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匠字的工作室名字(两会网评丨读懂“小砌匠”走上“代表通道”的时代内涵)

16岁到工地学习砌墙,20岁获得世界技能大赛砌筑项目优胜奖,23岁当选全国人大代表……3月8日下午,95后娄底新化小伙邹彬作为湖南代表团的唯一代表,登上全国两会“代表通道”接受采访后,他的成才励志故事持续刷屏。(3月10日 红网)

农民工,初中没毕业,“95后”,“小砌匠”……这些看似很不起眼的元素,却为我们凸显了一位青年工匠的风采。现在,邹彬当选全国人大代表走上“代表通道”,对着全国媒体侃侃而谈,这种鼓舞人心的画面,出现在2021年全国两会,这无疑是社会对工匠精神的推崇。

《说文解字》里记载:“匠,木工也。”今天作为文字的“匠”,早已从木工的本义演变为心思巧妙、技术精湛、造诣高深的代名词。职业与职业没有高低贵贱的差别,但人与人却从来都有职业品质、专业精神的分殊。一个崇尚工匠精神的国家,一定是一个拥有健康市场环境和稳健人文素养的国家。

推崇工匠精神,弘扬匠心,绝不简单只是职工“工作认真”,产品“做工细致”那么简单。不同行业,对于知识和技能的要求不一样,但每一份工作都需要精益求精,每一个岗位都需要有匠心的人。

《庄子》中记载了一个“庖丁解牛”的故事。一个叫丁的厨师给梁惠王宰牛,手所接触的地方,肩所靠着的地方,脚所踩着的地方,膝所顶着的地方,都发出皮骨相离声,刀子刺进去时响声更大,这些声音都合乎乐曲的节拍。传说当然只是传说,但这背后对于技术精益求精的追求,却是中国历史上绵延不绝的一笔精神财富。

现在,“小砌匠”成为全国人大代表,这是国人对工匠精神的推崇,技能院校、建筑公司等越来越重视技能培养。以中建五局为例,以邹彬名字命名的“小砌匠·邹彬创新工作室”聚拢了一批经验足、理论强的技术骨干,大家一起相互交流,不断改进施工工艺和质量标准,提高建筑品质。

工匠们技艺精湛,凭的是敬业和精益,靠的是专注和创新。读懂“小砌匠”走上“代表通道”的时代内涵,重拾工匠心,重塑工匠梦,是助推时代进步的先决条件,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伟大复兴,需要更好弘扬和培育“工匠精神”,让更多“大国工匠”用智慧和汗水擎起发展大旗,在各自工作岗位上干出不平凡的业绩,奏响华丽的时代乐章。

带货直播工作室图片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