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7日,全国1031万考生赶考,高考恰逢端午,祝愿各位考生“高粽”——发挥出应有的水平考出好成绩,考上自己心仪的理想大学。
又到一年高考季,考生按照规定签订高考诚信承诺书。进入新千年以来,高考移民以及罗彩霞被冒名上大学等事件接连爆出。从2010年高考开始,教育部提出新要求,特别是加强在报名、考试、填报志愿、录取等主要阶段的诚信教育。
1999年考上中专却被人冒名顶替,失去正式安置工作,2005年大专毕业后开始申诉,漂泊打工为生,妻离父亡……总结14年来的辛酸维权,38岁的杨登科喟然长叹:“我被人顶包,我的后半辈子的人生被彻底毁了……”
顶包者2006年改名“黄登科”,2007年当上街道办副主任,有房有车,2018年8月被双开……提起冒名顶替一事,原籍甘肃的“黄登科”自称也很困惑:“兢兢业业工作十几年,到头来什么都没了,这件事也把我的一生毁了。”
一个人如果不遵守诚信为本的信条,会被惩罚吗?2019年6月5日,高考前夕,华商报记者对被冒名者和顶替者进行了专访,试图还原两人被改写的人生。
杨登科手持小学毕业证书,坚持要为被改写的人生讨个说法
>>申诉维权状告冒名顶替者父子和6家单位索赔183万杨登科的老家在延安吴起县白豹镇杨洼沟门村,他在家中排行最小,上面有2个哥哥4个姐姐,对于祖祖辈辈以种地为生的农家来说,辛苦耕种的父母要拉扯养活甚至供养子女上学,生活的艰难可想而知。
以为中专落榜 后又考上大专
1999年杨登科从吴旗县(后改为吴起县)楼坊坪初级中学毕业后参加了全省会考,“我先后参加了3次考试,我记得当时报考了延安农业学校,我考了300多分,正好刚过中专录取分数线……”杨登科告诉华商报记者,自己学习成绩好,感觉考的也不错,但始终未收到录取通知书。这意味着一心想读中专,早点毕业为家人分担减轻经济负担的愿望落空了,“最终没有办法,我和家人商量,只能去读吴起县中学……”
杨登科的初中毕业证书
杨登科初中阶段的学习成绩
杨登科在吴起县中学就读时获得优秀学生的奖状
杨登科的大学毕业证书
1999年至2002年,在吴起县高中就读期间,杨登科学习刻苦,不仅获评优秀学生,还担任生活卫生部部长等学生干部。2002年7月,杨登科高中毕业后以380分的成绩考上杨凌职业技术学院机电系(全日制大专),当他拿着录取通知书到当地乡政府办理户籍迁移手续时,被告知其户口已经在1999年8月迁往延安市农业学校。“当时乡政府工作人员拿着密封的初中学籍档案,一听我说叫杨登科,就直接说肯定是假的,因为‘杨登科’的档案已经转走了,如果再重新上户口是犯法的。”杨登科说,当时他也不明就里,只是感觉有些蹊跷,也不知道其中的利害轻重,只能不断央求,当时就是一门心思地想上大专,后来乡政府工作人员就给他出主意,让他回村里找村支书签字盖章开证明,最终重新上了户口。
纸质版表格照片被换成他人
2005年7月,杨登科大专毕业,他拿着《派遣证》、学籍档案和户口到吴起县人事局(现为吴起县人社局)报到时,被告知初中学籍档案缺失,而且“杨登科”已参加工作。在他要求下,工作人员拆开“杨登科”的人事档案,杨登科发现档案里的照片、姓名以及户口信息都是自己的,“我这时才明白,1999年我考上延安农业学校,但被人冒名顶替上了,档案里电子表格无法替换,电子表格里的照片是我本人的,但纸质版手写填写的表格等材料里的胶水粘贴的照片被撕下来换成了他(黄登科)的。”
杨登科多方了解,这位顶替他的“杨登科”原名黄世权,年龄和他相仿,是甘肃省华池县紫坊乡川坢黄庄村农民。“吴起县属于陕甘交界处,黄世权的老家我也去调查过,这个地方里我们村不到10公里。”杨登科说,2006年6月,黄世权以幼年被过继给舅舅家顶门为由,申请户籍改姓,由“杨登科”改为“黄登科”。
