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冬奥会圆满落幕。作为对本次冬奥会的忠实粉,不论是科技与美感十足的开幕式,还是精彩的赛事,都让我不得不感叹,生在中国是一种骄傲!
在我们为国家队运动员夺得荣誉欢呼的同时,有那么一群“冬奥守护人”也同样值得被我们尊敬。
21日在新华社发布的《杨扬探冬奥》节目中,冬奥冠军杨扬向一群“冬奥守护人”表达了敬意。“我们为奥运健儿喝彩的同时,也不要忘记,还有许多人在幕后默默地付出,为冬奥会的有序、精彩推进奉献着自己的心血。”
比如,新华社摄影记者为了报道好高山滑雪赛事,记者们提前学习了滑雪技能,就为了能快准狠的抓住运动员们在赛场上的精彩运动瞬间;大到场馆网络搭建,到赛事电视转播,小到办公设备每个IT工程师都要协调,确保一切顺利进行,最终达到零失误的结果。
没有这些人在背后的付出,或许就没有我们看到的冬奥会这么如一规整的举行。
非常有趣的是,在《杨扬探冬奥》节目中,杨扬连线了一位“冬奥守护人”的代表——北京冬奥组委技术运行中心场馆IT实施经理王健,他的另一个身份是联想奥运业务总监,他分享了在今年冬奥会上的一些工作日常。
王健介绍,奥运会的技术保障工作有着极高的要求,赛事系统更是要求实现“零故障”,IT运维团队除了要克服场内外的低温环境,还要面临各种突发状况的考验。
别小看这些工程师平时日常的工作,他们所面临的考验可不小。
王健在接受杨扬采访中透露,“冬奥会开幕前,有一次位于张家口的场馆成绩处理机房测试出现网络连接问题,而那时恰逢缆车停运,我们的工程师在零下十几度的寒风中徒步爬上陡坡去处理设备问题。”他谈到的这个场馆正是雪如意,工程师们需要徒步爬上高达160米的陡坡。
新春佳节当人们与家人团聚时,张家口赛区的联想IT运维经理李弘鹏,为了要确保张家口赛区共计9个冬奥场馆的稳定运转,他在崇礼简易但又复杂的工作环境里也过了两个冬天,他跟女儿的见面方式,也只能通过视频电话。
说实话,这么大风暴雪,即使给我很丰厚的条件待遇,我都不一定会去。更别说在这么艰苦的环境里,还要面临这么多考验。不得不说,真是打心底的敬佩联想工程师的实干精神,默默付出,只为给到最好的场地设备。
如果说场馆的构造是身体,那么场馆IT的运转则是血液。他们的工作是确保冬奥会每一个场馆“血液”百分百畅通。所有奥运场馆都需要在IT层面流畅运转。谁能说,他们不是奥林匹克的参赛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