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的种植技术(春耕不误农时,中药材如何科学种植?做好以下7个技术措施)

一、提早翻耕整地施肥

为了防止春耕期间节后集中外出劳动力造成的劳动力短缺,以及江西省早春阴雨天气造成的播种困难,建议在晴天及早翻耕土地,清理耕地中前茬作物遗留的植物、杂草、塑料薄膜、棚架材料等,结合开沟整地,根据不同中药材的需肥特点和土壤肥力状况施用底肥。有条件的话,可以用塑料薄膜覆盖,或者干脆用旧薄膜等覆盖,避免雨淋。大型基地建议在年前的旱季和雨季提前准备使用。要“宁等苗子,不要坐等苗子”。



二、提前备足春耕农资

春耕是集中播种和种植其他作物的时期。为缓解大面积播种用工难、晴天少、农资采购难等生产问题,建议春耕农资,如种子、苗木、化肥、农药、基质栽培土、塑料薄膜架料等。,种植所需的应提前准备,生产用的农机具应及时购置或修理。特别是要准备足够的生产用种子和种苗,及时检查生产用种子或其他无性繁殖材料是否存放好。

三、适时集约化保护地育苗

抓住机遇,优化基地专用苗圃区。有条件的可以选择或增设温室、小拱棚等相应的育苗保护设施,在设施内整理床土或铺设专用育苗基质,形成育苗床,配合温室、小拱棚等小气候温、湿、气、光调节技术,营造适宜集约化育苗的育苗环境。中药材的营养繁殖要适时进行,如鱼腥草在3月上旬带根茎,金银花在2-3月,菊花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杜仲在早春芽萌发前。



四、抢晴天大田播种定植

江西春天雨水很多,但是春天没有晴天。气温稳步回升后,种植户要利用晴天及时播种、定植,同时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沟排水,防止田间积水造成烂根、掉苗、死株等问题。如遇长期阴雨天气,无法播种或幼苗太老无法播种,雨停后或阴天土壤潮湿时,可通过种植孔撒干土或基质抢播播种。栽植栽植后要及时检查田间出苗率和成活率,对缺苗、死苗要及时补植补植。

五、开沟排水防烂根死苗

江西春季阴雨天多,要及时清理空主沟及周边沟渠,防止积水,容易导致烂根死苗,尤其是低洼地,尤其是根茎类药材,使雨停后沟渠内的土壤表面没有积水。



六、谨防倒春寒低温冻害

江西早春时节,往往容易出现晚春异常低温天气。农民要养成提前跟踪咨询当地天气预报的好习惯,做好相应的育苗和田间生产防冻技术方案。如遇晚春天气寒冷,可采用双层小拱棚地膜覆盖或大棚小拱棚、草帘覆盖等多层覆盖。有条件的可以利用加热电热丝或其他保温加热措施进行人工保温加热,保证苗木不受冻害。田间生产可采取延迟播种、干种直播、大苗栽植等多种措施,防止晚春冷害的影响。

七、及时松土、追肥保增产

春季播种或种植的中药材,一般需要除草三次,苗期根系较浅,要经常除草,保证田间无杂草。结合中耕除草,直播要进行间苗、定苗,查苗补种。中药材在春季发芽后生长迅速,对肥料和水分的需求量大。结合中耕除草,根据每味中草药的生长习性和收获部位,确定追肥的种类和用量。在施用农家肥的基础上,优先考虑茎叶生长,适当增加氮肥用量。茎叶和全草类中药材应以有机肥和氮肥为主,根、花、果类中药材适当增施磷钾肥。



前一年秋冬种的周期短的药材,如白芷、夏枯草、车前草等,第二年早春就会长绿。开春后,随着气温和地温的升高,应抓住这一有利时机进行追肥助绿,可增产20%以上。

大多数根茎类药材随着春季地温的升高而开始生长,尤其是2年生以上的,如太子参、元胡、延胡索、半夏、白术、黄精、防己等。为防止冬季根系冻伤,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进行保护,如覆草、培土、冬季灌溉等。立春前后,适时松土、晒根、施肥,有利于根系生长,清除草根,防除杂草,还能保湿防虫。早春翻土可提高药材产量20%以上。

药材的种植

作者:张首文,博士,教授,江西中医药大学中药资源与民族医药研究中心学科带头人,南昌市农业技术协会会员,江西省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