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gc是什么意思网络用语(人民网三评“种草笔记”之一:真实岂能随心所欲)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原创稿

出去吃个饭,内容社区拍胸脯保证美食推荐,一口吃完怀疑人生;网上买东西,业余博主分享好东西,让人对“买家秀”和“卖家秀”的区别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外出旅游,《种草笔记》中梦幻般的人间仙境,原来只是一层“鬼斧神工”的人工滤镜...如今,一些主打真实性、分享性的“UGC(用户原创内容)”平台,正在成为炒作营销软文的重点,不仅无助于消费者体验的提升,反而成为充满槽点的重灾区。

“种草”是一个网络流行语,其含义大致可以概括为:通过在网络上分享自己认可的信息来促进他人的认可。“种草”的流行源于很多人有货比三家再拿出真金白银的习惯,都想听听“有经验的人”的建议。瞄准这片互联网新蓝海,众多UGC平台在空之前激烈的电商竞争中异军突起,催生了过亿级的内容分享社区和消费决策平台。乍看之下,似乎这里每个人都能打捞出一些商品价格、使用体验、注意事项等颇有见地的内容。反过来,他们也愿意给别人提供真诚的建议和帮助。这种基于信任的信息分享、情感共鸣和社群互动,是UGC平台发展壮大的比较优势,也是其在网络潮流中立足的根本。

但是,真实是建立信任的前提,体验是粘性持续的关键。如果打着“高品质笔记”“高品质生活”的旗号,实际做的是商业营销和品牌推广的生意,那么受损的是平台的商誉,透支的是消费者的信任。“你喜欢看的《种草笔记》可能要3块钱一本。”“我只有60个粉丝,然后有人给我发私信问要不要接受推广。”“第一段用‘我’提高真实性,第二段突出卖点,第三段加深印象”...这些图片是风格化的,格式化的,模板化的。

平心而论,客观评价和主观评价是一对内在矛盾,很难严格区分内容分享和消费导向。但是,无论是“种草笔记”还是“种草换头发”,拒绝上当受骗是消费者的底线和红线。

互联网时代,虚拟信息越多,越有价值。当产品和服务质量不过关的时候,再高明的营销,再漂亮的滤镜,再多的言语都是徒劳。所以对于消费者来说,真假的选择从来就不是问题。“种草”是发自内心的,“拔草”是自愿的,只有真相不能为所欲为。

ugc是什么意思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