因为档案不全,县人事局拒绝将杨登科的学籍档案放进人才交流库,从2005年至今,吴起县招干招工安置工作,都与杨登科无缘,他只能靠四处打工维持生计,而冒用“杨登科”之名上学的“黄登科”2007年当上吴起县洛源镇政府副镇长(后为吴起县城镇街道办副主任,副科级),“从2002年到2018年,他不仅有房有车,还有门面房,经营罐车、铲车,甚至还办起了加油站。”
冒名顶替者被开除党籍公职
相比之下,杨登科感叹人生的起落都是因为自己被人冒名顶替造成的,从2005年下半年开始,他多次实名向纪委、公安、信访等部门举报“黄登科”。因涉嫌违纪,2018年7月,吴起县纪委、监委对“黄登科”立案审(调)查。2018年8月,被开除公职、开除党籍。
杨登科的实名举报材料
“虽然冒名顶替者已得到应有的惩罚,但谁来为我被改写的人生买单?”杨登科表示,“黄登科”虽然被处理,但至今未为冒名顶替向他道歉,其家人还多次扬言威胁让杨登科小心着,在多次诉求无果的情况下,2018年10月,他将“黄登科”父子俩,以及原延安农业学校、吴起县教育局、县公安局、县人社局、白豹镇政府、白豹镇王砭村委会等6家单位起诉至吴起县法院,要求赔礼道歉、消除影响,并索赔183万余元。2019年3月,吴起县法院正式立案。
“一个外乡人,如果没有本地人从中帮忙,打通环节暗箱操作,几乎是不可能的。”谈及为何要起诉这么多单位,杨登科认为“黄登科”父子通过违法手段获取他的录取通知书、户籍资料和学籍档案,冒名上中专并获得工作分配,侵害了他的姓名权、受教育权和学籍档案权,应当承担民事侵权责任。而一些公职人员利用职务便利协助“黄登科”冒名顶替,应当承担连带赔偿责任。事发后,他不断向各个部门反映投诉,要求追责,但相关部门不理不睬,致使侵权行为持续至今,给他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精神伤害。
“一是要安置工作,二是要经济赔偿。”杨登科要求判令“黄登科”赔礼道歉,归还并恢复原告初中档案和中考档案;判令各被告连带赔偿原告经济损失1832412元,其中包括“黄登科”冒名领取工资1058400元,原告借读费、补读高中及大专6年学费71300元;原告为诉讼支付的住宿费、车费、餐饮费、误工费等202712元;原告的精神损害抚慰金500000元。
>>对话被冒名者14年艰辛维权 对方父亲曾开铲车上门威胁索赔183万也买不回失去的亲人和家庭幸福“我是吴起人,我这后半辈子人生难道就再也起不来了吗?”作为被改写人生的受害者,杨登科有一肚子的苦水。6月5日,高考前夕,华商报记者与杨登科作了对话。
上初中时的杨登科
实名举报在前 对方当副镇长在后
华商报:1999年中专的录取通知书没有收到,你认为是哪个环节出了纰漏?
杨登科:我当年在楼坊坪初级中学读初中,学校离家有30多里地,往返全靠两条腿走,当时也没有像现在这样打电话那么方便,比较闭塞,沟通询问很不方便。录取通知书要么邮寄到学校、乡政府,要么是寄到村里或者是镇上的邮局,我后来找学校老师问过,学校没有收到,如果要收到,会派老师送到家里,往返很麻烦,所以当时学校通知都让参加考试的学生留了村里的地址,当时管理也很松散,很有可能是在乡政府、镇上的邮局或者是在村里被人取走了。
华商报:“黄登科”称你是看到他当了乡镇领导,才来找他要补偿,你怎么看?
杨登科:他是胡说八道,我是2005年下半年就开始实名举报,他是2007年才当上副镇长的,在他当领导前,我就要求给我解决工作问题,我不完全是为了经济补偿。我从小学、初中、高中都是在吴起县上的,我的户口被他冒名顶替,他有鬼心里清楚。2006年6月,黄世权以幼年被过继给舅舅家顶门为由,申请将户籍信息上的姓名由“杨登科”改为“黄登科”,但据我调查,黄世权的舅舅姓刘,根本不姓黄。
没面谈过 没拿过对方家里1分钱
华商报:事发至今,你和“黄登科”当面协商解决过问题吗?
