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我的朋友圈被刷频了“美味七七破产了”、“美味七七倒了”、“美味七七网站关了”种种的讨论和评价如雪片般飞来.....“干生鲜,且行且珍惜”、“干生鲜电商,活着比什么都重要”.....
谁是美味七七?
或许,我们北方的行业人对这家生鲜电商平台并不熟悉,但江浙地区的业内人应该很了解。
由上海美味七七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创建的美味七七成立于2013年,是一家以生鲜类产品为主的电商公司,大本营在上海,目前市场也覆盖江浙地区,创始人团队有宓平等。
该平台与其他生鲜电商一样也受到风投的关注。2015年中旬,就获得美国风险资本的A轮投资,2014年5月又获得了大型电商亚马逊的B轮2000万美元投资,同时作为合作品牌上线了登陆亚马逊生鲜馆。
情况种种,可谓也是风生水起,谁都不会想到就这么突然地、悄无声息的倒了。有关倒闭的原因,据宓平介绍是因为股东之间的矛盾而导致发生了变故。
曾有媒体披露美味七七:该平台有超过20个国家的供应商资源,国内定点开发,定期推出特色产品,拥有总面积逾万亩的蔬果农场基地。在大本营上海建立了自己的中央仓储和冷链配送体系。
这种自建物流、仓储、冷链的重模式垂直电商平台如果没有风投的大量投入,一旦业务受阻,收支不平衡的话,在资金链上一定会出现问题,资金一断链,平台就要完蛋。
美味七七的倒下,留给我们业内人很多思考。有关模式的思考、团队的思考、平台的思考、融资的思考.....
生鲜行业为什么一直没有盈利,问题到底出在哪里?除了生鲜行业的标准化、物流配送的损耗之外,到底还有多少问题?美味七七的倒下,谁都不想布其后尘。
生鲜电商到底遇到哪些问题?
据统计,全国有将近4000多家生鲜电商企业。全国餐饮食材有3万亿的市场。2015年中国生鲜电商交易规模达542亿元,增幅为87%;预计2016年中国生鲜电商交易规模将达到913.9亿元,2017年将会接近1500亿元。
最近也传出很多生鲜电商平台融资的消息:“中粮我买网战略入股华南生鲜电商良食网”、“两鲜网融资2000万美金”、“易果生鲜C轮获行业最大融资”...这些利好的消息,似乎有让生鲜电商的创客们“晚上睡不着”,——兴奋的睡不着。
但,另据据相关数据显示,目前全国3000家生鲜电商几乎无一家盈利。表面上热闹非凡的生鲜电商为何实际经营起来会如此凄惨。互联网高级分析师,中国互联网诚信联盟副秘书长高泽龙一针见血地指出,“定位不准、成本过高、盈利困难成为拖垮我国生鲜电商的三座大山。”除了以上三座大山还会有哪些问题呢?
1、品牌的差异化的问题
品牌的差异化是生鲜电商的难以跨越的沟壑。笔者最近在看《如何打造脱颖而出的品牌》这本书。该书中提到,要打造脱颖而出的品牌需要挖掘“逆向品牌”、“跨行业品牌”、“敌对品牌”,企业做行业内不同角度和差异化的品牌。一个产品或者服务模仿太多,自然而然就会导致消费者麻木、品牌的差异化缩小,用户的举棋不定,更重要的是用户根本不清楚需要用那一个品牌或者服务。
生鲜电商行业何尝不是如此!做高端的生鲜电商全国有几十家,比如:易果生鲜、我买网、网易考拉。尽管他们采取自营或者代营的方式,但品类、服务都没有变。留给用户心中映像“这家是卖高端车厘子”、“这家进口的泰国水果”...
