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因奥密克戎停摆,期间闲来无事,重读了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昌黎先生的名篇《师说》。20余年后重读此文,感受颇深。文章虽然不长,但内涵却绵延深广,论点鲜明,结构严谨。
传道、授业、解惑。韩昌黎先生在开篇即言“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文章开宗明义,提出了师者的基本标准——传道、授业、解惑。这六字也成为了中华文明几千年来为师的基本条件,也是文明得以传承的力量。纵观当下社会,为何每次的学术不端总会引起轩然大波,为何每次的有损师表的行为都会引起舆论讨伐,不仅仅是因为老师光辉高大的形象让人们尊敬,更重要的原因是老师是文明的传承者。
上课的年轻老师
人生而好胜,孟子云:人之患在好为人师。其实,在我们的职业生涯中,每个人都渴求成长、渴求进步,每个人都可能成为别人的老师,做老师是让自己成长非常快的一种方式,也是最好的自我挑战,成语“教学相长”就是最好的解释。
但成为师者何其难。
何为传道?传道就是将事物的基本规律、基本规则、核心理念告诉你,是“道”层面的理念。传道是最难的,因为基本规律、核心理念看起来都非常的简单,正所谓大道至简是也,比如牛顿第二定律、爱因斯坦质能方程、薛定谔方程、1+1=2方程以及皮格马利翁效应、木桶原理等等。但说清楚却很难,格式塔心理学讲通过顿悟,即突然地理解实现对问题的重构进而实现解决问题。的确需要我们“觉”、需要我们“悟”,我们尝试用各种比喻、类比的方式。在生活中,“道”是可以起到照镜子、自我纠正的作用,是必然要学的,正所谓“有道无术术尚可求,有术无道止于术”。就知识而言,定义、定理、概念、关键词就是所谓的道。
何为授业?授业就是将做事的方法论告诉你。是“术”层面的,是可以拿起来用的操作方法和工具。很多时候我们喜欢“传道”却不爱“授业”,因为传道比较“简单”,告诉你就完事儿,剩下的就看人的悟性了,且没有心理负担,但授业却需要一定的实践经历,能够将实践经历升华总结成相应的方法论、操作工具却不是件简单的事情,并且还有“教会徒弟饿死师傅”思维陋习的影响。拿“教学相长”这个词来说,如果你要成为别人的老师,不仅需要掌握教授的准则、学习的基本规则,还要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如何证明自己把某个知识点真的理解了呢?如果我们能够把它用自己最直白的话让不懂的人听明白了,那就证明我们自己搞明白了。
何为解惑?解惑就是将你面对的困顿、迷惑一言一破之,是道和术兼具的。关于这一点,本人是有深刻体会的,距离高考还有五个月的时候,本人的成绩依旧还是非常落后的。在一次和班主任聊天的时候,他静静地听我讲自己的故事,我整整讲了一堂课时间,他中间没有插一句话,直到最后就简单地告诉我了两个字,从此之后,本人的成绩如同火箭一般直上云霄,最终让一个没有希望考上本科的学生最终考上了重点大学。除了这位老师的点拨之外,工作之后遇到的一个同事,他曾经问了我一个问题,为此我研究了将近五年的时间,直到现在对我还有非常深刻的影响。
水晶里的世界
常说出门遇贵人,这个贵人可能很普通,就是能够为你传道授业解惑的人。中华文明核心缔造者之一的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朱熹的《朱子语类》中有记“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之言,康熙题孔庙“万世师表”。如孔老夫子尚且如此谦卑,我们普通人怎敢好为人师呢?所谓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我们时刻以谦卑之心,看待世间的人、事、情。以学习之心,看待身边发生的一切。知识和道理是无用的,用才有用;觉到和悟到便有了真正的作用,正所谓只有我自己觉到悟到,才有可能做到,能做到的才是我的。
学习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欢迎各位朋友分享学习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