杨登科:我到今天都没有见过“黄登科”的面,都是电话沟通。2005年7月,因为不能接收分配工作,我很着急,曾经给“黄登科”打过三个电话。第一次打通后,我说我同学到吴起来玩,找我时咋对不上号,我很客气地告诉他不要再冒用我的信息了,这样影响我就业,他当时嘴上答应得很好,说他知道了,我也就没想着要追究什么。但第二次和第三次,他的态度就变得很恶劣,让我爱上哪儿告就上哪儿告,他无所谓。
“黄登科”的父亲所谓当年和我家协商花3000元买学籍,纯粹是胡扯,也拿不出直接证据。当时考上中专很不容易,我父亲如果想卖学籍,为啥还要继续供我念高中和大专?2006年,“黄登科”的父亲跑到村里,和村干部一起找到我父亲,要给3000元,说把钱拿上,让娃别闹了,但我父亲始终没有接这个钱,因为如果真要拿了,就有口难辩了。
我始终没和他面谈过,后来我不断申诉,信访等部门曾经调解,倒是提过让我别告了,看调解能不能给我补偿30万或是50万,但我没有拿过“黄登科”家里1分钱。当时县纪委负责调查的一位干部还说,我们如果调查,你要拿过人家钱,立马就可以以诈骗罪抓你,我说你尽管调查,我身正影直。
七旬老父临终嘱咐 劝别再告了
华商报:人生被改写,14年维权对你有什么影响?
杨登科:这个对我精神的打击太大了,真是一言难尽……14年维权,我从县里到市里再到省上和国家一级,都跑遍了,国家信访局等很多部门都去申诉过,光去北京就不下10次,吃住行加上递交申诉材料,十多年下来搭进去三四十万元。
杨登科与父亲和前妻的合影
我的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我母亲今年都77岁了,2016年我父亲患胃癌去世时75岁,他临终对我被人冒名顶替失去工作机会一直耿耿于怀,不断嘱咐我,劝我别再告了。“黄登科”的老家离我们村很近,邻村的人跟我说,2006年到2010年之间,“黄登科”的父亲(黄耀民)多次开着铲车带人到村里找我父亲,扬言说如果你儿子再到纪委、信访部门告状,就把你们全家铲平,威胁要把我活埋,所以我父亲一直操心我的安全。我父亲生前牵挂不下,曾偷偷告诉我的前妻,让她劝我不要再告状了,一家人好端端活着比啥都强。
妻子是大学同学 无奈离婚分手
华商报:你为什么离婚?家人对这件事怎么看?
杨登科:我上杨凌职业技术学院时认识的前妻,她是户县人(现为鄠邑区),我们是同学,2008年我们结婚。因为我不断地实名举报,又不见效果,而且花了不少钱,家里本来经济条件就不好,实在承担不起,她曾劝我放弃,想平静地过日子,两边都有老人要照顾,还要养孩子,我又没有正式工作,2012年我们离婚,因为我要四处打工,我还要坚持申诉,女儿就交给她,她在柞水一个矿上工作,现在10岁的女儿暂时在丈母娘家生活,我也很无奈。
四处漂泊打工 曾在西安卖电脑
华商报:你为什么坚持申诉,最终想到达什么诉求?
杨登科:如果没冒名顶替,我的人生可能会是这样:我像很多同学一样会有正式工作,有稳定的收入,有退休金,周末回家看看老人……但现在完全不是这样:为了生计我得辛苦打工赚钱,我曾在西安的赛格电脑城买电脑,也曾在建筑工地打短工,现在在二手车行卖车,一个月有3000多元的收入,刚够养活我自己。我今年38岁了,还得疲于奔命,没时间赡养和照顾老人,没有房子,甚至没有一个完整的家,前妻已经再婚,即便是我再婚的话,没有固定工作,没有房子,谁愿意嫁给我。
杨登科曾在建筑工地上打工
我的后半生被彻底毁了,冒名顶替者连一句道歉的话都没有,如今我是妻离父亡,已经走到这一步,所以我不甘心,一定要为被改写的人生讨个说法。我目前的诉求一是恳请县委县政府能帮我解决工作安置问题,二是向法院申请民事赔偿183万多元,实际上183万根本换不回来我这么多年的委屈、辛酸、精神和名誉的损失,给我补偿再多的钱也买不回来失去的亲人和家庭幸福。
追问谁为冒名顶替者大行方便
华商报:经历这一切,你还相信诚信吗?
