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为“财说得明白”原创,各平台转载均需联系“财说得明白”,获得授权
最近看到一款银行银行推荐的理财产品:每年存1万,连续存3年,就是3万块,第五年兑付34800元,利息4800元,怎么看这也是理财保险的套路,是属于银行混淆存款和保险理财产品的行为,我只能说不靠谱。
我们先来计算一下收益:
第一年存10000元,到期是存了5年, 利息是:10000×3.85%*5=1925元。
第二年存10000元,到期是存了4年,利息是:10000×3.85%*4=1540元(由于定期存款无4年期,仅取折中3.85%来粗略计算)。
第三年存10000元,到期是存了3年,利息是:10000×3.85%×3=1155元。
3万元三个时间存入,按定期存款利息约为:4620元;也与这款所谓的“存款产品”收益基本持平。
这款产品年化收益率约为 3.77%,在风险与收益成正比的角度来看,是属于风险相对来说较低的产品类型。如果能保证能拿回34800,即使买了也亏不了多少。
我有一些亲戚当年曾经选择过类似的产品,5万元存5年,当时说是到期后有1万元利息,算下来年利率也能达到4%。结果呢,最后只有6000元利息,算下来收益率只有2.4%。
银保产品真实收益率往往不超过3%,这一点应该有清醒的认识,不管宣传的多么好。
具体到这款产品,可以看做分别拿出一万元存了三年期、四年期和五年期存款,假设存款年利率都是X,列出如下算式:
10000×X×5+ 10000×X×4+ 10000×X×3+ 30000=34800,得出X=4%.
很巧合的结果,同样是4%的宣传收益率。那么到最后真的能拿到4800元利息吗?未必。
银行存款是保本保息的理财方式,结构性存款也好,理财产品也好,如今都不保收益。至于保险,实际依然是浮动利率,不会太低,但是宣传的往往达不到。
对比一些5年期的定期存款,这个收益率又略微失去了点竞争力。毕竟这个产品中途是没法退出的,即使客户放弃收益,想拿回30000本金,都是不行的,如果前期时间家里突然遇到事情要拿回来,也拿不回来3万元,估计只能拿回2万多。假若是拿定期,还可以放弃定期利息,把3万本金拿出来。
如果要与这款产品比较,现在银行有很多4.0-5.0%间的 90天、180天、360天的理财产品,都是很好的考虑对象。
投资理财,要考虑到周期性、安全性、收益性、流动性等维度,同时还要到正规平台去操作,过程中一定要认清风险,以免损失惨重。
财说得明白,把近期发表的产品评测文章整理出来,分成两类:如果追求资金安全,可以关注银行理财类产品评测,如果希望收益更高,可以关注基金评测类。只要私信分别回复"银行"或"基金"即可免费获得相关合集。
存款变保险经常被人诟病,最关键的原因无非三点:
1、虚假宣传,最初谎称年收益率能达到5%以上,实际低于3%;
2、到期后不一定能立即取出全部本金和利息,有可能再过几年甚至几十年;
3、着急用钱时不能提前支取,如果坚持要取,会损失大量本金,堪比炒股损失;
这是存款变保险的弊病,同样是银保类产品不可避免的缺陷。真实收益率偏低,预期收益率多数达不到,流动性太差,实在没有投资价值。
2019年自3月份至11月份,每月10号起都有国债发售,三年期国债年利率4%,五年期4.27%,还是每年付息,显然投资国债有更稳定的收益率,在复利下还能有更高的真实收益。
国债可以提前支取,只会损失一点利息,显然也比这种银保产品好得多。
如果信任民营银行,存进去最高能有5.45%的年利率,显然更是银保产品无法相比的。
对于银行代销保险理财产品,大家也可以换一个思路,即买银行理财产品+保险公司纯保险,这样的组合大部分情况下都比直接在银行买代销保险理财产品收益更高。
保险理财产品不同于银行定期存款,没有相关存款凭证,你拿到的极有可能只是一张保单。
而且每年存入10000元,需要连存三年,一旦你不能如期存入相应的资金,就可以视为投资人违约,想拿回全额本金的可能性非常低,更不要说五年后拿到34800元的本息了。
一旦发现被误导购买了银保产品,一定不能自认倒霉,在犹豫期内退保,是不会有本金损失的。
并且只要有相关证据表明你是被银行销售人员误导的,可以向当地监管机构投诉。银保监会对于银行的这种行为都是零容忍的,一定会还储户一个公道。
最后结论,多数银保产品不靠谱,不建议作为理财选择,如今理财方式很多,不要跟钱过不去。
想了解更多理财资讯,请留意“财说得明白”发表的文章,分享我15年投资的经验和教训。
关注微信公众号:“财说得明白”,还能看到更多的银行理财产品,基金产品的评测系列。还有购房方面的技巧分享。
下图是关注头条号后,后台的菜单,可以更方便看到近期的热文与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