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若逸Rois
作为一枚印度电影资深影迷+印度旅游爱好者,我从半年多之前就关注着《大闹天竺》的动态。即使电影放映首日的网络评价不算太好,我仍跑到电影院看了这部充满印度元素的片子。
虽然叙事节奏和演员演技都不算特别出彩,但有些笑点还可以,算是挺休闲的观影体验,作为贺岁档的喜剧片还是基本合格的。而且,如果对印度有了解的话,这部电影的不少场景更加让人会心一笑。
记得《大闹天竺》的预告片里,给出了一大堆印度的关键词:开挂、咖喱、歌舞、瑜伽、飞饼、泰姬陵……这些应该是大部分观众对印度的印象。
但是电影里还隐含着更多深度关键词,例如:蓝城焦特布尔、梅兰加尔古堡、金城杰伊瑟尔梅尔、猴神哈奴曼、洒红节、吉普赛人、克拉克舞……知道这些背景知识的话,会觉得王宝强真的是用心拍了这部电影的,所以不妨把这部片子当成印度旅游的介绍片来看吧!
以下照片,如无特别说明,均为我在印度拍摄。
蓝城焦特布尔唐森和武空离开纱丽厂之后,走到一座蓝色的城市里,并且吃了一顿霸王餐。这座城市就是《大闹天竺》最主要的拍摄地——印度拉贾斯坦邦的焦特布尔,如果记不住这么复杂的名字,只要记得它是印度四色城之中的“蓝色之城”即可,整部电影有一半以上的场景都是在这里取景的。
这座城市建于1459年,老城里全部都是蓝色的建筑,非常浪漫。著名旅游网点TripAdvisor在“2016年旅行家之选”中将其评为“全球十大最佳新晋热门目的地”之一。
这座蓝色之城的起源十分逗逼。据说,以前城中的婆罗门阶层(高种姓阶层)为了彰显地位,把自家房子涂成美丽的靛蓝色,并规定只有高种姓才能使用这种颜色。然而,低种姓的家庭可不管那么多,他们纷纷效仿着把房子涂蓝,假装自己也是高种姓的一员。最后,整座城市都变成一片蓝色,而婆罗门也就懵逼了……
这座蓝色的老城保持着印度人最普通的日常,这也是它的魅力所在。老城的中间是一座钟楼,围绕着钟楼建起的沙达尔市场(Sardar Market)是蓝城的主要集市。这里有卖纱丽的地摊、有菜市场、有工艺品,是焦特布尔人日常购物的去处,有浓厚的印度市井气息。如果你到此旅游,别忘了到北门外面的小摊吃一份价格约为4块钱人民币蛋饼(Omellete),这可是在受到全球背包客指南Lonely Planet强烈推荐的小吃。
其实,王宝强到焦特布尔拍摄《大闹天竺》时,还给这座小城带来了不小的轰动,好多人都围观了拍摄过程。我们住在老城里的珍珠宫客栈(Jewel Palace Haweli),客栈经理Punit知道我们是中国游客,还特意给我们看了他跟王宝强的合影。
顺便一提,唐森和武空吃的那顿饭被宰了……
他们吃了1700卢比,相当于170元人民币,这个价格超高,在蓝城足够让两个人吃撑两次以上的。
梅兰加尔古堡在蓝色之城的任意地方,只要你抬头看,都能看到矗立在山崖之上的巨大城堡,这就梅兰加尔古堡。电影里前半段的场景,包括婚礼打斗、纱丽厂大战,都是在这座城堡里面拍摄的。
这座城堡是一座防守森严的军事建筑,七重城门守卫着王宫,婚礼打斗的剧情里,武空跟金角银角就从第七重门一路打到了第二重门。当然,如今城堡已经不再起军事作用,而是变成了博物馆和旅游区。但是这座城堡仍有很多值得一提的故事。
印度的历史其实是一部不断被人侵略的历史,自2000年前的孔雀王朝之后,印度人就一直被不同民族轮流统治着,从未战胜任何人,堪称战五渣。然而在这个战五渣民族里,也有勇武之人,这就是蓝城所在的拉贾斯坦邦的统治者——拉吉普特人。因此,梅兰加尔古堡作为拉吉普特人的军事重地,也是印度战力最强的城堡,可以俯视整座蓝城。
而在城堡第七重门两侧的墙上,有36个血手印。这是当年为王公殉葬的遗孀们在人世间留下的最后印记。根据印度的传统习俗,当丈夫死去,妻子必须一道陪同火葬,称为Sati。《大闹天竺》在有着这样悲哀故事的地方拍摄欢乐的婚礼场景,无意中也形成强烈的反讽。
留心柳岩在纱丽厂舞蹈时的背景音乐,会发现有一个单词特别显眼:吉普赛人。这是因为,蓝城就是吉普赛人的老家。他们能歌善舞、一生流浪,以艺术为追求,以听众的施舍为生,最终走遍了全世界。
