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花语位于南昌市青山湖区南京东路。在这条满是花店的花街上,大都会花语以优雅时尚的店面脱颖而出——100多平米的店面,年营业额高达300万元。
谁能想到,最初的都市花语只是一个10平米的小花店,而创始人李小蓉却是借钱开店的。她是如何在压力下一步步完成华丽转身的?
“晚上7点到11点”然后去全国各地学习
2009年,李小蓉用8年花店工作经验和借来的钱,开了一家面积10平方米的城市花语,“更像一条走廊”。那时候,她一个人。“从筛选花、护理花、加工花,最后包装成花束,全部都是她一个人完成的。”"尽管你尽了最大努力,收入也只能勉强抵消开支."一是因为刚开业,顾客不多;第二,鲜花消费市场尚未兴起。现在回忆起那些年的那个寒冷的冬天,李小蓉记忆犹新。
幸运的是,她性格坚韧。每天,每个月,尤其是假期,她都在研究和介绍新产品。“如果我不会拍照,我会学着拍照。如果花的品种不好,我会想办法找供应商调货。那时候没有网络,我只靠实体店面做生意。只有慢慢积累客户,才会越来越好。每天早上7点开门,晚上11点关门”靠着8年的花店经验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两年后,生意有了起色,她如愿地扩大了店面。
2012年,都市花语迎来了转机,积累了一些老客户,品牌在当地比较知名。然而,竞争随之而来——同一条街上又开了两家花店。李小蓉意识到,单靠卖花束难以支撑城市花语,于是他开始拓展业务,招募团队。
2014年,李小蓉开始频繁出国考察,走访广、上、杭、深四地的品牌花店,深入了解他们的商业模式和市场趋势。此后,她参加了互联网创新训练营、领导力培训智慧训练营、花店线上线下培训和花店转型运营管理班培训。经过几年的学习和沉淀,她将线上线下的营销模式、配色管理、立体编排空、花艺摄影、花艺流行趋势、花艺课程培训融入到都市花语的运营中。
转型升级的三大策略
1。以高端定位推进花艺业务定制和个人量身定制。
推出定价300多元到1000多元的花礼定制,是升级都市花语的第一步。“花的品种足够多,质量好,才能吸引顾客,留住人心。”秉承着这样的理念,李小蓉会为鲜花四处奔波,遇到新品种就带回去养,了解它们的开放度和养护要求,认真记录它们的开放时间,然后推荐给客户。有时候,她会把店里没有的顾客需要的花记录下来,想尽办法去找,然后联系顾客去拿。鲜花的这种保障,让都市花语积累了很多日常客户。线上模式的开启也大大方便了业务拓展。近年来,花店的订单大多来自微信。李小蓉会详细记录每个客户的喜好和消费标准,让网络营销精准、准确、快速。
鲜花是花店的根本,质量必须有保证。花艺设计每年都会根据往年的流行款式和样品进行升级,加入当年的流行元素。根据不同层次客户的需求,都市花语的产品分为“面向大众50%,定位高端30%,引领高端潮流20%”。
都市花语还率先推出高档盆栽和绿植的年供应量,并提供定期维护和补植服务。“在我们店里购买的高档盆栽或绿植,花期过了或颜色变坏了可以收回,也可以安排人修理或补种,免收人工费和设计费,让顾客有美丽的花可以长久欣赏。”
二。免费参与花艺沙龙推广活动
2015年,南昌没有花艺沙龙,但游学回来的李小蓉知道这是一个很好的商机。因为她门面不大,就找了一家咖啡店,邀请她的地产经理、传媒公司负责人或者4S店铺的营销经理等VIP客户,请他们免费喝咖啡,然后带他们学习如何制作一份鲜花礼物。大概举行了六七次这样的免费活动,人们开始找她当花沙龙。都市花语的沙龙品种越来越丰富,现在少则一两家,多则每周三四家。
都市花语的花艺沙龙,包括艺术浮雕首饰、植物精油口红、中华长生花团扇、各种花篮等,在节假日特别受企业欢迎。目前该业务板块的收入已经占到花店营业额的第二位。
三。花卉软装专注于主要酒店客户
2015年,都市花语开始涉足软装业务,从学生花店的软装展示开始,通过朋友发布软装资料。慢慢地,软装业务的市场扩大了,拓宽了:大型酒店、影楼、影楼、生日、商业发布场所都开始融入都市花语的花艺软装。
李小蓉把软装生意交给了他能干的表哥,双方合作,不仅在南昌,而且在上海,现在上海还有城市花语的酒店客户。软装饰主要由永恒之花花艺设计、人造花花艺设计和绿色植物造景设计组成。去年营业额近百万,今年营业额近180万。
如今的都市花语已经达到了十几个人的规模,分工明确,有专门的微信客服和售后人员,每天开早晚会议。面对即将到来的春节市场,为企业定制的鲜花礼品和新年盆景已经进入打样准备阶段。
(本报记者霍采写)
声明:本文版权归中国花卉报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篡改,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如需转载,请提前联系此号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