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是国际禁毒日。如果家庭成员中有人染上毒瘾,会给家庭带来什么样的影响?石家庄“00后”小伙儿周士博翻译的图书《母性光辉》,讲述的就是一位母亲养育一个“瘾君子”痛苦不堪的心路历程。
6月25日下午,周士博向石家庄市图书馆捐赠了《母性光辉》。捐赠仪式上,图书馆馆长于少华代表石家庄市图书馆向译者周士博颁发图书捐赠荣誉证书。
6月26日下午,周士博来到石家庄文汇栖居席殊书屋,与图书编辑杨金桥、家庭教育专家李芳一起,和现场读者分享了图书出版背后的故事。
周士博就读于美国哈弗福德学校,平时不仅热衷于社会公益活动,还特别关注青少年成长及文化交流,在学习之余喜欢阅读文学作品。周士博介绍,《母性光辉》是美国现代女作家琳达·哈里森·哈彻创作的一部回忆录。自从儿子萨姆染上毒瘾,琳达的生活从此陷入无休止的混乱、痛苦、折磨与斗争中。她不停地送萨姆去专业戒毒机构,然而,萨姆一次次复吸又把希望浇灭。琳达的婚姻、家庭、事业、健康都因为养育这个吸毒的孩子而遭到沉重打击。慢慢地,琳达懂得了爱是放手,最终找回了自我、信心和力量。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周士博被书中流露的真情所打动,同时认识到毒品对个人、家庭、社会的巨大危害性,于是他决定翻译此书,向中国读者展现大洋彼岸一个受毒品侵害的家庭,一位母亲为保护儿子所做的一切。译本《母性光辉》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曲折匪夷的情节,只有平凡母亲那触人心灵的对于孩子的爱,读来令人感动不已。周士博说:“希望通过《母性光辉》这本书带给人们关于毒品的警醒,可以通过这部作品帮扶吸毒人员认清、抵制毒品。”
《母性光辉》中文译本由京版梅尔杜蒙(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出版发行。图书编辑杨金桥从女性在家庭中的身份角色、家庭教育、青少年吸毒现状等角度剖析了《母性光辉》的现实意义,同时揭示了青少年吸毒对个人、家庭以及社会的危害。
家庭教育专家李芳表示,如今各种新型毒品伪装成饮料、巧克力、糖豆等,严重危害公众特别是青少年的身体健康。家长和孩子都要提高警惕,对于陌生人提供的“饮料”“食品”等一定不要因为好奇而随便接受。
▇文并摄/河北青年报记者贾立芳 通讯员章艳芬
版权归河北河青传媒有限责任公司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