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观看欧美大片时,我们总会有这样的感受:无论背景怎样宏大,只要有主人公在的地方,你的目光就很难会被别的地方所吸引(除非制作团队刻意强调背景画面)。这样的视觉效果一部分是通过浅景深实现的,另一部分是通过调色实现的。
刚刚学习调色的人可能会按照自己的想法,天马行空地调出各种风格。如下图所示:
阴影部分偏红
阴影部分偏紫
如今欧美影视的主流风格是TEAL&ORANGE(蓝绿色&黄橘色),看起来人物更为突出。如下图:
TEAL&ORANGE(蓝绿色&黄橘色)仅仅是一种流行趋势么?还是包含着某种色彩知识?
在这里先向大家推荐一款后期调色的小帮手——Adobe Color CC。该软件可以直接在线使用,最实用的功能就是可以从拍摄画面的截图中提取颜色来生成每个细节的具体色相。
在此送上官网链接:https://color.adobe.com/zh/create/color-wheel/
拍摄画面主体为人物时,我们要清楚被拍摄人物的肤色。通过移动标记点的位置,Adobe Color CC可以提取当前位置的颜色并在下面的颜色预览窗口中显示出来,点击右上角的色轮图标还可以进一步分析所选取的颜色。
重点来了!
虽然不同的人种呈现出的肤色不同,但通过Adobe Color CC提取的颜色可以发现,不同人种的肤色基本集中于同一种色区,即ORANGE(黄橘色)。
此时为了突出画面的人物,我们需要寻找ORANGE(黄橘色)的补色。
为什么需要寻找补色?
看个例子你就明白:
当背景是绿色时,我们在图中添加红色的小圆块,发现红色部分非常突出。
若我们将红色换成黄色,则发现中间部分突出不明显。
可以看出,绿背景下的红色圆块更为突出。所以为了突出人物主体,我们调色时需要用ORANGE(黄橘色)的补色:TEAL(蓝绿色)。
在Adobe Color CC左上角的“Color Rule”中点击“Complementary”即可显示相应的补色。
ORANGE(黄橘色)的补色恰恰好是TEAL(蓝绿色)
所以,TEAL&ORANGE(蓝绿色&黄橘色)并不仅仅是一种所谓的调色趋势,而是色彩空间里互补的两种色彩(互补色对比最强烈)。由于人的肤色集中于ORANGE(黄橘色),在同一画面中,背景为TEAL(蓝绿色)才能更好的突出画面中的人物主体。
知道TEAL&ORANGE(蓝绿色&黄橘色)的概念后,我们这里以Pr为例进行调色。
首先,在“效果”对话框中选择“视频效果”。
随后,在“视频效果”中选择“颜色矫正”。
在“颜色校正”中选择“Lumetri Color”拖至视频上,或者双击将其应用到画面中。
最后在“效果控件”菜单下的“Lumetri Color”中选择“色轮”,进行调色。
一般将“中间调”向ORANGE(黄橘色)调整,将“阴影”部分向TEAL(蓝绿色)调整即可。
下面是经过TEAL&ORANGE(蓝绿色&黄橘色)调色后的画面截图。
今天介绍的小技巧虽是调色的冰山一角,但却风靡于欧美的各大影片中,如《变形金刚》等大片都有使用TEAL&ORANGE(蓝绿色&黄橘色)。
《变形金刚5:最后的骑士》
当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调色风格,欢迎大家下方多多留言,分享更多实用的调色技巧。
本文由影像麦客编译整理,原作者Matti Haapoja。您对本文有何吐槽?欢迎在本文留言评论,有机会获取精美大礼!如需获取文中原始资源用于学习可私信影像麦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