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先来问大家一个问题,宝妈们在家里有没有唠叨过孩子呢?
“起床了!起床了!别睡懒觉了!”
“哎呀!我说了多少遍了,你怎么就是记不住?”
”别玩太久的游戏了,你听到没有?“
在孩子不听话的时候,我们父母总会忍不住一遍一遍地唠叨着孩子。可是有多少孩子会乖乖地听父母说的话呢?很多孩子都对父母的唠叨表示非常反感。进入青春期的孩子在听到妈妈这样唠叨后,会顶嘴,甚至会把门一关,不愿看到妈妈。亲子关系会变僵。
孩子塞起耳朵不愿听唠叨。
以前,我也对我的孩子唠叨过。孩子经常不喝水,于是,我总会叫孩子多喝水。最后,孩子用手捂住耳朵,一脸怒气地看着我。我觉察到了孩子的情绪后,再也不唠叨了。
当父母看到孩子有不良的习惯时,都很希望孩子能改掉这些不良习惯。父母认为,我都是为了孩子好呀!如果不提醒他,他怎么能记住呢?可是唠叨真的取得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吗?唠叨是指父母长时间的反复说同一句话,这样会给孩子造成较强的听力刺激。
当人体受到过多的刺激,而这种刺激强度很大,持续时间又很长的话,就会引起人们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心理学将这种现象称为“超限效应。”
唠叨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一、什么是超限效应?超限效应是一种心理反应,只要触及了超限点,就会引发超限反应,轻则表现出不耐烦,重则产生逆反心理。对于年龄小的孩子来说,他们还不能承受长时间的听父母唠叨。哪怕你对孩子说:我都是为了你着想。他也是不愿听的。其实,我们做父母的也是一样,不愿听自己的父母对自己唠叨。
在电视剧《少年派》中,由闫妮扮演的林妙妙的妈妈王胜男,在吃饭时对女儿一遍一遍地唠叨着:
“你洗手了吗?怎么洗的?”
“打肥皂两次,搓手一分钟。”
“冲洗一分钟。”
“洗手的步骤你知道吗?”
女儿不愿听,于是饭还没吃完就离开了餐桌。
这样的沟通是有效的吗?显然孩子根本不愿听。
《少年派》中王胜男在对林妙妙唠叨。
二、唠叨对孩子会有什么影响?
- 孩子会认为这是你的事。(所以自己不愿主动去做。)
- 孩子会没有责任感 (父母总是提醒他,自己就不需要记住了。)
- 孩子会认为自己没有能力做好 (父母总是告诉他们怎么做。)
- 孩子会缺乏时间管理能力 (父母总是会安排好。)
- 认为父母不信任我 (不信任孩子,所以总是提醒孩子。)
长时间的唠叨会给孩子带来这么多影响,但是父母们还是照样会唠叨孩子。我们来看一个故事:
俄国作家克雷洛夫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天,热情好客的杰米扬精心熬制了一锅鱼汤,请好朋友来福卡前来品尝。鱼汤确实很鲜美,福卡也吃得很饱了,可是杰米扬仍然一个劲地劝福卡继续吃。可怜的福卡虽然喜欢喝汤,但这样不停地喝汤,却跟受罪一样。这次喝鱼汤事件以后,他再也不来杰米扬家了。
当好客的杰米扬总是劝福卡吃的时候,最后福卡会感到象受罪一样。
同样的道理,当父母总是唠叨孩子的时候,孩子是不是也会感到象受罪一样呢?而父母的唠叨可不象是劝他喝鱼汤那样的好事。大多是批评、指责、辱骂。孩子根本就不想听。
三、为什么父母爱唠叨?脑科学家洪兰教授曾在一次TED演讲中说道:为什么女人比男人喜欢聊天?因为男人平均每天需要讲七千字,而女人需要讲两万字。很多丈夫抱怨每天回到家妻子总是喋喋不休,那是因为,她需要抓紧时间把那两万字跟你说完哦。当孩子爸爸不在家的时候,她要把这些话说话,就只有对着孩子说了。
左边是女生的脑,右边是男生的脑
在图中我们可以看到,男生说话时主要是脑前驱活跃起来,女生说话则是两边都活跃。
这个功能上的差异来自于胼胝体的不同,胼胝体是两个脑半球中间的百万以上的纤维素,它是一个桥,连接两个脑半球的,女生厚男生薄。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妈妈更爱唠叨。
四、孩子不耐烦怎么办?当妈妈总是唠叨时,孩子就会不耐烦。在孩子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妈妈如果了解超限效应的话,就要减少对孩子的唠叨了。有的父母可能会想:我不唠叨,他会听吗?我们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呢?你是想培养出一位绝对服从你的孩子吗?还是想培养出有独立意识的孩子呢?
