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企业家伊力诺依史晓燕,最近发了一条视频,后来又删除了。我恰恰完整地看完那条视频。当时感觉,她越来越愤怒,情绪越来越激动,至少说了三次,即便养了一条狗,见了主人也会欢喜地摇摇尾巴,而她的女儿,毫无感恩之心,在她回北京后,大街上第二次偶遇,居然用眼睛狠狠地瞪她(我相信那眼神一定是充满了仇怨的),所以史晓燕把女儿比做狗。
说起史晓燕的女儿,她的粉丝都知道,那是她的心中之痛。
我最早关注史晓燕,是她的粉丝还只有几千人的时候。那时她还在美国。野蛮地评价主持人李静的种种,惹起粉丝争议。我当时第一感觉就是这个女人太狂了。我看过李静戴军主持过的多期《非常静距离》《超级访问》等节目,印象挺好的。至于史晓燕是何方神圣,一点不知。看她那么狂妄,就想知道她的来历。
关注并持续下来,是她讲自己的创业经历,婚姻经历。她讲得引人入胜。女企业家的身份,还因为她怼粉丝毫不留情的豪爽脾气…她的粉丝噌噌上涨。现在已经有二十多万了。
伊力诺依这个品牌,我不知道,我一介草民也没用过什么品牌家具。初始一个女人海外陪购那些女富豪,不能说不辛苦。回来之后,有人还一点不买,或另走它道…史晓燕令人心疼。她讲自己的婚姻经历。她是在婚姻之内偶然认识老叶的,老叶如何陪着她谈判离婚第一任老公,怎么最终结婚老叶,怎么跟老叶出国开启了新的人生…生了三个孩子之后,怎样和老叶渐行渐远,三观不再重合。于是,他们离婚了。
史晓燕带着大儿子生活,女儿小儿子跟着老叶生活。分裂的家庭,势必给孩子们的身心带来重创。任何人不要再狡辩单亲家庭不会给孩子造成心理阴影。当然,我并不是说双亲家庭就一定孩子身心健康。史晓燕的女儿、小儿子和她不亲这我们都能理解,但不能让人理解的是,女儿结婚,史晓燕就在北京,女儿竟然不请她参加!!
这要多大的嫌隙多大的怨恨才能做到!我们一般人有点小矛盾,往往借助喜事,在欢声笑语里,一笑泯恩仇…
史晓燕在视频里,经常提到女儿,在美国做的一期视频里 ,还买了一幅画像,就是因为那上面的小女孩很像自己的女儿。想念之情溢于言表。史晓燕从美国回北京后,她去了干女儿的家里,给小宝宝买了很多礼物。她的美国闺蜜电话里问她见到女儿没有,惹得史晓燕在二十多万的粉丝群里,愤怒地指责对方戳她的心。可见心病多么严重,不能提,不能碰!一碰就痛不可遏!
北京的大房子,装修豪华。里面的东西琳琅满目…堆积的小花盆…
对了,“堆积”这个词真的很恰当。
一切都如史晓燕自己所说,她需要要的是人气、烟火气…
闺蜜不能一直陪着,直播带货也不能一直进行,男助理也要回自己的家…
偌大的房子东西少了,心就空了。那个巨大的空洞,史晓燕要靠东西堆积填满,要靠壁炉里的红火苗温暖自己。
旁观者清,当局者迷。粉丝群里,有同情史晓燕的,也有评判女儿太过分的。我个人觉得史晓燕是一个成功的会赚钱的商人,但作为一个母亲,情商能力需要学习。
为什么在粉丝群里说的话不直接说给女儿听?偶遇女儿为什么不能主动叫住她,说一句妈妈想你啦…
我们作父母的应该明白,孩子没有办法选择自己的父母,反而是做父母的因为一时的激情,把孩子带到这个世界。
我们千万别再说什么我给了你生命,你该感恩我;如果这个孩子不幸福的话,你恰恰是罪人!尤其一对夫妻有了孩子,毫不考虑孩子的感受,成长,离婚如吃便饭,还毫无廉耻对孩子说,离婚了爸妈一样爱你,爸妈的爱由两份变成了四份!
孩子的心理感受,只有孩子自己知道吧。我想,爸妈的另一半……新增的那两个人,完全稀释了孩子熟悉的、温暖的、自由自在的家的味道。而且让孩子在同伴面前失去了自信,孩子失去了一半陪伴自己的父或母啊!“感同身受”永远只是书本上的一个成语。
史晓燕的女儿之所以如此,正是缺乏母爱的极端表现。想必她的女儿没吃过史晓燕做的饭菜,视频中看出史晓燕根本不会做家务,她只是一个女汉子。
有人可能会说,挣钱了啊,两者不可得兼。史晓燕给我们做父母的启示就是,一味挣钱,最后大概就只剩下国内豪宅、国外豪宅了…只剩下孤家寡人的晃来晃去,屋里堆满一盆盆廉价的花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