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提问者,我以对话为生命;作为艾问创始人,我以记录时代人物为使命。读过这么多人物传记,依然被这本自传中的迈克尔·布隆伯格深深震撼。我愿意相信他是生命中的一种善缘,哈佛学长、职业偶像、公益榜样。
本来以为自己对彭博和布隆伯格并不陌生——彭博创始人,备受爱戴的纽约市长,大慈善家,“追梦者”的典型代表,但这本自传却带我重新认识了这位“大人物”光环背后更日常、更接地气和更有温度的一面。
这个出生于马萨诸塞州蓝领聚居区梅德福镇工人家庭的孩子,直到读高中时对学校的课程还没什么兴趣。彼时,他在利用课余和假期时间到一家电子公司做兼职时,得到一位技术天才的推荐进入了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他在大学里的大部分时候也只是个中等生,成绩不好不坏。但在大学阶段的最后一年,他疯狂选修了超出别人一倍的课程,并且几乎全都拿到A的成绩,然后成功申请到哈佛商学院的录取名额。
在大学时期,他就发现了自己真正喜欢和擅长的事——跟人打交道,比如担任班长和兄弟会主席,成为校园内的风云人物。哈佛的“案例教学法”则使他的分析能力和沟通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从哈佛毕业的迈克尔·布隆伯格进入华尔街投行,由此开启了他的金融职业生涯。不论是早年间为投行工作的15年,还是创立彭博至今的40年,他始终保持着每天12小时、每周6天的工作节奏。
如果用一个词来定义布隆伯格,那就是“奋斗者”。如果要在这个名词前面加个形容词,我认为是“理性”。这位77岁的“理性奋斗者”,在自传中坦诚而又不失幽默地讲述了他的成长历程,同时也表达了他的种种人生观和价值观。
此处摘取部分段落与大家分享。
关于勤奋
你永远也不能完全控制自己的生存状态。你无法选择起步时拥有的优势,当然也无法选择天生的智力水平,但是你可以控制工作的勤奋程度。
我相信在某个地方有某个人足够聪明,不用努力工作就可以“胸有成竹”地获得成功,但是我从没遇到过这样的人。你干得越多,就干得越好。就这么简单。
我总是比别人工作得更加勤奋(如果我不是这样做的,那现在写这本书的人肯定就不是我了)。
奖赏几乎总是给予那些比别人工作更勤奋的人。
你上班很早,下班很晚,在办公桌上吃午餐,晚上和周末把工作带回家做。你投入的时间是自己可以控制的、决定将来命运的最重要的变量。
即使你投入了时间,也不能保证一定成功,但是如果你不投入,我有理由确信结果是什么。
关于人际交往
有人认为,具备计算机专业知识,是未来成功的必要条件,而我不这么认为。我认为,思考和人际交往能力以前是、现在是、将来还会是生存的关键。
技术也不会改变这一点。
想要成功,就多在人际关系上花些时间。
去学习心理学或关于如何使用科学方法的课程,而不是计算机科学课程(或者同时学习)。人们交流思想比信息更多,大部分都通过口头交流。
通过文字和视觉加强理解还不错,但我们是人,而非机器。
回忆起在华尔街投行时发展受挫、情绪极度低落的小插曲
很幸运,我下班之后像平常一样在黄昏时分沿着河的东岸跑步,把怒火发泄在坚硬的路面上,而不是管理层身上。
第二天早上,我去上班,并且做成了到那时为止公司最大的一笔交易。
我专心致志,认真工作,面带微笑,拨打电话。
我比其他任何人都坚强吗?
没有人能跟我比。
即使没当上合伙人,我也要像原来以成为合伙人为目标的时候做得一样好。
回忆起创业初期的鸡毛蒜皮
最初的4个人——布隆伯格、麦克米伦、施刚达和泽加——从第一天起就合作得非常愉快(现在还是)。
不过,有一次,我因为他们做的事情可能造成严重问题而生气了——“严重”得我现在都不记得是什么了。
我愤怒地冲进两间办公室中的某一间,然后狠狠地把门摔上。
我把门摔得太狠了,门锁坏了,我被锁在里面。
出了洋相之后,我不得不低声下气地不断敲门喊人,直到他们过来放我出去。
他们在门把手上折腾了好一会儿,门才打开。
我从来没问过他们是不是故意折腾那么久的。
当年亲自动手时的种种挑战和乐趣
夏天的周末,在那些封闭的摩天大楼里,空调已经关闭,有时候在50多摄氏度的高温之下,我们钻进新客户的办公桌下面,趴在地上铺设连接线。
在破旧的麦当劳汉堡包装纸和老鼠屎之间,把连接线从终端机那儿拽到放键盘和显示器的地方,将连接线塞进我们在人家家具上钻的孔里——这一切都未经允许,完全没有考虑任何消防法规和建筑规章。
惊人的是,我们没有烧毁某间办公室或是把自己电死。
到了最后一天,晚上10点或11点,我们把系统打开,看着我们的创造发明投入使用,那是如此令人满足。
近乎“强迫症”般对细节的偏执
如今,每当我看见一位来访者在洗手间里把一团纸巾扔向垃圾桶,但没有扔进去就走开时,我几乎想尖叫起来。
当我看见有人经过地板上的一片碎纸却没有管它时,我的反应也是一样的。
可能我是情不自禁,即使是在别人的地盘,我也会停下来,把它捡起来。
你的公司也是你的家庭,办公室就是这个家庭的住宅。
作为彭博创始人,他对管理和企业文化的理解是这样的:
彭博管理哲学的一条原则是:我们的主要资产不是技术、数据库、独有的通信系统,甚至不是我们的客户,而是我们的员工。
改进其他方面远远没有关心和养活我们自己重要——维护我们的企业文化,保护它不受外部世界的侵蚀。
工作环境、薪酬政策、人事规章、晋升、培训等——所有这些都是围绕我们的企业文化来设计的。
失去开放、灵活、创新、关怀、合作、不惧风险的文化对我们的威胁比任何外部竞争对手都大。
身为两个女儿的父亲,“工作狂人”布隆伯格也承认工作和生活不可能完美地平衡:
工作与家庭必然会产生冲突,而时间投入是这两者成功所必需的首要可控因素。
然而,人的一生中唯一不变的是时间,你只能做那么多事情。
我睡得很少,把我的社交活动和商业应酬合在一起,缩短上下班路程。
我每天都把需要完成的事项列入日程表,并遵照执行。
我还有其他上千种节约时间的做法。
换句话说,我更加集中精力,把很多活动合并起来,努力提高工作效率。
然而,即使你尽力平衡工作和家庭,“二者只能择其一”的矛盾总是不可避免地出现:
曲棍球比赛或董事会,马术比赛或业务电话。
有时候你选择这一个,有时候你选择另一个。
没有什么事情或人是完美的!
作为“追梦者”的代表,他说:
帮助更多的孩子实现美国梦,是我所做过的事情中最令人满意的事之一,也是对我们国家最重要的事之一。
我的母校之一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的院训是“Ask Not What Your Country Can Do For You; Ask What You Can Do For Your Country.”答案就在这本书中,且看布隆伯格如何让理想更理想,让现实更现实。读完书后,我有幸在中文翻译版的封底写下一句真情实感表达敬意——“他用一个终端重新定义什么是媒体,用一美元年薪重新定义什么是领导,用一生大爱重新定义什么是创业。”感谢机械出版社的引进,感谢毛大庆的精彩译文,感谢这个全球创新创富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