如今梅兰加尔古堡的城下,仍有不少卖艺的吉普赛人,一人弹琴、一人歌唱,演奏美妙的音乐。如果到蓝城旅游,不妨给这些艺人一点小费吧,这是他们唯一的生活来源。
电影的后半段,场景基本都来自于拉贾斯坦邦的另一座城市:杰伊瑟尔梅尔。同样的,如果记不住这个长长的名字,只要记住“金色之城”即可。
杰伊瑟尔梅尔是一座沙漠城市,位于印度和巴基斯坦交界的塔尔沙漠,建于1156年。这座黄土飞扬的城市是古印度通往国外的贸易地,大部分建筑均采用金黄色的岩石雕刻而成,被称为拉贾斯坦四色城的“金色之城”。
由于位置偏远、交通不便,许多到访印度的背包客都会放弃这座边陲金城,然而我却特别喜欢这座美好的小城。
当唐森和武空从牛魔王辣椒赛会场逃离之后,就来到这座金色城堡之中,这座城堡跟其他地方不同,它不是王族居住的宫殿,而是普通市民的居住区。这也是我喜欢这座小城的原因:住在古堡之中的特别体验。
唐森和武空挑拨牛魔王和金银角群殴的地方,则是金城著名的建筑:帕特旺府邸,它是19世纪富有贸易商人的豪宅。
如果想了解以前印度贵族的奢华生活,这座宅邸是不错的地方,里面有很多蒸汽时代的风扇、冰箱等,挺有趣的。
最后武空和BOSS大战的地点也在金城,虽然这地方我没去过,但目测应该是城郊的八达巴花园,它是以前贵族的植物园,如今已经荒芜成为废墟。
猴神哈奴曼在电影里,有一座印度猴雕塑反复出现多次,而且这座猴雕塑同样出现在电影海报中。不了解印度神话的观众一定很懵逼,觉得这只猴子简直是无脑乱入,然而,实际上这只猴子出现得无比合理。
这座猴子雕塑,就是印度神话中的神猴哈奴曼,它正是《西游记》里孙悟空的原型,也是联系起中印神话故事的纽带。在印度史诗《罗摩衍那》中,神猴哈奴曼是主角罗摩的忠实仆人和伙伴,它勇敢机敏、腾云驾雾,火烧楞伽宫、盗仙草,帮助罗摩征服了强敌。
如今许多印度人崇拜着这只神猴,给他修建寺庙,每年有各种与它相关的节庆,相比国内的孙悟空,神猴哈奴曼享有的地位可是高得多。近两年很热门的印度电影《小萝莉与猴神大叔》中的“猴神”,指的就是哈奴曼。
洒红节唐森和武空从纱丽厂出来后,被印度人喷了一身颜料,很多观众大概一脸懵逼吧?
这里展示的是印度最欢乐的节日:洒红节,在每年2、3月间举行,原意是迎接春天。
虽然印度长期处于种姓社会,不同社会阶层的压迫非常厉害,但在洒红节的日子里却会真正的举国欢庆,任何种姓隔阂的规定都不再重要,上至达官显贵、下至寻常百姓,全部不分高低贵贱,低种姓和高种姓的人在大街上一起狂欢,互相向对方身上泼洒五颜六色的颜料。如今全球都很热门的彩色跑,灵感也是源于这个节日。
我没有在印度经历过洒红节,但是却心向往之。(下面照片为网图,来源见水印)
1)电影第一首印度插曲《Aankhein Khali》来自2000年由沙鲁克·汗主演的电影《情字路上》,然而这歌曲还有一个很懵逼的中文译名《女友嫁人了,新郎不是我》。
2)男生牵手走路,在印度是很正常的事情,跟gay无关。
3)四人取经场景时,武空身上背着一把西塔琴,是印度重要的民族乐器。
4)牛魔王的晃头,其实是表示ok的意思。在印度,一共有三种头部动作:点头表示肯定、摇头表示否定,而第三种就是以鼻子为圆心的左右晃头,表示ok(一般还会附带“Ji”的发音)。
5)吃辣椒大赛的典故,来源于百万辣度的印度断魂椒,这是世界上最辣的辣椒,比墨西哥魔鬼椒还要辣上一倍。这种辣椒在国内也有种植,称为云南涮涮椒,淘宝有售。
6)难陀伽耶这个地方并不存在,名字估计改编自印度圣城之一的菩提伽耶。
7)摩托上的十个人,其实也是印度神话梗,形象上参考了猴神哈奴曼的敌人:十头魔王罗波那。每年的十胜节,印度教徒都会燃烧十个头的塑像,纪念罗摩和哈奴曼击败罗波那。
8)柳岩和舞娘们跳的舞蹈有点像是拉贾斯坦邦的克塔克舞,但舞蹈服装其实不应该是露脐装。
了解完这些印度的相关背景,然后再看《大闹天竺》,会不会感觉有趣一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