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无锡市惠山区钱桥街道藕乐苑社区300号门5楼的陈阿姨最近逢人就夸:“社区装的这个电动自行车智能充电桩真的是太方便了,我接送孙子再也不用担心电动车没地方充电了。”隔壁楼的小陈也赞不绝口:“严寒酷暑我再也不用下楼断电了,在家就能通过手机操作充电断电,不出门就能实现支付,太棒了!”藕乐苑社区“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电动自行车智能充电桩项目一经落地实施,就赢得了社区居民赞誉一片,解决了老百姓最迫切、最关心的出行和安全需求。
近两年,随着社区电动自行车数量的快速增长,社区固有地下电动车库光线暗、信号弱、充电环境差、充电形式不规律、充电频繁,个别居民为图方便采取飞线充电或入户充电,这都大大增加了社区电气火灾安全隐患。为推行用电安全,又考虑到居民提出充电便利诉求,藕乐苑社区积极探索“智能充电桩进社区”的模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分类解决小区安装智能充电桩问题。
智能充电桩主要通过互联网+大数据为用户提供更便利、更精准、更高效、更省钱的充电服务。智能充电桩根据居民各年龄层的需要支持扫码与刷卡充电两种方式,其中扫码充电更受年轻人的欢迎,通过微信、支付宝小程序就能轻松充电、接收充电进度,并能远程操控提前结束充电、续充等。
在街道相关职能部门、社区“帮帮”议事团、社区居民代表、物业代表的前期地深入调研下,摸清社区实际情况,深入群众,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积极宣传,从便民化程度、安全问题等方面综合考虑充电桩设置问题,形成小区电动自行车智能充电桩设置方案。2021年3月,第一批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棚一经安装投入使用,就得到居民一致好评。社区冯阿姨竖起大拇指:“电动自行车终于可以不用推进阴暗潮湿的地下车库充电了,给我们提供了很大的便利。”2021年7月份初,因停车面积有限无法安装大型集中充电棚的地段,第二批总计20套独立充电桩也全部安装结束并投入使用,实现了智能充电桩小区全覆盖。
同时,社区物业定期对智能充电桩进行日常维护与检查,由第三方根据协议规定负责后续维护工作。社区及时督促第三方定期检查、维护充电桩及配套消防设施,保障安全,积极向社区居民告知充电桩使用规则和安全注意事项,并号召全小区居民共同监督、维护充电桩使用安全。
近年来,钱桥街道藕乐苑社区积极探索社区治理新路径,依托党建“红色纽带”品牌,积极打造为民服务项目。2021年,结合党史学习教育,藕乐苑社区开展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整治工程、宜居村美丽村建设工程也都在持续进行中,以群众急难愁盼为工作落脚点,确保群众关心的事情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切实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谱写为民办实事新篇章。
通讯员 惠萱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王娜
校对 盛媛媛
来源:紫牛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