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微信 iOS 版迎来更新,众所期待的语音消息暂停功能终于上线,很多网友称之为史诗级的大动作。的确,这个功能解决了很多人在面对长语音消息的收听问题。除此之外,大家也在期待语音进度条和倍速播放等功能何时能上线。
我们可以发现,大家对于微信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不满”,类似好友删除提醒、语音进度条这样的用户需求还有很多,但微信就是一直没上线,就像张小龙说的那样:“每天都会有一亿人教我怎么做产品,我觉得这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但他却一直坚持初心,以至于部分不知情的用户就会说“微信有尊重过我们的需求吗”?
所以,张小龙所坚持的初心,到底是什么?
除了微信所坚持的产品理念之外,我想还有两个更具现实意义的点:
一、社交行业属性从人性的角度来说,人人都需要社交;从行业属性上来看,社交具有唯一性的特质,这两点共同决定了微信的用户规模一定非常巨大且市面上只会出现一款通用型的社交软件,这也是阿里等公司想涉足社交领域却一直没能撼动微信地位的关键因素之一。
正是因为社交对于所有人来说是刚需且微信已经在社交领域占据统治地位,所以即使微信“没有尊重用户需求”,没有上线大家需要的功能,你依旧会使用微信的产品,且你只能使用它的产品,你也可以理解为“店大欺客”吧。
当然,这并不是微信能够“为所欲为”的唯一底气,如果一家公司只会“店大欺客”,那等待它的只有逐渐消亡。
所以,我们来看第二点。
微信的用户体量非常巨大,几乎人人都在使用微信,做过产品或者经常思考产品相关的朋友应该都知道,是否上线一个新功能,除了了解需要该功能用户的需求,也要考虑到上线后是否会给不需要或者当下不需要该功能的用户带来不好的使用困扰。
比如,很多人都期待微信可以上线好友删除提醒功能,这样就可以第一时间知道哪个好友删除了自己,不至于一直让已经和自己断绝关系的好友占用通讯录。
从字面上看,这个逻辑是没错,可社交一直是人性的敏感地带,如果一个你认为你们还是朋友的人删除了你,而你第一时间收到了你们断绝关系的提醒,这种冲击我想对于某些人还是比较大的。相比之下,你在未来的某个时间点无意中发现某个好友删除了你,这种冲击就要缓和许多。
正是因为巨大的用户体量,所以在决定是否上线一个新功能时,微信就显得十分慎重,因为有时“不做比做”更重要。
也是因此,你会发现,微信每次都会选择在iOS用户先进行更新,确认没有较大的负面影响之后再全面进行安卓用户的更新,因为在国内微信安卓用户的规模是要大于iOS用户的,这在产品设计里也叫做“灰度测试”。
存在即合理,看似“不尊重用户需求”的背后,微信自有一套独特的产品运行逻辑,而这些逻辑一定是基于其所属行业属性和用户特性等具有现实意义的特质之上产生的。除了表象的冰山一角,我们更要看到冰面下的底层架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