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视觉中国
文|剁椒TMT,作者| 24
"这年头卖库存衣服违法吗?"
“现在,在服装行业,预售衣服的时间比谁都长。你有15天,我就有30天,甚至45天。”
前阵子排骨主在淘宝上买春装。我以为48小时就能送到,没想到发货日期晚了一个月!搬到Tik Tok后,我发现Tik Tok的女装也走上了预售的道路,几乎所有的春装都是“45天发货”。
终于,几天前,我收到了衣服。我拿到的衣服质量一般,也不好看。我不得不生气地把它们退回去。我觉得自己像个傻瓜一样每天等了一个月。
回头看看淘宝和Tik Tok还没发货的20多件衣服,今年的衣服预售就妥妥的让我怀念春天了。
近日,新华社发表文章《调查揭露网络名人服装店超长预售》称,预售每次持续七天至一个月,“预售不告知”、“预售期内商家取消订单”、“超出预售时间发货”等现象涉嫌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
在小红书上,#讨厌预售#的话题有568.9万的浏览量,引起了很多网友的共鸣;在Tik Tok,“抵制超长预售”的声音此起彼伏,包括冉高明在内的众多kol纷纷表示反对。
请输入标题。
为什么预售时间越来越长?超长预售是服装行业在“去库存运动”下的宿命?
消费者:“网购60天,商家告诉我没有生产”
小红书博主“美肉丸”的经历,或许代表了千千万万消费者对“春小姐”的心声。
“这几天杭州天天都是晴天。我想在网上买一些裙子。过几天我要出去看樱花。拍照会很不错的。在淘宝看了一轮,选中了一条仙女裙,马上下单。下单后,我想象着自己下周穿着仙女裙在花海中畅游,但是一个星期过去了,我才发现,3月6日下的单,到3月21日才发货。
我就想,既然这个不送,那我就买个更优雅的,直接显示3月26号才送。我没有放弃,又拍了一张抹胸。这个订单没有显示预售,拍了六天,但是我就是不发货,也没说什么时候发货。
现在只能坐在家里等着自己的裙子做白日梦,幻想着有一天自己也能穿上这条裙子当姑娘,可是两个星期过去了,我一条裙子都没收到,甚至连一块布都没收到。"
七霸说的辩手冉高明在Tik Tok发布了一段视频:“我理解商家不想积压商品,但是我2月份买的毛衣显示4月10号之前发货。这是什么意思?你是货真价实的羊毛,还是缺我这种蠢羊毛?”
事实上,预售早在去年就已经蔚然成风。
师傅身边的实习生小霞,去年秋天来京,只带了两件抓绒棉衣,正好在双十一预售。她订购了一件刚刚获得融资的服装品牌的羽绒服,但直到1月份小霞的实习结束时,她才穿上那件羽绒服。
原来,等了2个月后,客服回复她说面料有问题,羽绒服还没生产出来,要换一件同价位的衣服或者退款。于是她毅然选择了退款,带着一波举报进来了。这种“立冬了羽绒服还没到”的报道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热议。
“工厂面料达不到大概率产量,这是商家的借口。”做服装品牌的朋友Penny告诉屠夫,除非商家用进口面料,因为疫情收不到,所以进口面料成本高。通常情况下,卖出尽可能多的订单是没有用的。大多数品牌主要是国内现有的面料,但商家只是没有做足够的衣服。
商家:“我们损失了几百万现金,从此只做孕妇装”
回到实体经济繁荣的时代,成熟的服装品牌在春季就开始定制秋冬面料,在夏末之前根据市场预期定好现货。
如今,大量品牌走上了“小订单、快反向”的轻量化道路,借助电商平台,先卖后产,满足定产需求。在杭州很多工厂,夏装可以从100件起做,按照商家预定的订单排期。
这样的预售最早出现在原创设计师品牌和“三坑”品类(汉服、Lo裙、JK裙)。这些产品产量低,成本高,商家很难大量备货。
然而,2022年,预售几乎已经成为网络名人中大部分店铺的标配,t恤、吊带、连衣裙甚至一些整版衣服,很多都只是预售。
“预售肯定会引起消费者不满,降低转化率,但比起库存的损失,我宁愿选择降低转化率。”
这个观点来自资深电商人士的老话。
在他看来,高库存是服装品牌的一座大山。拉夏贝尔等很多服装品牌的没落也是因为库存。
三年前,老严也遭遇过“清查”。当时他是一个年销售额上千万的淘宝卖家。几个月内他输掉了所有的钱,还欠了一百多万美元。
当时老话囤积了价值上百万的羽绒服库存,但是网店有一双鞋一起卖出了问题,因为产品上的一个LOGO被某品牌投诉卖假货,平台处罚后库存的羽绒服全部积压。
