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整个大动作”“绝绝子”“YYDS(永远的神)”“破防了”等新造词在过去的一年中,成为网络冲浪的热门词汇。这些不断更新的网络热词,也在潜移默化影响着未成年网民对社会的认识。
全国政协委员、云南联通党委书记兼总经理张云勇注意到,2021年6月1日起实施的新《未成年人保护法》把网络保护单独设置一章,包含游戏、直播、音视频、社交等不同方面,无一例外都涉及网络语言的使用。
张云勇认为,这些词语新颖诙谐,反映时代特征,是未成年人认识社会、表达态度的方式。但同时也要注意到,网络语言的过度使用容易造成文字失语现象。
2022年全国两会即将召开,张云勇拟围绕上述问题建议定期推行未成年人网络环境专项治理行动,列出并不断更新网络用语负面清单,在青少年模式下建立常态化的内容审核机制。
他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称,关注相关议题五年了,之所以一直没有提出,是因为事情本身的争议性。“这是正常的社会文化的演进,年轻人有独特的文化视角,一些缩略语和热词也被媒体用于加强传播效果。但如果中小学生过于追逐时髦热词,交流中频繁使用这种互联网的智慧,无法区分规范与不规范用语,实际上会对孩子表达能力、基础教育造成影响。”
至于如何判定负面用语,张云勇提出通过网民投票、实时动态调整词库的方式。他认为错别字和低俗词汇应当作为首批去纠正,其他的则可以“让子弹多飞一会,让大家更多地去碰撞和争辩”。
相关提案中,张云勇还建议学校设立未成年人网络办公室,提倡未成年人在校期间使用规范语言。
同时基于“双减”背景,他建议将网络素养教育深度融入家庭教育,让父母做到懂网知网,与孩子建立开放友好的网络语言沟通模式。比如,一同阅读纸质书籍、进行体育锻炼,帮助孩子培养自我控制、自我管理的能力。
采写:南都记者黄慧诗 李娅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