就品类或者服务上的做“加法”或者“乘法”,的确很难获得用户与市场的青睐,除非你的产品或者服务是独家。否则,用户随时会因为竞争对手其他服务被吸引。
因此,生鲜电商平台的创业者们一定要树立品牌差异化的思维,如何让自己的品牌与其他品牌与众不同。
2、平台模式的问题
生鲜电商平台到底是要选择重模式还是轻模式取决于什么?笔者认为取决于我们的差异化的服务。尽管生鲜行业物流、仓储、冷冻都很重要,但并不一定我们都要去事亲事为。互联网时代推崇什么?当然是资源整合。一个平台能做到多大在乎我们能快速把其他资源整合进来,并产生效益。因此,生鲜电商平台要抓大放小。做我们擅长的业务或事情。
如今在中国生鲜电商市场上形成了三大阵营:第一类阵营是以天猫、京东为代表的大电商平台生鲜频道;第二类阵营是以美味七七、本来生活网、沱沱工社、我买网、天天果园等为代表的垂直生鲜电商平台;第三类是传统超市O2O生鲜电商,例如永辉超市。这些生鲜电商平台里绝大部分是在做重模式,除了自己的发力品类、还耗资筹建物流、仓储、冷链一系列产业链的工作。这里有一点,这些巨头们的资金的确雄厚,可以确保平台经营、他们的投资时给自己服务做加法。但,对于一些生鲜电商的创业者们来说,重模式将是自取灭亡,任何一个“加法”或“乘法”,都会变成我们平台发展中的压力会负担。
笔者也发现:生鲜电商面临2个重要问题,第一个问题:重模式运作它的投资大,管理难度大,所以它的发展扩张比较慢一些;第二,轻模式运营的生鲜电商,它的缺点是难以保证客户体验,面临发展问题。
最近,笔者还关注到一家生鲜食材电商——天鲜派,专注服务于中小零售蔬菜商贩和生鲜店。这家电商提倡“轻模式”,建立蜂巢式服务点,并把服务点设立在市场附近,贴身售后服务有保证,同时免费配送到市场门口,这样降低了人物、交通费用。这种模式的好处减去了自己物流、冷冻、仓储等巨大的开资,把钱快速用到平台的运营和服务上。
作为生鲜电商,美味七七较重的自建网点运营模式拖垮了自己。或许,这也是主要原因之一。
3、创业者的心态
“居安思危,才能行远路”、“融到钱不是终点,而是起点”。有些生鲜电商的创客们四处奔波,目的在于“找投资”、似乎找到投资之后,就万事大吉了。其实,事实并不是这样。
作者创业者,要快速把融到钱投入到平台建设和用户服务上,为用户创造更加完善的服务体验。但这里有一点,融到的钱到底要不要用于广告投放的问题?笔者也做了一个思考,首先,这笔钱要做那些事情,我相信在投资人投钱之前就已经规划好了。如果平台和功能、服务发展很完善了,品牌建设应该是平台的重中之重,这是有必要花钱做大范围广告和推广。倘若,平台只是模式很好,但功能和服务需要完善的话,广告投放事宜暂且放一放,把有限的钱投入到完善服务和功能上。
也曾有媒体报道2014年,美味七七获得亚马逊B轮2000万美元的投资后就在大本营上海建立了自己的中央仓储和冷链配送体系,并且在2015年底曾在上海地铁站铺设了大量广告。其中这一块的投入导致美味七七倒闭的原因也是有。
我们还会看生鲜电商“血泪史”:曾瞄准深圳白领人群,在微信上售卖半成品生鲜的“小农女”不到半年被迫从2C转型2B+2C自提;曾经被誉为生鲜界“黑马”的“水果营行”,一年时间连开300多家实体店最后一夜关门;曾拿到200万元天使投资的社区生鲜电商优菜网沦落到150万寻求出售……
因此,创业者的心态和追求关乎到平台能走多远、能做多大。
生鲜电商前景美好,但道路充满了荆棘。生鲜电商的创业者们除了做好“随时会死掉”的心态,更要抱有“明天会更好”的憧憬。模式对了、心态正了,即使失败有有何惧?!(作者:李剑/农业行业观察创始人)
来源:农业行业观察 公众号:nyguancha 欢迎勾搭!
原创文章,欢迎转载 ,请标注来源和作者!
申请报道,联系微信:hero-fa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