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西经济区发展的有利条件(海西: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 推动全州高质量发展)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记者 陈郁 报道)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水利系统以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为主线,以优化水资源配置格局、完善防洪体系为重点,在全面摸清水利设施现状的基础上,通过细化工作目标、明确任务分解、强化督促落实、加大统筹协调等措施,积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全力推动农牧区水利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

水利重大项目有序开展

累计实施重大水利工程、农牧区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中小河流治理及防洪、防汛抗旱、山洪灾害防治、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等各类水利项目306项,落实资金59.25亿元。那棱格勒河水利枢纽和诺木洪水库等重点水源工程顺利推进,蓄集峡水利枢纽、哇沿水库、老虎口水库已顺利下闸蓄水,工程完工后将进一步缓解海西州工程性缺水现状。

民生水利建设加快推进

海西经济区

实施农牧区饮水巩固提升项目共81项,巩固提升32.12万人饮水安全(含重复解决),其中119个建档立卡贫困村、4633名贫困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全部得到有效解决,实现人力取水往返时间不超过20分钟、水量不低于20升/(人·天)、水质合格率为100%、供水保证率不低于90%的基本安全目标。改善农田灌溉面积24.02万亩(其中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0.99万亩),草场面积5.9万亩,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从“十二五”末的0.465达到0.47,水利基础设施进一步得到加强。

防洪工程建设持续推进

新增治理河道、沟道84公里,修建防洪堤169.18公里,城镇防洪得到有效提升,完成重点山洪沟治理,在重点区域逐步构建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山洪灾害防治体系,综合防洪减灾体系初步完善。防汛抗旱减灾能力不断提升,为改善群众生活生产条件、提高收入水平提供了坚强的水利保障。

水利改革成效显著

印发《海西州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制定联席会议等六项制度,完成德令哈灌区、格尔木农场灌区等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任务,实现监测灌溉面积64.3万亩。运用价格手段,结合《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管理办法》等法规和老工业基地建设的重点,建立完善城市水价政策机制,合理配置水资源,促进节约用水,使水利工程运行费得到合理补偿,确保水利工程良性运行,形成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下一步,针对海西州水安全保障现状和存在的突出短板问题,海西州水利系统将着眼于“补短板、强监管、提能力”三大任务,率先走出一条具有循环经济特色的水利现代化之路,支撑海西州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按照“确有需要、生态安全、可以持续”的原则,聚焦供水、生态、防洪和信息化等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着力补齐水利基础设施短板,夯实水安全保障基础。以水资源承载力为最大刚性约束,强化行业监督,全面推进法治水利建设,按照“建机制、强监管”的思路,加快建成全面覆盖、上下贯通、保障到位的水利监管体系。进一步深化水利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激发水利改革发展内生动力,力推“七项改革创新举措”,更好地发挥政府在水治理中的主导作用和市场在水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切实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高效推动海西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