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发少怎么调侃(年假已过半。我竟成了朋友圈最丑的)



朋友们,转眼假期快过半了。是不是心里一惊?!

俗话说,初一早,初二早,大年初三睡到饱。

虽说就地过年,但我依然没有睡眠自由。无数的亲朋好友发来贺电,却都在视频接通的第一秒发出了疑问:

“你谁?”

原因很简单,怪我年前烫了个头。

不过视频一圈才发现,我不是孤军奋战。

过年友军千千万,烫头大军占一半。

烫成功了,会悄无声息地换掉头像,并在朋友圈的九宫格 C 位放出一张绝美自拍。

烫失败了,会骂骂咧咧拿起卷发棒,缝缝补补又三天。

我发现,过年烫头这事,早就刻进了新时代年轻人的 DNA 里,牢牢占据着过年 to do list(待做事项)里的第一名。


为什么如此执着过年烫头?


这不仅是妈妈亲传的新时代家风,


(左边是妈妈,右边是女儿)


更承载着社畜们一年到头的梦想。


他们不再像平时油头,油脸,油刘海,和同事称兄道弟。



而是试图改头换面,用绝美大波浪/羊毛卷/法式烫艳压全场。



没错,这可能是你一年之内,唯一主动“卷”的一次。


毕竟,头上的事,就是头等大事。


嘴上说着没年味的年轻人,衣服可以不买,年货可以不吃。


但头,不能不烫。



Tony 伤你千百遍,一到过年天天见。


烫头,就是我们坚守年味的最后一道防线。



对年轻人来说,烫头简直是年前最 tough(难搞)的年终策划。


首先,烫之前你得找参考方案。

于是你熬了几个大夜,左手某音小某书,右手烫头失败组。

而一个成熟的烫头人在找到心仪发型后,还会提前做好心理准备。

毕竟,找参考的时候他们见过了太多的“世面”。

这是男生届的标杆:

这是女生届的代表:

稍有不慎,你就会顶着陈奕迅的发型,唱着陈奕迅的《十年》。

感慨自己从 20 到 30 岁,只经历了一个理发店。


正式进入烫头环节后,你发现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吃不上饭是常态,一连几个小时,烫头减肥两手抓。

你还得有非常人的忍耐力,上能忍耐头顶高温,下能膀胱收放自如。

赶上过年人多,你还必须披星戴月去烫头,把 Tony 熬到精神混乱。


还不能忘了时刻与姐妹保持联络,互相打气有难同当。


最后,一份年终策划的成功,往往离不开合适的乙方。

换言之,你得找到你的天选 Tony 老师。

众所周知,Tony 们往往有自己的艺术追求。

但过年不同于平时,他有他的想法,你得有你的坚持。

为工作忙秃的发际线得藏一下吧。

就算平时偏爱日系小清新,过年的你,也只奉行五字真言。

“不打薄,谢谢。”

为了逃过“妈见打”,发色得改一下吧。

于是,红橙黄绿青蓝紫都再也打动不了心如止水的你,唯有深色得你心。


最最最重要的,发型得有普适性。

毕竟相亲局,同学局,近亲局,远房亲戚局轮番上阵,稍有不慎黑照就人手一份,流传到明年春节。


于是,你和 Tony 互相折磨,你为烫头殚精竭虑。


但一通操作后,你会惊吓地发现:

头还没烫上,头发又少了几根。



但很不幸,尽管你努力了,这个年终策划还是常常会失败。


而失败的苦果,你只能自己吞下。


首先,你要接受自己的想象和 Tony 老师的手法毫无关系。


尽管烫之前,Tony 拍着胸脯向你保证:一定让你漂漂亮亮的!



然而烫之后,别人是韩国欧巴,你是于谦分谦。



别人是上海滩二姨太,你是上海二姨。



紧接着,一个失败的发型还会影响到你的生活。


手机的人脸识别失效了。



和亲戚视频通话社死了。



你试图补救,但收效甚微。


前一天还是摩登女郎,第二天就成了金毛狮王。



调侃直播带货视频

于是你终于明白,头发有他自己的想法,而有一种爱,叫放手。



与此同时,作为一次教训,烫头失败的代价往往不菲。


脱口秀演员李雪琴去年在过年前 4 天,花了 500 块钱理发。


剪完就一句话,“希望大家可以喜欢”。



说完给大家鞠了个躬,满眼写着“喜欢”。



朋友@aiko 烫完头付款,用信用卡刷了 1300 块。


第二天,这个价值 1300 块的发型,和同事 59 块钱买来的帽子+假发,撞头了。


甚至必须感慨一句,“(人家)还有很多不一样的帽子。



更离谱的,是你不得不顶着一个失败的发型,出现在各大过年场合中。


爸妈安排的过年相亲局,over。


“在我家楼下碰到了我们小区的保洁阿姨,

发型一模一样。”



毕业十年的高中同学聚会,over。


“他(暗恋对象)没和我说一句话,

问我闺蜜,她现在是不是不喜欢男的?”



最大规模的家庭聚会上,over。


“我姑说,我可不花钱染黑色,

然后又回头用鄙夷的眼神看一下我。”



你终于明白什么叫,不烫不死心,一烫,心都死了。


于是,你逐渐找到过年烫头的最终归宿——表情包。



至此,每个被烫出走的灵魂都在心里暗暗发誓:


“明年我绝对不烫头,绝不!”



但等到来年你再问,多半得到的回答是:


“下次还敢。”


烫头就是过年的 routine(例行程序),什么都不能动摇一个年轻人烫头的决心。


每年准时准点,宁可提前,绝不错漏。



还不能平平无奇,得是新年限定。


烫一次,就用尽了你积攒一年的勇气。


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烫。



毕竟不烫头,这年就像白过了一样。


失败了又怎么样?他们会把上一次的失败都化成下一年的经验教训。


会搭话了。

会卡时间了。


知道组团了。



烫头,就是年轻人死守年味的最后一道防线。


毕竟,只要我还在为了过年烫头,就不算放弃生活。


最后,我想起郭德纲送于谦的一句祝福:


“劝君更尽一杯酒,抽烟骑马烫花头。”



没错,朋友一生一起走,年年相约烫新头。


过年烫头成功,就是靚男靓女!


烫头失败,就是快乐靚男靓女!


撰稿:王雪琴

实习:Dealo

责编:丁丁


部分素材来源:b站@拉宏桑,豆瓣@一条盐树枝,@阿北歹我,@永日大王,@地下河,微博@镁铝酱er,@是种种不是虫虫

晚祷时刻:


再有人问你过年为什么要烫头,

你就回答,

“发型就是一切。”



新的一年,从头开始!

↓↓↓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