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兔子一年能生8窝,繁殖这么多。农民为什么不养兔致富?
农村如何致富也是大家一直在讨论的话题。农业发展到今天,虽然实现了科学机械化的耕作模式,但是农民从耕作中获得的收入仍然有限,这也是大多数农民选择外出打工的原因。
虽然打工的收入比农业高,但是打工的生活也舍不得农民朋友,亲人久别不是滋味。那么农业种植是不够的。兔子在养殖业繁殖很快,最多的时候一年能生8窝。养兔子能致富吗?
我也有过养兔子的经历。我身边有很多农民想靠养兔子致富。但是我身边没有一个养兔发展好的案例。即使养兔高于其他养殖业,为什么农民不养兔致富?以下是我个人的看法。
1、要有一定的养殖技术兔的品种很多,用途不同,有毛兔、肉兔、皮兔、实验兔等。虽然品种不同,但繁殖能力基本相同。母兔每年可产6 ~ 8窝,每窝产6 ~ 8只左右。今年一只母兔原则上能产40只左右。如果按照这个来算,确实可以获得可观的收入。
不过养兔子也是需要一定技巧的,养几只兔子也无妨。大量饲养时,饲养技术必须熟练,如饲料搭配、兔病诊断与用药、日常定期防疫、观察兔子最佳饲养期等。这些技术每一个都很重要,一步走错都可能造成巨大的损失。
2、日常饲养工作繁杂养兔子看起来不累,但是养兔子的工作很复杂,每天做同样的工作也很辛苦。以小规模饲养1000只成年兔为例,一天需要喂一两次,清洗一次,消毒喷一次,一天需要闲着。
如果加上打疫苗、配种、幼兔和哺乳期母兔的特殊照顾、成品兔的笼养分离,一个人基本上每天都没有休息的时间,平时也不敢随便离开场地。养兔子是这么复杂的工作,真的需要长时间考验一个人的忍耐力。
3、销售渠道不畅通虽然兔肉已经被大众接受,但是一些地方的销售渠道还是不太畅通,这也和农村“兔肉不上菜”的说法有关。大家还是认为兔肉不是正宗的肉类食品,生活中以猪肉、鸡肉等畜禽肉为主,所以兔子需要深加工后才能出售。
导致一些地方没有销售渠道,少部分养殖场销售更加困难。许多年前,我饲养了数百只兔子。兔子繁殖后,无处可卖,在集市上也卖不出去。最后分给亲戚邻居一起吃。虽然现在卖的不错,但是量少的时候还是有卖难的问题。
两年前在我老家山东菏泽,成品肉兔每斤最贵的时候卖到15元以上。当时村里有人开始养兔子。按照这个价格,养兔的利润确实还可以。但疫情发生后,兔肉出口受阻,兔子价格暴跌,直接跌到每斤5元左右。
兔子市场的大起大落也让很多养殖户深受其害,我村有些养殖户最后直接弃养。因为饲料价格上涨,肉兔价格下跌,市场销售依然不畅。养殖时间越长,损失就越多。
总结:基于以上四个原因,养兔技术要求高,养殖工作复杂,销售困难,市场行情波动大,利润低。所以在这么多风险下,即使兔子繁殖能力很强,一年能产8窝,农民也不敢轻易养殖兔子。有些农民不仅不能靠养兔致富,还会被拖累。还不如打工轻松挣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