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mm官网登陆怎么写幸福信视频)年俗年味丨这个牛年春节,过年习俗都有啥不同?





【网络中国节春节】春节是中国人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俗话说“十里不同俗”,各地风俗不同。让我们来看看传统的春节习俗和民俗活动。北方过年有什么不同?

受疫情影响,今年的春运注定与以往不同。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形势下,今年的春节与大多数人选择就地过年有什么不同?



改变 过去和现在

不回老家过年,但“年味”不能减。春节临近,很多留在单位过年的“上班族”选择提前给家人送些年货,也把自己的祝福和祝福送回家;很多在外地过年的游子,也会收到父母寄来的“家乡年货”。一次又一次,是亲情,是幸福。



(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送家人回家过年

湖北武汉,一个小伙子在快递站给老家的父母送年货。盒子里不仅有武汉的名小吃,还有两部新手机。他今年不打算回老家过年,就给父母换了新手机,提前寄回去了,也方便和他们视频聊天。据湖北日报报道,全省邮政快递包裹比去年同期增长74.5%。很多人选择现场拜年,同时把自己的感情和亲情送回家。



让父母年货智能化是大势所趋

根据数据显示,今年春节,人们购买年货的计划有了一些新变化。不能回家过年的年轻人,正在考虑“远程”给父母买年货。数据显示,在过去的30天里,手机、扫地机器人和智能音箱位列“90后”礼物清单的前3位,而父母最喜欢的年货是电脑、手机和对联。



不同的 新的和旧的

传统习俗

春节是中国的一个古老节日,春节的许多民间习俗延续至今。这些习俗包含了我们几千年来博大精深的文化,并代代相传-



祭祀厨房

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与中国的春节有着密切的联系。因为,一周后的除夕夜,灶神带着家族应得的吉凶祸福,和其他神一起来到人间。灶神被认为是天上诸神的向导。其他神过完年再升天,只有灶神会在别人的厨房待很久。迎神的仪式叫“迎神”,对灶神来说叫“迎灶”。一般在除夕夜拾灶,仪式就简单多了。刚换上新灶灯,在灶龛前烧香。





灰尘清扫

厨房祭祀结束后,我们正式开始准备过年了。每年腊月二十三到大年三十,我们民间称这段时间为“春节日”,也叫“扫尘日”。大扫除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叫“大扫除”,南方叫“除尘”。春节前扫尘是我国人民的传统习惯。





贴春联

贴春联是一个重要的民俗。春节前夕,家家户户都要贴上红色的春联。在一些地方,年画应该贴在门上和整个房子里。北方人过年多剪窗花,放在刚打扫过的房间里,给家里增添了不少新年快乐。



洗澡和理发

民间有句话叫“有钱没钱,剃头过年”。洗澡美发的活动多集中在小年前后。





年夜饭

除夕夜全家人吃团圆饭是一个重要的习俗。除夕的团圆饭也叫年夜饭。据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期,有年夜饭的习俗。有许多著名的年夜饭,从北到南各不相同,如饺子,馄饨,长面,元宵节等。,而且各有特色。



除夕守岁

除夕庆祝是新年最重要的活动之一,庆祝新年的习俗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的记载见于西晋周代的《方志》:除夕之夜,各方互赠礼物,称为“拜年”;酒邀,名曰“别老”;老少聚会,祝贺齐全,称为“分龄”;大家彻夜未眠,等待天亮,说“守岁”。

mmm官网





压岁钱

除夕夜,长辈会给晚辈压岁钱,因为“老”和“珍贵”谐音。长辈们希望压岁钱能辟邪避灾,保佑孩子平安。压岁钱可以在晚辈拜年后当众给,也可以在除夕夜孩子睡着的时候,由父母偷偷放在孩子的枕头下面。



放鞭炮

中国民间有句话叫“开鞭炮”,就是新年来了,家家户户开门第一件事就是放鞭炮,伴随着爆竹声辞旧迎新。

新年的习俗

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习俗逐渐被人们遗忘,一些新的习俗不断成长起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保持传统习俗的同时,会注入一些新元素,形成新的民俗。



看春晚

每年除夕,全家人聚在一起看春节,是大多数家庭的首选,也是萦绕在很多人记忆中的“过年”情结。

从1983年开始,春晚陪伴中国人度过了一个又一个不眠之夜,春晚成为了一种新的“守岁”方式。



[S2/]网上新年快乐

在过去,人们亲自去拜年,或者互赠新年贺卡。但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变迁,近年来,QQ、微信等社交工具成为春节期间的主流。



(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集福抢红包

随着时代的变迁,过年的方式也在慢慢改变,网上祝福活动这几年已经遍布全国。年味和新习俗弥补了人们对年味的期待,形成了全民狂欢。



绿色春节

烟花确实很美很热闹,但比起在人口密集的地方燃放烟花的危害,不值一提。近年来,人们提倡节日环保,不再在城市燃放烟花爆竹。



差异 南北



年夜饭:汤圆?元宵节?饺子?

汤圆和元宵,相信很多人都分不清。汤圆和元宵是南北的一大区别。

北方有“滚元宵”的说法,意思是将调和凝固的馅料切成小块,扔进盛满糯米面的篮子里进行滚制,寓意着新年的开门红!在南方,饺子是“包”的,就像饺子一样,馅包在皮里。另外,除夕夜北方一定要有饺子。近年来,虽然饺子在南方很受欢迎,但它在除夕的地位明显不如糯米和年糕。比如年糕是糯米做的,谐音就是“年年高”。



窗花:贴还是不贴?

窗花是贴在窗纸或窗玻璃上的剪纸,是中国古代汉族传统民间艺术之一。过去,在春节期间,北方和南方都在贴窗花。现在只有结婚的时候才在南方贴,春节一般不贴。

贴窗花在北方仍然很流行。在河北省,如果有人的家人在春节期间不在贴窗花,人们可能会猜测这个家庭是否发生了什么事情,这表明了北方对窗花的重视。





庙会?龙灯?各有所好。

庙会和龙灯虽然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但无论是在北方还是南方都很强调。北方的庙会一般在春节、元宵节等节日举行,也是我国集市贸易的形式之一。现在基本上已经发展成过年吃喝玩乐的主要场所了。

南方舞龙灯也是庙会的一种形式,相当于流动庙会。它集“舞狮、舞龙、划浮舟、跑竹马、踩高跷、鱼灯、蚌壳精”于一体,一到过年就挨家挨户跳。



春晚?除夕北方看春晚,南方看除夕。

春晚确实是除夕夜的一个重要节目,但随着很多南方人反应春晚北方味太浓(这也是本山大叔的贡献之一),再加上大部分南方电视台的年夜饭晚会都相当热闹和受欢迎,逐渐有人说“北方看春晚,南方看年夜饭”是新时代的新习俗。





短暂的分离是为了更好的重逢。

2021牛年春节,让我们用另一种方式,通过视频、电话,在同一时间、不同地点,传递和感受同样的亲情。

你在哪里度过这个特别的春节?

我相信,无论你在哪里,无论你能否回家,家的温暖和过年的仪式感将永远活在每个人的心里。

封面张勤综合新华社、重庆晨报等漫画杨士成。



【如有新闻线索,请向我们举报。一旦被采纳,将会有奖励。举报微信关注:ihxdsb,举报QQ: 3386405712】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