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广东省佛山市中级人民法院对康美药业原董事长、总经理马兴田等12人操作证券市场案公开宣判。从立案到今天的一审宣判,整个过程耗时近三年。
马兴田因操纵证券市场罪、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以及单位行贿罪数罪并罚,被判处有期徒刑12年,并处罚金人民币120万元;康美药业原副董事长、常务副总经理许冬瑾及其他责任人员11人,因参与相关证券犯罪被分别判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作为A股历史上最大的造假案,证监会指出了康美药业存在的四大问题:
一是康美药业涉嫌累计虚增营业收入291.28亿元;二是累计虚增货币资金886亿元;三是在《2018年年度报告》中存在虚假记载,虚增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投资性房地产,共计36亿元;四是在《2016年年度报告》《2017年年度报告》《2018年年度报告》中存在重大遗漏,未按规定披露控股股东及其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资金的关联交易情况。
其实,在当今社会,只有具备简单的会计知识和投资经验,通过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分析,许多假账手段都可以被识破,至少可以引起投资者的警惕。
1、最大的假账来源:“应收账款”与“其他应收款”
每一家企业都有大量的“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应收账款是指贷款,而其他应收款是指其他往来款项,这是做假账最方便的途径。
为了抬高当年利润,上市公司可以与关联企业或关系企业进行赊账交易,如此一来,就不会产生现金流,只会影响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决不会体现在现金流量表上。
2、与“应收账款”相连的“坏账准备金”
坏账准备是假设应收款中有一定比例无法收回,对方有可能赖账,必须提前把这部分赖账金额扣掉。对于应收账款数额巨大的企业,坏账准备金一个百分点的变化都可能造成净利润的急剧变化。
3、最大的黑洞——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是公司做假账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公司可以故意夸大固定资产投资的成本,借机转移资金;也可以故意低估固定资产投资的成本,或者在财务报表中故意延长固定资产投资周期,减少每一年的成本或费用,借此抬高公司净利润。
4、操控“其他业务利润”
在损益表上,主营业务涉及的记录比其他业务要更多,主营业务的收入和成本都必须妥善登记,其他业务只需要简单的登记利润就可以了。所以,操控“其他业务利润”比“主营业务利润”更加方便。
5、债务偿还能力
衡量一家公司的债务偿还能力,主要有两个标准:一个是流动比例,即用该公司的流动资产比上流动负债;二是速动比例,即用该公司的速动资产比上流动负债。
投资者应该考虑企业的现金与流动负债的比例,如果现金比例太少是非常危险的。因此很多上市公司是通过操控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一方面抬高利润,一方面维持债务偿还能力的假象,从银行骗取新的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