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家声称100%中奖,不支持退货。
■一家“盲人快递盒”店一个月卖8000+。
■新快报记者开的网店
■快递网点的快递回收箱
■快递盲盒卖家宣传页
新快报记者亲身丈量,揭秘“快递盲箱”背后的生意
单个“盲人快递箱”的利润率可高达350%
体验销售“快递盲盒”
一个“盲人快递箱”能赚空房多少利润?
新快报记者冒充专门销售“盲人快递箱”的电商平台商家,发现单个“盲人快递箱”按照29.9元30个的规格销售,不含运费,销售一单的利润率最高可达350%;就算我们卖9.9元/3台,利润率也能有127%。开淘宝店的门槛也很低。只要一个身份证+一个电商平台账号,就可以开店铺展业,开店成本几乎为零。
新快报记者尝试打开这家名为“快递盲盒”的网店,填写产品信息、产品价格、产品图片等基本信息后,和其他商家一样,可以在平台上进行快递盲盒的销售。
解决了销售渠道,就开始解决货源问题。新快报记者发现,在倡导低碳环保的大背景下,很多快递网点都在开展快递纸箱回收行动,“回收纸箱”摆放在网点门口。这些回收的快递包裹成为了“盲快递盒”的来源之一。
“如果没有损坏的纸箱,我们将保留它们供自己使用。如果有破损的纸箱,我们就当废品卖。”广州天河云柯路快递网点负责人告诉新快报记者,正常情况下他们每天能卖出三箱“快递盒/袋”,价格可以随意给。
《新快报》记者当天以总价5元的价格,购买了这家网点回收的三箱“快递包装箱/袋”,其中快递包装箱108个,快递包装袋224个。其中,快递单上有收件人等重要信息的包装箱86个,包装袋193个,即5元购买的“快递包装箱/袋”中,有效包装箱/袋279个,平均成本0.025元/件。
同时,记者找到了马克杯、水杯、湿纸巾、钥匙扣等小礼品的批发渠道。某电商平台上,单价0.01-5元不等。运费方面,500票以上、平均重量1000克以下的物品,省内报价可低至2元/张。因此,制造一个“假快递”的最低综合成本仅为0.025元(包装箱/袋)+0.01元(小礼品)+2元(运费)=2.035元/件。需要注意的是,“单一快递”的获取成本更低;算上运费,“刷单”获得一份“假快递”的最低成本仅为0.02元。
按照最低成本价,以“9.9元三个包裹”的规格为例,包括运费在内,销售三个盲盒的最低成本仅为2.06元(0.02×3+2=2.06),每单利润空为7.84元(9.9-2.06=7.84),单盒。如果按照“30包29.9元”的规格销售,包括运费在内,销售30个盲箱的最低成本仅为2.6元(0.02×30+2=2.6),每单利润空为27.3元(29.9-2.6=27.3),一单“快递盲箱”
每个“盲人快递箱”能赚多少利润空就看卖家怎么卖了。记者注意到,在电商平台上,“快递盲盒”多为“一个卖”或“按斤卖”。比如9.9元有3个,29.9元有30个,188.8元/个,33.3元/斤等等。“29.9元30”的规格只需要放一些便宜的商品;按照“188.8元/件”的规则,需要放一些比较值钱的物品。
“这种29.9元30个包邮袋的盲人快递盒,肯定没什么值钱的东西,大多是一些纸巾、钥匙扣之类的。”一位资深卖家向新快报记者坦言,东西放得越差,卖家能赚的钱就越多。据其透露,仅卖“快递盲箱”一项,他一个月就能收入四五万元。
视角
“快递盲箱”应寻求合法生存空室。
迎合大众好奇心的“快递盲箱”正在迅速蓬勃发展,但任何商业活动都不能脱离法治。
“肯定是不合规。”针对目前市场上的快递盲盒交易,广东和邦律师事务所律师肖晋阳告诉新快报记者,与有潮的盲盒对盲盒内商品类别的界定不同,快递盲盒销售者如果不告知消费者商品类别以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要求的商品基本信息,如主要成分、生产日期、有效期限、检验合格证明等,直接与消费者的知情权对立。
“对于无人认领的快递,国家也明令禁止倒卖。”肖晋阳说,根据《快递暂行条例》第四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验视他人快件,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私自开拆、隐匿、毁弃或者倒卖他人快件。
再者,取自他人遗弃或遗忘的包裹,盲目的快递盒也可能对消费者的个人隐私造成威胁。“无论无人认领还是被买家退回,所有包裹都有个人信息,包括姓名、电话和地址。回收这些包装的商家在第二次销售时,无论是否重新包装,都有泄露这些个人信息的风险。”肖晋阳强调。
此外,“快递盲盒”还可能涉及一些过期食品、药品等特殊商品,作为盲盒销售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中国人民大学助理教授王鹏向新快报记者指出,如果快递盲盒中含有过期食品,可能会对消费者造成损失和损害,后续赔付也没有保障,从法律角度侵犯了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
但从经济角度来看,快递盲箱可以盘活长期无主的快递,迎合年轻人的市场趋势,会有一定的市场空。“有质量问题的商品不应该重新进入市场。”王鹏表示,快递企业作为销售者,应该尽到管控义务,打开长期闲置的快递箱,识别哪些货物不应该流入市场。
“快递盲盒作为网络交易的特殊产品,目前不具备产品的基本特征,不符合产品质量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业内专家杨达卿表示,快递盲箱消费是基于盲目赌博和信息不对称的心理。这种交易不是基于理性的消费需求,不创造社会价值。
他认为盲盒经济是一个新生事物。“快递盲箱”如果发展成基于特色营销和商品价值的交易,或许有其合法的存在空。
提醒
快递单不刮会泄露个人隐私。
如果“快递盲箱”如卖家所言取自已退回或无人认领的快递,且卖家不知道盲箱内的商品类别,则卖家存在明显的主观过错,会损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再者,并不是所有类别的商品都适合做盲盒。比如“快递用盲盒”也可能涉及药品等特殊商品,如果作为盲盒销售,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因此,消费者要有风险防范意识,保持理性的消费观,不要抱着投机心理购买“盲目的快递盒”。同时也要注意索要并保留发票等购物票据,经营者的广告信息等。作为事后维权的证据。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要及时与经营者沟通协商。协商不成,可通过向市场监管部门、消费者协会投诉或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等方式维权。
需要提醒的是,“快递盲箱”也可能对消费者的个人隐私造成威胁。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建议消费者在收到快递后,及时将写有姓名、电话、地址等个人信息的快递单撕掉或刮掉,再进行处理,防患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