在正面管教中说道:我们要去赢得孩子,而不是赢了孩子。
可以用一些方法去替代唠叨。具体有这些一些方法:
1、只做不说。
当妈妈带孩子出去玩的时候,孩子们通常都是玩不够的。他们恨不得一整天都在外面玩。但是,妈妈说要回家了。如果孩子不听时,妈妈不需要唠叨,只需要牵着孩子继续往前走。可能孩子会哭,但是没有关系。
心理学家鲁道夫.德雷克斯曾说:“闭上你的嘴,行动起来。”
妈妈可以告诉孩子:以后妈妈只说一遍。当孩子在哭了一阵子后,看到妈妈坚定地牵着他回家,他就知道妈妈是认真的了,再哭都没用。
妈妈只做不说。
2、提供有限的选择。
当孩子不听话的时候,妈妈可以给孩子有限的选择,避免妈妈过于专制,没有尊重孩子。有的事情可以让孩子来进行选择。
比如:当孩子一直在玩游戏的时候,可以问孩子:
“你是想再玩5分钟,还是再玩10分钟?”
“你是想自己走,还是要我牵着你走?”
“你是自己关电视,还是我来关?”
让孩子进行选择。但是选择后,就一定要做到。否则,由父母来坚定地执行。到了时间就把手机拿走,不能再玩了。
爸爸准备关电视。
3、用不超过十个字的句子提出合理的要求,然后等待孩子的反应。
我们对孩子提出的要求不要过长。太长了孩子不愿听,也记不住。比如:
“我希望你早点睡。”
“我希望你能检查一下。”
“你可以明天玩。”
4、只用一个字。
用一个字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孩子一定会感到很惊奇。
“走。”(要走回家了。)
“关。”(要关电视了。)
“洗。”(要洗手了。)
把唠叨的语言用一个字出来,相信孩子一定会认真听,而且也不会感到烦的。
妈妈只说一个字。
5、使用示意或纸条。
父母可以用手势示意来表示自己的意思。这种方法是非语言形式。在示意之前,最好能和孩子一起做一个约定,让孩子能明白,父母做的手势动作是什么意思。以后,他一看就知道了。
或者把我们想对孩子说的话,用简单的词或短句写在纸条上。这样也可以避免妈妈唠叨了。
在双方吵架以后,大家都不愿先开口说话,用纸条的方式也是很不错的。能化解掉一些矛盾。
6、说出你的感受。
当你看到孩子总是不听你的话时,你不必对孩子的行为总是进行批评、指责。有时你只需要说出你自己的感受即可。比如:
“我感到很担心, 我怕你天天坐着对身体不好。”
“我感到很生气,因为你现在还没有写作业。”
“我感到很难过,因为你说的话没有做到。我希望你能做到。”
以上这些方法能让父母避免唠叨,让大家都耳根清静。父母在把自己的感受说出来后,孩子也是能理解父母的心情的。我们不要去控制孩子,但是我们可以去赢得孩子。正面管教创始人简.尼尔森说:感觉好,才会做得更好。
感觉好,才会做得更好。
如果父母能恰当地利用超限效应时,不再对孩子唠叨时,孩子就不会那么逆反了。他们将不再产生厌烦的心理。父母也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上面这些方法,你get到了吗?
我是雨后山林静,一位正面管教讲师。感谢您为我点赞并关注我。我将持续为您分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