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内部审计师来说,独立性和客观性是审计工作的基础,也是审计过程中所要遵循的最重要原则。
记得是最“重要”,而不是“之一”
前面文章讲过独立性了,但是还没有把独立性和客观性搁一块儿数一数。
独立性和客观性并不是只有审计岗位有要求,许多岗位都有这样的要求。
但我们真的能分清独立性和客观性吗?
你可以从公司随便拉一个人,问一下怎么区分独立性和客观性?很大的可能得到的回答是“他们两个有什么区别吗?”
就算问一些专业的审计师,仍旧会有一大部分人分不清独立性和客观性,连一些教科书的解释也没分得明确。
我在这里就随意地白活白活!
独立性,和客观性区别是非常大的,独立性强调的是外界对于我们的影响,客观性强调的是,我们做出的结论是否符合客观事实?
独立性是强调的是外界对我们的输入的影响,客观性强调的是我们的输出是否与外界相符。
一个强调客观的环境,一个强调的内在的思想。
如果把人比喻成一个机器,那独立性就指的是外界的原材料,工人对我们机器施加的影响,客观性就是我们机器的功能,形象点说就是机器内在的各项指标,各项参数,能否造出合格的产品。
举个例子吧!
一个对独立性影响的例子,如果你是内部审计师,去审计营销的费用,而营销老总正好是你们老板性感娇媚的小蜜。你审计之前老板发话了“结合营销总的意见开展审计,多听听营销总提出的问题。发现什么问题要先跟营销总沟通。”
这个时候你怎么办?你的汇报对象,暂时由老板变成了小情人,但是老板的情人管营销,而且你还得必须听着情人的。
这个时候,营销总告诉你了,我觉得哪方面有问题,你去给我审一审,哪方面是没有问题的,我看得严,你们不要再看了。然后等你报告出来后,她说”你这方面写得不行,我觉得这方面问题不大,我个人监控得比较严,回去改一改。”那我们是改还是不改呢?
这就造成我们无法独立进行审计工作了,影响了我们的独立性。
这就是外界环境对我们独立性进行了影响。
那么客观性呢?
对我们输出的影响有哪些呢?这就包括很多内容了,包括我们的专业技能和知识结构,包括我们的生活环境,包括我们的世界观,价值观,也包括我们的文化特点等等。
先说一下文化特点对客观性的影响吧,这个包括整个社会的文化,也包括企业文化。假如你是个评判员,通过穿衣不同来评价一个女人是不是守妇道?
如果你到了西方社会,像网上说有一个沙滩上,女人男人都是不穿衣服在那晒太阳或者游泳。这样的袒胸露乳,算守妇道吗?在他们的文化观念里,这其实是很正常的。再假如换成穆斯林的妇女呢?他们不要说袒胸露乳了,就是露出胳膊和脸,就会被骂为荡妇,被关禁闭或者判刑。这是两个地区文化不同造成的,对同一件事物的评判标准不一样。
但对中国人来说,不应该有这么大差异吧,咱们就举一个酒桌文化的例子吧,假如你去审计业务招待费。对于同样类型和规模的项目,一个企业,完全靠走关系攀领导拿到项目和业务的,业务招待费是每个月20万,而另一个企业完全通过细化内部管理,完全走合法合规途径,他的业务招待费每月只有5万。如果你是审计师,你会不会判定那个20万存在着较大的舞弊问题?事实上真的如此吗?他们的企业文化强调的就是做好外联工作,做好沟通工作,这也是他们核心竞争力之一。而另一个企业完全走合法合规的渠道,走的是品质效应,五万块钱的业务招待费也可以完全不用出。你能判定五万块钱的预算就一定合规合法吗?
所以,客观性受文化的影响还是很大的。
另外,客观性还受个人的生长环境的影响,不同人的生长环境,对同一个事物的判定是完全不一样的。就比如一个内部审计师,她生于官宦人家,全家都是公务员,早就司空见惯了送礼请客等事情,而且还把这当成他们提升的捷径。
而另外一个审计师生于农村,从小追求公平的规则,见到这种请客吃饭的事情,总是不屑。
当他们同样面对企业内部吃拿卡要时,他们的审计判断会是一样吗?
