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
阿弥陀佛称为大愿之海,四十八大愿是面对十方世界无量无边刹土的众生发愿的,所以他的愿目很多--才能够对应不同形态的刹土、不同根机的众生,没有遗漏地救度,所以称为大愿之海。
“
四十八大愿,
总分为三类。
第一是摄法身愿:
摄法身愿包含着三愿,
第十二愿“光明遍照十方愿”、
第十三愿“寿命同佛永久愿”、
第十七愿“诸佛称名赞叹愿”。
那么这三愿是法藏菩萨庄严自己的愿,让自己的光明遍照十方,让自己的寿命无量,让自己的名字得到十方诸佛的称扬赞叹。
虽然是庄严自己自身的功德,实际上他的目的还是为了普度一切众生。这是摄法身愿。
第二是摄净土愿:
第一就是第一愿“国无三恶道愿”,让我的净土没有三恶道;
第二就是第三十一愿“净国照见十方愿”,西方极乐世界每个构件面都非常清净,墙壁、地面、树干都能够照见他方世界的情况;
第三十二愿“严饰超诸天人愿”,就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构件——宫殿、楼阁、宝池,它都是种种珍宝合成的,里面有种种宝香的羼渗,是一切世间天人无法比拟的。
这是摄净土愿三愿。
第三是摄众生愿:
除了这六愿之外,其它的四十二愿都是摄众生愿
——四十八愿的核心就是摄众生。
这里摄众生如果从类别上分,又分摄净土往生者,摄本土的众生愿,有摄他方众生的愿。
那这个摄本土的愿,有摄天人的愿,有摄菩萨的愿;摄他方世界也有摄凡夫愿和摄菩萨愿,它又有所不同。
“妙愿”
奇妙的庄严净土、救度众生的愿。
有这个愿作为中介,才能够从诸法的空性当中现出它的庄严之相。这个庄严之相就是表现为净土无尽的依正庄严,这就是刹土,就“必成如是刹”。
建构西方净土的原理公式
第一是空性,第二是妙愿,第三是刹土。
四十八大愿是从诸法空性里面升华出来的,这就是妙愿。世自在王佛这个“世”——世间,作解脱德,“自在”作般若德,“王”理解为法身德的话,那么世自在王佛是代表涅槃的三德。
《无量寿经》下卷
在《无量寿经》的下卷中,十方诸佛敕令座下的菩萨都到西方极乐世界,礼敬阿弥陀佛,听阿弥陀佛说法,受阿弥陀佛成佛之记。
阿弥陀佛亲口宣说的:“觉了一切法,犹如梦幻响,满足诸妙愿,必成如是刹。知法如电影,究竟菩萨道,具诸功德本,受决当作佛。通达诸法性,一切空无我,专求净佛土,必成如是刹。”这三个偈子十二句。
法藏菩萨成就净土的原理、机制,首先要契证诸法的空性,要了解世间和出世间一切法都如梦,如幻,如响,这是建构净土的一个前提。
图 | 网络 文 | 中华网佛学整理内容仅作公益性分享 版权归原作者 若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农历七月十五盂兰盆节马上就要到了
我国自古以来有放水灯或者供灯
纪念逝者、超度七世父母
亦或是以增福报
中华网佛教频道为众生发菩提心
在盂兰盆节为众生感恩孝亲祈福提供免费供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