投诉人老严是意大利人。老阎当时飞到北京,用他一生中学到的所有外语和他交流。经过一番解释,意大利人相信他没有卖假货,但规矩就是规矩。老话说,你只能把所有的货清给做完货的商家。
“我只能承认失败。以后做衣服的时候可能会做比较标准的产品,比如孕妇装,看重舒适度,不看重款式和风格,过季就可以卖了。”
老话说,现在的服装品牌不敢做现货。除了库存,还有多种原因: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回报率的大幅提高。
2014年刚入行,淘宝女装退货率不超过10%。现在Tik Tok的女装常年退货率在50%到60%,淘宝也在30%左右。不做预售,光是退货就能碾压很多服装店。
而且和以前强调标准品和基本款不同,《网络名人》的女装设计变化太快,几乎每个季节的时尚元素都不一样。通常网络名人模特的寿命只有一季,过季几乎很难卖出去。
第二,同行跟风抄袭现象普遍。
虽然一些热门的网络名人店双十一的销售额往往是几个亿,但是有可能在新品发布后的几天内,四季青批发市场、淘宝、1688都会出现大量的仿制品,往往会导致原店大量退货。
以一件大衣为例,正品599元,上架三天后可能卖出500单,但很快市场上就有仿制品,299元一件,五天后500单可能还剩100单。
第三,现场发货需要店家展示大量的钱,店主不可能每一笔钱都提前备货。
“如果在直播间只播几个型号,会导致老粉丝的流失,因为老粉丝今天看你播这个型号,明天也一样,就不会再看了。Tik Tok等平台的爆款鉴定周期很短,商家真的不敢蹲。”老阎解释说:“店越大,新款越多,也就是说他们没有成本做现货。”
更重要的是,许多商家无法控制Tik Tok等新平台的流量。也许一个普通主播的言论违规,会导致一天只卖50件衣服卖200件。
相反,爆款产品也很难提前预测。所以商家通常会不断取样来测量直播间的流量。如果有爆款产品,他们会向工厂下单。
店铺欺负顾客,还是服装行业的宿命?
不过话说回来,就算行业有很多困难,难道所有的风险都应该由消费者来承担吗?
以退货率的处理为例。直播间卖了1000块,商家大概只下了500块,因为预售45天相当于“用户冷静期”,单机退货率高,商家要把退货率考虑进去。
如果退货率低于预期,就没有货可用,只能用各种理由搪塞消费者,甚至让用户等不了一年。
反之,如果退款率高于预期,则会出现预售商品积压,库存在下一季度被清理。
这将会发生。收到衣服,过了季节,吊牌还没剪,但是店铺已经开始五折清货,货到了就贬值。
这类商家无疑将预售规则玩到了极致,将资金和库存风险全部转嫁给消费者。
如果是第一个没有实力做现货的小品牌,可以原谅,或者以“众筹”的心态支持;但很多时候,这只是网络名人品牌的一个“大店霸”。
“有些女生买衣服真的是冲着网络名人里的流量去的。网络名人会觉得,凭自己的流量魅力,让消费者等45天,消费者都愿意等,我凭什么准备现货?”直播从业者阿查说。
关键是,预售越来越火爆,商家却不会有什么损失。
我本以为退货率会影响店铺权重和品牌形象,但你可能没注意到,退货时间分为七天无理由和质量问题,大部分消费者都会选择七天无理由。即使不能,店家客服也会刻意引导,避免质量退货。所以不会影响发货和店铺口碑。
在新华社此前的报道中,有律师建议电商平台设立具体的监管制度,对预售商品的价格、期限、质量、退货条件等进行明确规范,处理商家单方面解除合同背后的“违约”和“虚假宣传”问题,并设立投诉渠道,对多次被投诉的商家给予一定的惩戒措施。
幸运的是,一些平台已经尝试做出改变。
比如在拼多多,如果预售持续7天以上,商品就不会先在平台展示。此前,Tik Tok淘宝也有一个简短的规定,即预售商品不优先展示。
很多品牌为了维护自己的品牌口碑和粉丝粘性,一直在尝试做预售和现货的平衡。
其实Penny是小红书的个人博主。她的土豆店铺都是个人原创品牌服装,现在是小红书个人土豆店铺销量Top2。虽然刚刚开始,但是Penny出于对品牌的信心和对粉丝能力的理解,还是会准备一些现金,尤其是当季款。预售时间最多15天左右。
某服装品牌负责人告诉剁手族,供应链管理的核心有三点,预测、安全库存、快速反转能力。抓住这三点,就能有效降低生产和商品成本。
未来,订单需求的碎片化肯定会加剧。如何准确预测,快速反应,将成为服装品牌的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