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的农村户籍迁移政策(乡村振兴的关键-允许农村户口回流与迁移政策的改革)

我是农村人,侥幸到深圳安了家,但我的根是农民,时刻牵挂着农村老家的发展,所以,我认为我有资格谈乡村振兴这个话题。

2018年的新兴行业

从99年上学开始离家,走了回来,回来又走了,无数次,每次站在房子的二楼阳台上远眺,村里的农田起伏,沟渠蜿蜒,池塘斑斑点点,农房星罗棋布,如果写进文章里应该是多美的风景呀!但实际内心涌出越发强烈的感受是仿佛时间对农村来说是停滞的,十年前跟十年后,二十年后,除了新修的水泥公路,其他几乎没什么明显的变化,甚至难掩衰败景象,这是一个农村人的内心直觉。

不错,近些年国家提乡村振兴,提出很多底线和愿景,配套给了很多政策,比如修路,村村通公路,但无法掩盖农村老龄化、人口空心化的问题,无法掩盖种地的年轻人越来越少的问题,无法掩盖种地的方式越来越马虎的问题,无法掩盖庄稼地里的杂草越来越多的问题……

如果50后、60后这一代人老去了,农村还能剩下几个人,能撑起一个个村子,一片片农田?

每日浏览头条三农新闻,有的说要抓好农业技术,种好养好就能振兴,还举了很多案例,可实际上我经常看到的听到的是农产品丰收了却卖不上好价钱;有的说要在农村引入产业,没产业人才不愿意回来,北上广深省会城市都还在到处招商,农村拿什么优势去孵化、抢夺产业过来;有的说要抓乡村文化振兴,让农民感受到美好的乡村文化就可以多产了,可是物质和精神活力被抽空的乡村文化就能解决乡村振兴这个难题吗?还有的领导说要抓作风问题,作风好了事事能干好农村就能振兴……

国家政策已经认识到乡村振兴就是要解决农村人的数量和活力问题。其实,回忆一下农村在七八十年代真的是欣欣向荣,那时穷但明显感觉的到越来越好的,可以最近几十年势头没了,需要振兴了。这个势头来源就是当时的乡村有五零六零年的人他们正值壮年,七零八零后的快速成长为劳动力,后来呢,五零六零的老了,七零八零的有能力的都走出去了,势头就没了,衰败了。老了是没有办法的,无法返老还童;那出走的还愿意回来吗?肯定相当一部分愿意,虽然有这样那样的困难,但他们的根是农民,就像我一样,条件允许更希望回农村成为一个新时代的农民,心里舒坦。

那我们如果想回去时还能回去吗?答案是否定的!因为我们有点能力的都在上学时户口被迁出农村了,现在政策不让我们户口再回去,我们这些生活在城市的真正农村人,户口回不去才是人回不去的最大障碍,所以说,前面提了N种方法,仅户口一条就把绝大多数人才回流农村的路堵死了,更别说原本城里的人户口迁至农村了,更是痴心妄想!

不知国家政策制定者有没有看到这一点,乡村振兴必须先调整农村户口回流和迁移政策才是关键的关键,解决有人有活力的问题了,再加上上面说的技术、产业、文化、作风等各种举措才能锦上添花,乡村振兴指日可待!

以上就是一个生活在城里的农村人关于乡村振兴的想法,希望有生之年看到故乡越来越好!

2022-1-1晚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