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纲的文笔到底有多强?看完这几首诗便懂了(郭德纲的微博签名)

在很多网友的心目中,郭德纲一直是“可以不上学,但不能不上学”的代表人物。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人对老郭有了新的认识。与第一眼看到的不同,郭德纲不仅仅是一个工匠。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对江湖规则的透析,都是独树一帜,与众不同的。

“相声、话剧、评书”是老郭自称的三大爱好,其影响力有目共睹。不过除了三大爱好,郭老师的文笔也是备受追捧的。以下是郭先生在不同时期、不同事件下创作的一些古诗词。借此机会欣赏一下老郭的文采。



一.

嘉宾燕京(郭德纲)

几个蜉蝣客在燕京,桑衣不荣在远方。

苦海里找不到慈悲,穷山洞里埋着大英雄。

这是郭德纲的早期作品,但不清楚有多早。可以肯定的是,当时老郭还没有成功。由于郭德纲1995年来京,第一句话中的“几年”应该是2000年左右。那时,郭德纲的心态和现在北方的每一个漂泊者没有什么不同。他离开了家乡,试图回到北京做一个好人。前两句简单来说就是:来北京好几年了,想家,但又不好意思回去,因为还没出人头地。



其中“蜉蝣”二字,反映了一个人在北京的渺小和孤独。最熟悉的出处,苏轼的《红墙赋》中写道“寄蜉蝣于天地,沧海一粟”,仍然是无足轻重的意思。

看着远处的桑树,“桑树”指的是父母在家乡种植的桑树和楸树,意为故乡。17岁的毛泽东外出求学,写下了父亲的诗《七绝,改西乡隆盛诗为父》,其中也用了这两句话:“孩儿立志背井离乡,不学成名,一去不复返。为什么要把骨头埋在桑田里?生活无处不在。”桑子在这里仍然意味着故乡。

诗的最后两句或多或少都在抱怨这个世界的不公,在教科书的老生常谈中,意思是野心难付。具体来说,郭德纲当时应该遇到了经济危机,没有办法找到解决办法。我只能感叹“一穷二白埋了一个大英雄”。所谓一分钱难倒英雄。



二。

大门的小路簌簌地长着绿色的苔藓,四处徘徊。

青牛莫发函关他,白马休来印度。

要以火明辨是非,在真真假假的基础上搭建高台。

如果你不怕眼前的贫穷,你就会竭尽全力。

郭德纲

郭老师写这首诗的时候德云社刚刚兴起,大概是2006年,2007年。也是郭德纲与同辈斗争最激烈、在京树敌最多的时期。老一辈的一些相声演员抓住郭德纲相声中的“三俗”点,猛烈抨击,召开座谈会批评。甚至扬言要去某地集体静坐,以示反对。在这种背景下,老郭创作了《七个节奏》。



确切地说,这首诗应该由郭德纲改编。这首诗的原版本出自唐代的《题经》。作者不详,有人说是唐太宗。不确定,但肯定是唐朝。

这涉及到唐代佛教和道教之间的一场斗争。你为什么打架?说到底还是为了讨皇上欢心,还是为了上香!打架的过程就是把两个门派的经书放在火上,看哪个经得起考验。最后道经化为灰烬,而佛经“火不燃,舍利明,螺线空盖。”

由此可以清楚第一联所说的萧瑟青苔之地在哪里,指的是燃烧的平台。对联讲的是佛道争斗。“老子骑青牛”“白马载经”指的是道教和佛教各代。掐脖子的过程也很简单,说明真金不怕火炼,但不是靠嘴就能起作用的,等你拔出来练一练就知道了。



《威廉》最初是郭老师创作的。“穷不怕”是相声的创始人,相声演员的鼻祖。尾巴看起来粗糙,但更让人心寒。相声没落了,所有的相声演员不但没有齐心协力挽救,反而更加不明是非,勾心斗角。真的是这个行业的不幸。

三。

鬼魅狂吼,恨雾,令人落泪。人是鬼,狗是贼,那你怪谁?高友都搬到哪里喝酒,骨肉朋友都到哪里做伴?粉红女郎已成残骸,三千食客忙着推墙。八宝山和你还有你一起哭!谁在骂人?谁在骂人?

