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每年高校毕业生就业人口大概有800多万,每年都有大量年轻人从熟悉了十几年的校园生活一下转换到社会工作环境中。学生阶段的竞争都比较直接,主要就是老师家长持续监督的成绩,排名和学校。但是这和职场竞争的环境其实是有本质区别的,导致很多人开始对工作非常迷茫。那么刚毕业的年轻人到底该怎么干工作呢?
绝大部分年轻人会进入企业工作很少能遇到能给予正确规划和主动给与指导的人,而且我们上一辈的经验也没法给予有效指导。根据我招聘毕业生和工程师的观察,有几种误区容易导致职场危机和多走弯路:
1,很难融入工作环境和适应企业文化
有一些年轻人即便待了一两年还是没法融入工作环境,最主要的表现就是由于是新人,不好意思主动请教他人。新人工作开始肯定更多和同事“索取” 而不是“给与”,而且面对经常 “索取” 的新人,同事必定不会太亲近这更加重了新人和其他人的隔阂。
2,不懂公司运作机制也不知道怎么和老板相处
毕业生和刚开始工作的年轻人对工作都抱有极大的热情和幻想,思维都比较线性:我干得多 干得好 老板就会重视我。特别是工作一年以后,要么觉得处处碰壁十分沮丧,要么会认为自己能掌握技术甚至觉得其他人甚至老板也没有什么了不起。不懂得理解公司运作流程和规则制定的意义,导致要么和老板或他人相处的时候诚惶诚恐,要么十分沮丧怨天尤人。
3,不知道自己需要职业规划
对公司和组织来说,招到的人无论是毕业生还是有经验的都希望他尽快投入岗位中产生效益。所以主要资源都是集中在培训工作技术技能,刚毕业的时候很少有人会和他讲什么是职业规划。笔者筛选工程师简历的时候经常能发现,有些人的工作时间很长换的公司行业也很多。但是仔细去看他的工作经历会发现没有明确的规划,面试发现他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工作和对下一份工作的期望。面对这样的候选人,绝大数时候主管和人事是不会去选择的。
以上三个误区并不会随着工作时间增加就会自动解决,其实他们最需要的是尽快理解工作原理和职业长期规划。那么刚开始工作的年轻人到底怎么干工作呢?笔者有几个建议:
1,明白工作的本质就是出卖自己的体力和智力劳动给公司
每个人包括老板在公司中都是一颗颗螺丝钉只负责某个流程的结果,然而绝大数公司是看整体产出的结果的。新人由于不熟悉公司运作机制,无法获得全局观从而理解自己对公司的实际价值到底是什么。工作只是工作,不是审判也不涉及到个人情感。所以面对工作尽量不要抱有太多的情绪和抱怨,应该尽快学习理解公司运作流程,转换自己的态度到专业负责的态度来工作。逐渐理解自己的价值和核心竞争力在哪,然后思考怎么提升技能换取更高的价值。
2,职业规划要趁早
刚开始工作的人往往都是抓救命稻草,要么是看工资高不高要么是没得选。所以绝大多数人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其实这是很正常的。但是如果工作很多年以后还不知道自己适合干什么,那就是自己的问题了。其实在平时的工作中,应该就是思考自己是不是适合当下的工作和关注行业的发展前途。一般毕业生工作2到3年可以完全适应第一份工作,大多数人会躁动积极找第二份工作。之后工作第5年后逐渐能成为行业内的专家,并开始想往上找高薪职位。那么在这2个节点,如果有机会转换行业的时候,建议一定要慎重考虑自己是不是适合新的机会或者能不能有利于自己长到后5甚至10年的职业发展。切记不可只看工资高不管职业发展空间就轻易跳槽,最好在工作5年后能确定今后职业发展的方向。
3,多看多听多思考,少说话
前文提到,很多人不知道怎么跟老板相处。年轻人切记不要害怕和老板讲话,其实无论什么职位的老板他们都是正常人,也是从刚毕业的时候走过来的其实能理解你的情况。老板交代任务的时候,首先要搞清楚他需要你做什么 。如果细节问不了太细或者还是有些不明白可以找个老员工咨询。最糟糕的不是你完不成任务,而且在接受任务的时候没有弄明白老板的期望是什么。作为新人,切不可随意表达自己的不满因为抱怨是没有意义也无法产生价值的。遇到问题,要多思考公司运作机制并学会和别人沟通懂得双赢。多看一些职场规划的文章和书籍提升自己的软实力,这样可以启发自己在工作中的更好表现。
综上所述,从毕业到投入工作是一段很美好的开始也是个人人生新的开始。古语有云: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职业发展过程中,困难是一定有很多但是千万不能畏缩放弃,也不要随波逐流。一定要有大局观,勤于思考,保持学习,想想眼前这些问题和困难解决以后将变成你自己的工作经验。能做到这些,也就不会局限于工作年限并且能开创出属于自己的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