客观性还受到个人经验的影响,这个经验就不太好扯了,太虚了,就像我们看的武侠小说,有的人有五年的功力,有的人有三年功力,到底是三年功力的厉害还是五年功力厉害?这还得看修炼的神功是否一样,个人的资质是否一样。所以经验这东西是没法量化的。但是经验对我们客观性的影响却是非常大的。
就说一个我亲身经历的例子吧!
我刚做内部审计那会儿,做一个一审计事项,我们某个项目上的广告牌给人挖走了,是钢架构的,最少有一吨多重,而负责管理和维护广告牌的单位是营销部门,但是广告牌又在我们的工地之内,在临时围墙里面,而围墙里面正在施工,工程部门人员在组织施工,就是拆迁原来的临时建筑。
刚发现广告牌丢失的时候,我们出除了给广告牌进行价值认定之外,还访谈了各个业务部门,得出最大的可能是那些施工队的人用他们工程车和勾机给挖走了。因为除了他们,外边人根本挖不动,不但体积大,重量也大,而且无法肢解,必须用勾机和大型渣土车才能运走,因为调取当时的录像也没有什么发现,所以最后我判定这个责任有营销部门和工程部门平摊,
现在想想当时做得确实有点草率,因为我们没有一点审计证据,工程部门有问题,完全是靠主观的判断,而且广告牌完全属于营销部门负责。出这样的判定,工程部门肯定是强烈反对,但是老板最后还是支持了我们的意见,责任由双方承担。但是老板也私下给我们说了一句话“以后谁的资产谁负责”。这句话的意思是,我们当时判定不公,但为了维护审计的权威,还是认可了我们的结论。
虽然老板是为了维护审计部门,不是对我个人,但心里还是有点小感动。所以这里再提一下,审计人员跟对一个好的老板是非常重要的!
影响客观性的因素还有很多啊,还包括一些生长环境,一些见识,甚至某种心理创伤,都可能对个人的判定造成影响。
所以我们在做审计师,必须完全依赖证据,把证据收集充足和准确,这样才能可能得出客观的判断。
有人会说,我本身就是很客观的,绝对不会做出有偏见的结论,说这种话的人,那是扯淡。
就简单举个例子,如果你去一个工地检查,发现工程材料进场没有验收程序。同样的两个项目都没有验收程序,你去其中一个项目的时候是一个,清秀认真的小姑娘接待你,人漂亮不说,性格还温柔可亲,一直在边上哥哥长哥哥短的叫着你。非常热情,嘘寒问暖,端茶倒水,而且一双无辜的大眼睛,一直瞄着你,对你提出的问题,全盘接受,并承诺以后要改,而且说之前他们一直在做验收,只不过没有留下相关资料,然后在手机中找出一张图片,也不知道是哪一年的图片,拍的是验收现场。这个时候你要得出什么结论呢?很大可能就是,“他们的验收资料不完整,但是有验收这样的程序,希望以后完善相关手续”。
当你去另一个同样没有材料验收的项目是时,接待你的是一个无礼的粗暴的糙人,非要硬着头皮不承认错误,说,“我们就是验收了,没资料。”还说公司的验收制度只是摆设,没有几个人看之类的话。这种情况下,你又得出什么结论呢?会不会得出的结论“他们没有做验收程序”,而不是说验收资料不完整。同样的事情,同样的性质,说出的审计判断就会不一样
我们得承认一点,内部审计师是人,有人性的弱点。要是某个人说他一直是保持客观性的,那他要么就是骗子,要么就是圣人。
还是那句话,要想保证客观性,所有的审计结论必须依据审计证据得出。
那怎么判定结论的客观性呢?
很简单,就是把一个人依据证据得出的结论,换成另一个审计师来审,看看是不是能得出同样的结论?如果两个人的结论不一致,那说明它的客观性不足。或者是审计证据的相关性和充足性差。
总之是无法得出客观结论的。
好了,今天都说到这吧,觉得有帮助的,请多关注,如果和文章内容三观不合的,也可以发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