事的决策。对岗位的行动计划和结果负责;
运营助理,负责执行运营决策。对执行负责,不对结果负责。
举个例子:
主管就是工地的包工头,运营就好比设计师,运营助理就是工人。
不能定期完工,是工头的责任。
楼不好看,是设计师责任;
不认真导致楼房施工出错,是工人的问题。
此案例中,有管理失察的责任。故主管需担责。
比例多少,粗暴来讲,就是50%。
精细的方案,需继续深究:主管有没有行使好,管理督查职责。如果有,责任可以减轻,但不能免除。
那么,如何给主管定责?
给主管定责,可以从问3个问题开始:
①流程有没有;②监督制度有没有;③监督有没有做好。
流程:是规定员工按步骤做事,让员工有法可依。
人都会犯错,无可避免。
但可以设计流程预防、纠正错误,不给造成损失的机会。
好的流程,是可以避免员工犯错的。
帮助员工设计、实施好流程,是主管的职责所在。
制度:是辅助流程落地实施的相关制度,让员工有法必依。
如绩效考核、培训、抽查、复盘制度等。
严格的制度,让流程顺畅执行,让员工不敢不按流程做事。
设计和落地制度,也是主管的职责所在。
监督:流程、制度的执行的日常监督。
缺少监督的制度,等于没有制度。让员工明白违法必究。
总结一下:
没有做到“有法可依”,主管负全责;
没有做到“有法必依”,主管有大错;
没有做到“违法必究”,主管有小错;
以上三样都做好了,那么,主管无责。
管理动作,不能完全避免员工犯错,但可以降低犯错的几率和损失。
所以,主管定责流程如下:
如果流程缺失、或不清晰。主管严重失职,承担全部责任;
如果有流程,没有制度,则为管理失职,承担60%责任;
如果有流程、有制度,缺少监督,则为失察,需承担40%责任;
如果有流程、制度、监督,但仍然犯错。主管无责,员工担责;
再根据具体情况,在上述几档基础上,酌情进行微调。
本案例中,经过了解,活动前群发消息的工作,有规定好流程,但平时缺少了督促的相关制度。只在日常工作上进行多次口头强调,视为有监督动作。
主管的工作,总结为,有流程,无制度,有监督。
所以定性为:运营主管承担25%的责任。
4、负责人有没有责任,有多大?
既然为负责人,就是要对结果负责。一般来讲,如果执行者按照指示做事,则责任全归负责人。
如果执行者,执行有误,而负责人检查失职,则二人皆有错,责任两人平分。
本案例中,负责人是运营专员。他没有检查到位,只检查了文案,忽视了对链接的检查。
所以定性为:运营专员,承担12.5%的责任。
5、执行者有没有责任,有多大?
执行者,只是按照负责人交代的,来做事。对过程负责,不对结果负责。
如果过程无错,结果有错。执行人无责。如果过程犯错,除各级领导承担的责任之外,剩余部分由当事人承担。如果是累犯,屡教不改,责任要加重,其他人相应减轻。
本案例,执行者粗心大意,且屡次犯错,懈怠于提升自身技能和职业素养。
定性为:运营助理,承担12.5%的责任。
6、招的人犯错,人事有没有责任?
在我和老板、总经理群聊讨论的过程中,人事部负责人,也在群里跳出来。
我是这么回的:
员工犯错,不能因为是人事招聘的,就算回头账。
定方案
除了上门的责任分配和损失金额。
员工还关心以下几件事:
会不会被通报批评?这么多金额,承担不起怎么办?什么时候交罚款?
老板也要思考几个问题:
员工会不会接受?不接受,抗议怎么办?如果员工因此离职怎么办?
1、会不会被通报批评?
罚款的目的,是为了警醒员工。所以通报是必须的。
至于要不要点名道姓地通报,还是只通报事情,不通报人名,这都看老板的意思,法无定法。以不伤害员工感情为基础。
批评后的效果是激励和鞭策,不要变成羞辱和打击。
2、金额较大,承担不起,怎么办?
可以分期付款。分3期/12期,从工资里、年终奖里扣除。
如果给公司造成重大损失,应设置各级别的赔偿金额上限。
3、员工不接受怎么办?
职场沟通的原则是,坏消息要当面沟通。处罚通知,不能一纸公文。而是先进小黑屋和当事人沟通。
如何让员工接受一个坏消息,有一个负面反馈专用的沟通方法论,叫做BIC沟通法。
“发生了这件事……影响不好……所以……我也不想这样……但是……希望你能理解我”。
大意就是,沟通坏消息,要先沟通事实、再讲影响、再讲结果,一气呵成。
4、导致员工离职怎么办?
老板如何觉得处罚过重,担心员工离职。可以私人为员工承担部分。
但不影响上述的定责定损和处罚通告。
规则之下的人情,是允许存在的。
5、确定最终方案
经过定损、定责、沟通,理性和感性兼顾的最终方案:
定责,定损,加上处罚方式,具体方案为:
公司:承担损失的50%,90000 * 50% = 4.5w;
总经理:不担责,但需要代表公司作出反省;
运营主管:承担25%,90000 * 25% = 2.25w。分6期从工资里扣款;
运营:承担12.5%,90000 * 12.5% = 1.125w,分6期从工资里扣款;
运营助理:承担12.5%,也是1.125w,分6期从工资扣款。
公司通报
因影响恶劣,定性为全公司级别的批评。
故公司通报如下:
本图中,公司名和人名均为化名
总结语
员工犯了错,批评要有,惩罚也要有。
如何罚的合理,罚的心服口服,罚出威严,是一门学问。
本文提供的思路,仅供参考。
还需要结合你公司的实际情况,灵活应用,才能做出最终的处罚方案。
最后,罚是手段,不是目的。
员工犯错,大概率是管理上出了问题。要以此为契机,展开复盘分析,找出问题,迭代流程,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这叫,榨干失败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