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说话的鸭子玩具搞笑(ICU病人无法开口说话,一只玩具鸭子起了大作用)

和所有的综合性医院一样,浙江建德市第一人民医院里开设着一个被称为“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的科室:重症医学科,行业内称为ICU。

抖音说话搞笑视频怎么做的

与其他病房不同,这里较类似于手术室管理,一道门禁系统控制着人员的进出,进门之前,隔离衣、鞋套、口罩、帽子,必须全副武装。这里是各种复杂的抢救仪器设备的集合,无论什么时间总是在不经意间响起警报声;这的大多数病人多处在镇静或昏迷状态,也有清醒的,不过很可能嘴里插着呼吸机皮管,甚至气管切开无法说话;这里又是异常忙碌,除了专业的医学护理,还要负责照顾患者的生活,查房、翻身、拍背、吸痰、导尿、随时抢救……

因为治疗的需要,整个病房是封闭的,对于意识还清醒的患者,没有家属陪伴,如果因病暂时散失言语功能或者是嘴里插着呼吸机管路,除了拼命扭动身体和摇头能引起医生护士的注意外,一些肌力低下的病人,除了被护理的时候,一般是不容易引起注意来表达自己的意愿的。尽管医生护士都在身边,有时护士就一个转身,他就有需求出现。为此,作为一名ICU的医生或者护士,病人不能开口说话的时候,也要懂他想表达什么。同时,还要创造条件,让他们“说出话”来。

的确,在ICU,生死只有一线之差时,语言的力量非常重要。笑容有利于康复,而良好的语言沟通,能让焦虑的患者树立强大的战胜病魔的信心。这一点,在相关的医学文献中都有提及。建德一院ICU也积极的创造条件,让不能开口说话的他们,用另一种方式把话说出来。

因此,一只塑料做的玩具鸭子,就鸡蛋大小,成了ICU里每张床位不成文的标配物品。ICU护士长丁子文说,追溯这个鸭子的由来已经无从考证了,也许是某个细心的护士带来放在床边,几次试用后效果明显,就这样架起了无法说话的他们与医护之间沟通的连心桥,关键时刻,还能派上大用场。她说,患者由于体位不舒服或者想喝水等,都会呼叫护士,小鸭子等玩具的使用,让不能说话的患者有了很好的替代表达方式。

洪阿姨,6年前被诊断为“慢性炎症性多发性脊髓神经病”,因进行性肌无力导致全身腹部以下没有肌力,去年出现呼吸衰竭,目前在ICU住院快2年了。因为没有自主呼吸,无法脱离呼吸机,令人遗憾的是,尽管人很清楚但是一直无法说话。

这2年来,ICU的护士和医生们都和洪阿姨很熟悉了,每次经过她身边都会回头给她一个笑脸,或者上前摸摸她的手,捏捏她的肩膀。虽然知道洪阿姨无法说话,但是她听得到也听得懂,大家都非常热心地和她说说今天会有的治疗工作,每天轮番鼓励她。作为回应,洪阿姨会很精神的看着和她说话的人,目光有神,不时还有美好的笑脸。这无数个日夜,无法自理的洪阿姨,见到了许多护士的更换,但不变的是大家每天坚持每隔2个小时就为她翻一次身,每隔1个小时就来身边记录,每天帮她仔细擦身,护理二便,躺了这么久,没生过一个褥疮。

因为自己无法说话,经过护士们的指导,她已经学会了一些与护士们无声的沟通技巧。最直接的沟通,是ICU病房特别准备的一个“我的需求”图圆盘以及一套自创的手语方法。这个圆盘图谱,有相应的图示在上面,需求内容包括吃饭、翻身、太冷、难入睡、病床摇高、联系家属等;而那套自创的手语,用一只手表示,手背背对患者,酒杯样握拳,其余手指不动,大拇指朝上就是我要大便,小拇指朝下就是我要小便,拇指和食指指尖相对形成O行比划到口就是我要喝水,还有很多手语方法,有些ICU病人一学就会,护士看到也都明白。

不过,在ICU护士忙碌的时候,有些患者的需求不可能及时看到,患者又不能说话,这时候会发声的玩具鸭子派上了用场了。现在每一个ICU的床头都放有一个充气玩具,只有鸡蛋大小,患者一伸手就可以够着,而且玩具发出的声音足够响亮,护士一听到声音,立即就会赶到身边。这也是人文关怀的体现,也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根本所在。

随着时间的变迁,鸭子因为塑料老化没法使用了,为了延续这个传统,科室又重新买了一批球形的充气玩具,还是那样轻轻一捏,护士就会闻讯来到身边。

关怀即是护理,如果不能准确地与病人沟通,不仅会给病人带来许多不便,我们的工作也会受到影响。因此在照顾病人的过程中,要试着倾听患者的心声,给予关爱、理解与支持,那样患者才能更快的康复,ICU科室主任汤蓓说。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