杨登科:很多老师和同学说起我被冒名顶替,都感觉很遗憾。我现在当然相信诚信,一个人待人接物就应当诚实守信。人无信则不立,我的初中班主任王彦红老师当年就教导我们要诚实守信,我们当年参加初中会考和高考,学校老师就一再强调做人要踏实本分,要以诚信为本。
我对盗用他人的录取通知书、档案、户口的行为极为痛恨,这种做法就是断送了他人的一生前程,毁了人家的一生,太可憎了!我想追问:是谁为冒名顶替者大行方便?是谁为冒牌公务员改名换姓和升职一路绿灯?
>>对话冒名顶替者“因为顶替学籍被开除 我的一生也毁了”没有冒用杨登科的学籍之前,“黄登科”原名黄世权,原籍在甘肃省华池县紫坊乡川坢黄庄村。日前,“黄登科”接受华商报记者采访时承认顶替学籍一事属实,但当时是家人花3000元买的,自己当时年龄小并不知情。
“当时我十五六岁,也是事后才知道怎么回事。我当时毕业后并不是包分配的,打工一年多,后来才通过考试进入乡镇的。现在因为此事,我被开除了,十几年的辛苦一下子成零。兢兢业业工作十几年,到头来什么都没了,这件事也把我的一生毁了。”“黄登科”表示,自己老家是甘肃农村的,当时知道吴起县经济情况比较好,家人就想让他转到吴起上学。家人当年与杨登科的家人以1000元协商借用学籍,后对方嫌少又给了2000元,等于这个学籍是花3000元买来的。
据杨登科调查,“黄登科”在甘肃省华池县紫坊乡开了一家加油站,“是跟他曾经一起上学的同学合伙经营,我私下去过这位同学的哥哥开的饭馆,他亲口跟我说,他弟弟跟黄世权(“黄登科”)合伙开加油站,还有罐车和铲车,黄世权的父亲黄耀民是他们那里的村支书。”
“黄登科”在延安农业学校上学时冒用他的学籍和户口信息,2004年随工作分配落户到吴起县工作。杨登科告诉华商报记者,2018年7月,他查询到“黄登科”名下登记有汽车。更令他感觉蹊跷的是,2003年“黄登科”把原先在甘肃的户籍和身份证等信息全部按死亡注销,“也就是说从2003年到2007年他属于黑人黑户,2007年他担任副镇长时才重新上了新户口,2005年他给女儿改姓黄,2008年他给儿子改姓黄。”杨登科认为,这一系列举动都是说明“黄登科”心虚;“我可能也感觉到自己的档案底子不干净,想试图掩盖什么。”
但“黄登科”对此却另有说辞。“黄登科”称,顶替学籍实际上并没有影响到杨登科的就业,杨登科大专毕业后没有通过县上的考试,得知自己当了领导,就跑过来找自己,“当时说要花30万-50万解决,几次沟通都无果后,就不了了之了。”
6月5日,“黄登科”在电话里向华商报记者表示自己已经收到法院传票,但是否愿意向杨登科道歉以及和解,他表示自己正在开车,随即挂断电话。截至记者发稿前,“黄登科”的电话始终处于“您拨打的电话正在通话中,请稍后再拨。”
>>罗彩霞被冒名上大学事件2004年,湖南省邵东县灵官殿镇的罗彩霞作为邵东一中应届毕业生参加高考,考了514分,未达到湖南省当年531分的二本录取线,罗彩霞没有被录取,而冒名顶替她上大学的同学王佳俊却被贵州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录取。罗彩霞被迫复读一年后考取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王佳俊顺利毕业,而本应2009年毕业的罗彩霞却不得不面临因身份证被盗用而被取消教师资格证书等一系列问题。
2009年10月,邵阳市北塔区法院一审宣判,王佳俊的父亲原湖南省隆回县公安局干警王峥嵘犯伪造国家机关证件罪,被判处有期徒刑2年,与原犯的受贿罪所判处的有期徒刑3年刑罚数罪并罚,决定执行有期徒刑4年。 华商报记者 李华
本文由树木计划作者【华商报】创作,在独家发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