郭德纲


郭老师的小品有元曲的味道,也像话剧。全篇一气呵成,节奏恰当,气势磅礴。内容很容易理解,也不难看出郭德纲充满了愤怒和不公。



的老师侯于2007年去世。但谁也没有想到,这样一个相声大师,一个表演艺术家,在他死后很多年都无法入土为安。导致这一结果的是当年轰动一时的侯遗产风波。由于的介入,侯的遗产之争一度成为最热门的新闻。遗产之争不仅打破了郭德纲和侯耀华的关系,也将郭德纲推到了风口浪尖。



舆论是公平的,女人是讲道理的,当年的舆论对郭德纲非常不利,舆论更倾向于侯耀华。毕竟,在中国这样的传统社会里,作为一个局外人,掌管着侯家的家事。从一开始,就有一种自然的社会谴责,所有人都认为老郭在干预或有其他计划。可以想象,郭德纲的压力有多大。而且这篇短文是那个时期写的,难怪有这么大的愤怒。



但是时间会证明一切。现在十五年过去了。郭德纲的绯闻越来越少,这几年已经没有了,大部分都是赞美。另一方面,侯耀华在这里众所周知,无需赘述。两人越来越接近自己的本性。而那个年代什么是真,什么是假,早就知道了。所谓“即使黎明,但在良心”。

四。

两只鸟翱翔空,林中大雁悲鸣。

鸟巢被阳光、露水等覆盖。

抬起头空呻吟,低头徘徊。

风雨犹在,老虎犹在。

郭德纲

郭老师的五言诗写于2010年8月。

2010年8月,熟悉德云社发展史的观众一定知道当时发生了什么。要追溯到10年8月5日,何和第一次向媒体公开宣布正式退出德云社。并声称这次退出不是轻率之举,而是深思熟虑的结果。



早在2008年,德云社的主要成员徐德亮就宣布退出德云社。徐德亮的退出对郭德纲没有什么影响,老郭后来也很少提及此事。他的退出对和造成的伤害应该仅次于他以前的情人对的伤害。毕竟与何有师徒关系,与德云社元老在此分道扬镳。

第一副对联中的“丧”字充满了苍凉。“双鸟翱翔空至”是指两个人退出风暴。对联两句,意在表明现在正是德云社用人的时候,但两人一拍地已愤然离去。颈对联还在和对联遥相呼应,表达人在茶歇后的落寞和孤独,低头伤心地仰望。



值得一提的是,尾联是点睛之笔。“风雨山还在,山还在虎后”,情绪瞬间反转。他们两个走了怎么办,德云社路坎坷,风雨飘摇怎么办。但是只要我不倒,德云社不倒,更好的东西更好的人才还会再来。“虎”和“鸟”在这里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个人觉得这是郭老师最霸气的一句话,永不倒下,对未来永远充满希望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

[/s2/] V

郭德纲的微博

如果你想变得富有和不朽,这不是我能决定的。

由我来决定是否正直。

山挡石,大江必向东流;

风雪霜霸,梅花依旧开在阳光下。

郭德纲

这段话无疑是成名后写的,也符合郭老师现在的处世原则和人生态度。细心的话可以发现,前两句是郭微博先生的签名。老郭自己也承认,在他四十岁之前,他什么都不相信,但是在他四十岁之后,他告诫自己,他应该尽力去相信许多事情。比如富贵荣华,郭老师的观点从来都是注定的。就像民谣里说的,“人无大志,但有自己的生日。”命运由天定,何必巧用机关。"



最后两句可以看作是郭德纲或德云社坎坷历程的总结。虽然山挡石,雪辱霜,但该来的终究会来。所谓大势所趋,没有什么可以抵挡。我们只需要迈出当下的每一小步,剩下的就交给上帝的旨意了。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