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高速有限责任公司(成都宝马被“坑”!这个坑被填平后却无人认领)

近日,多个网络平台上出现了以“成都双楠大道出现‘獠牙大嘴’专咬过路车辆”为题的帖子,发帖称双楠大道上出现了一个直径为1米、深约20厘米的大坑,就像一张獠牙大嘴,多日以来无人过问、无人维护,坑周围也没有任何警示标志,不少过往车辆被“咬烂”,轮胎爆胎、车辆损毁。

目前,武侯区公路管理所工作人员已将坑洞填平。 成都商报记者联系多区县管理部门,对方均表示不在自己管辖范围呢。

路面张“嘴”咬破轮胎发生意外

2016年12月21日下午4点半左右,郝先生驾驶宝马车从市区到双流区,从三环至双楠大道江安河大桥桥头,刚刚驶过“成都—双流”界牌不到50米远,突然发现主道的路面上有一个1米多宽、20多厘米深的大坑,因为距离太近躲闪不及,郝先生的车径直撞进坑里,右侧两个轮胎爆裂,右侧前后门安全气囊以及顶部气帘全部弹出,车内右侧顶部以及车门覆盖件损坏。

“一点安全提示的标志都没有。”郝先生说,当时车上有两人,坐在副驾驶位置的人因气囊弹出时打在小臂上,肿了好几天。据郝先生回忆,当时自己的车速大概是在60码左右。报完警、换完轮胎,郝先生折腾到次日凌晨1点才得以离开。

“应该是12月才有的这个坑。”郝先生说,此前自己几乎每天都跑这条路,对路况很熟悉,12月跑得少些,哪知道就遇上这个事。而接下来的事让郝先生更是无奈,他向双流区政务服务热线、交通运输局、城管局,武侯区交通运输局、公路管理所反映该情况,却找不到该路段的主管维护部门。

31日,郝先生再次驾驶车辆途经该地,与路边摊贩闲聊得知,又有两辆车撞入深坑导致爆胎。

实地探访:坑已被填平 曾多次出现坑洞

1月3日,成都商报记者前往事发路段,发现该坑洞已经被黑色沥青混凝土填平,目测填补位置,坑大约有1.5米长、0.5米宽。但在入城方向的车道上,记者发现了一个稍小的坑,大约0.5米长。因为距离绕城高速公路入口不到200米,往来车辆非常多,不乏重型车辆,车速也较快。

“一大早就有人来填了。”在桥头摆摊卖水果的刘师傅对21日发生的事记忆犹新,“遭得有点惨。”刘师傅的摊位距离坑洞只有50米远,亲眼目睹了事故的发生,也证实了此后也有车辆因未避让坑洞而爆胎。但具体是哪个部门将坑洞填平,他也不清楚。

“开快了就要遭。”刘师傅说,这段路车很多,经常碾压导致经常出现坑洞。

多方查找 竟然无部门“认领”

随后,成都商报记者先后联系多个区县管理部门,得到的答复均是不在自己管辖范围内。

双流区交通运输局办公室工作人员回复,接到反映后,组织多个部门现场查看,一致认为应该是在武侯区管辖范围内。“以河为界,河这边才是双流区的。”该工作人员表示,江安河大桥属于双流区政府、成都市交委和高速公路公司合建,建好后一直没有确定管理权限,双流区交通运输局拟向市交通运输委去函,请求明确管理部门。在双流区交通运输局拟定的文件上,标注了“江安河大桥建好后,双流区和武侯区各占一半”的字样。随后,双流区市政设施管理所工作人员也表示,不属于自己管辖范围。

在向成都市交委查询得知,该路段应属于武侯区交通与市政设施管路局(后证实是公路管理所)管辖。

成都商报记者向武侯区公路管理所核实,一位姓华的办公室工作人员表示,查询了管理所的管辖文件,该路段并未移交给管理所,具体该哪个部门管理,自己也不清楚。但接到反映后,防止出现更多意外,已安排养护人员对破损路面进行填补。该所负责人陆长春证实确已安排工作人员修补并做好警示牌,同时回应,出事路段属于高速公路公司管养范围,2005年该路段修建完毕后,一直未移交,已向公司去函要求确权。

但四川川西高速公路有限责任公司绕西管理处监控中心江女士告诉记者,经养护科工作人员现场查看,确定出事路段不在高速公路公司管辖范围内。“那是地方主线路,不属于我们的收费广场,这点完全没有争议。”

成都商报客户端记者|于遵素

省高速公路运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摄影记者|王红强

编辑|韩冬梅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