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耳是什么行业(来论丨采耳行业野蛮生长值得警惕)

采耳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有人称“很舒服”、“欲罢不能”,但也有人造成损伤入院,甚至引发官司……采耳,俗称为掏耳朵,是中国七十二行中的一技。近年来,借着消费升级、文化体验的名义,采耳文化成为新“风口”,然而行业兴起的背后,乱象也随之而生。

遍地开花、泥沙俱下,似乎成了多数新兴业态难以打破的魔咒。当前,采耳行业就处于这种野蛮生长的状态。一方面,各地采耳店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从巴蜀地区风靡全国;另一方面,采耳行业乱象频出,有人遭遇“天价掏耳费”,有人因在修脚店体验采耳染上“脚气”,不少采耳师一周速成甚至花钱买证……看似红火的“耳屎经济”已蒙上一层阴影。

从健康角度看,频繁采耳毫无必要。“耳屎”在医学上称为耵聍,不仅能够保护耳道皮肤、粘附外来物质,阻隔巨大噪音、保护鼓膜,其中富含的脂肪酸还具有轻度的杀菌作用。医学界人士反复提醒,耵聍本身具有一定的自我清洁能力,正常人不需要经常采耳,频繁掏耳朵等于给细菌敞开了大门。一时采耳一时爽,一直采耳医院躺,绝非危言耸听。

尽管如此,采耳行业依旧如脱缰之马疯狂扩张。据报道,数据显示,目前可查的19608家与“采耳”相关的企业中,有超过11000家都是在2020年及2021年成立,形形色色的培训机构和连锁加盟商还在快速扩张,把采耳称为“大健康”“新风口”。在社交媒体上,采耳更是成了一种备受推崇的流行文化。

采耳何以疯狂?除成本少、门槛低、回报快等因素外,采耳服务最大程度地迎合了社会大众特别是年轻人的消费升级、文化体验、时尚社交等多种需求。对消费者来说,掏耳朵不仅仅为了健康,还为了体验“像踩了电门一样”的酥麻感;对从业者来说,采耳服务不仅仅是简单地掏出耳垢,还包括“特色洗鼻”“银珠洗眼”“香薰耳烛”“耳脑SPA”等花样繁多的服务项目,总有一款适合你。

新兴行业采耳知识

繁荣景象之下,其实早已隐患重重。各门店争相在场景体验上下功夫,装修越来越高档,花样越来越多,话题性越来越足,但安全卫生难以保障,甚至采耳工具消毒不到位或循环使用,给消费者带来感染风险。不少速成的采耳师既没技术又无经验,其风险同样不可小觑。目前采耳行业并没有国家认可的技能资格证书,各种培训机构参差不齐,有的直接售卖证书,行业门槛之低令人担忧。

对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实行包容审慎监管是必要的,但显然不能放任乱象不管。据报道,为了获得更多的关注和流量,一些采耳服务“越玩越野”:各种不明液体倒入耳中,用树叶向耳中“浇水”,甚至搞起在耳中“泡茶”的噱头……凡此种种,都会对消费者的耳朵造成很大伤害。近年来,因采耳引发的各类耳朵感染案例时有发生,已给无序发展的行业敲响了警钟。

作者陈广江

投稿邮箱 qilupinglun@sina.com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