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在线旅游,作者|周,,编辑|子夜
失踪已久的ofo用热搜证明了自己还活着。
近日,据相关媒体报道,ofo自行车共享APP推出了一项名为“拉好友帮你退押金”的新活动。活动显示邀请好友越多,退押金越快,押金上不封顶。
自2014年成立以来,ofo经历了前几年的高速发展,一度成为资本看好的明星企业。然而,随着2018年资金链出现问题,ofo陷入了消费者追讨押金的危机。
截至目前,虽然大部分被ofo拖欠押金的用户已经对其退押金不抱希望,但还是纷纷对ofo退押金的“骚操作”表示不满和吐槽,甚至有网友表示“难道我还要坑朋友退押金吗?”
带着这种担忧,ofo在今年7月初被曝出青岛子公司被注销后,再次“喜欢提”上热搜。
Ofo被热搜退押金活动,截图来自新浪微博。
事实上,ofo陷入资金链断裂危机后,也做了一些自救,比如卖自行车共享车体,试水虚拟货币,微信官方账号接收广告,成立小鹿购物返现等。然而据在线旅游了解,这些商家有的已经倒闭,其余的则处于被消费者投诉的困境。
作为购物返利的载体,ofo自行车共享APP依然使用“自行车共享”的名称和熟悉的配色和logo,,但打开APP后发现其内容与自行车共享业务长期没有任何关系,甚至在很多安卓应用平台上都无法搜索到这个APP。
除了APP,在线旅游,通过浏览,看到ofo官方微信官方账号也在本月初发表了一篇文章,虽然看起来还在运营,但相同的是,其内容基本都是一些与共享单车无关的营销文章,官方微博甚至从2019年8月2日就没有更新过。
从APP和微信官方账号的行为可以看出,“ofo共享单车”已经名存实亡。
以前还是有很多消费者想让它真正复活,退还押金。现在,可能没有人再抱有这种希望了。只是没想到未还的押金被ofo重新用作引流工具。
目前ofo的烂摊子还没解决,除了几十亿的用户押金还在拖欠。根据在线旅游的说法,ofo还面临着债务和众多判决文书。
从偶尔引起热搜的动作来看,ofo早已是满身疮痍。能持续多久?
01 ofo退款活动,押金真的会退吗?
“我想要回我的押金。我需要朋友的帮助吗?”
ofo用户方耀表达了她对在线旅游押金退款活动的质疑。在她看来,ofo向用户退还押金是一个自然的、无条件的行动。“我看到这个活动的时候,觉得不可思议和可笑多于愤怒。”方耀这样说道。
不是没有愤怒,而是这种情绪被时间冲淡了。据方耀介绍,她是在2016年开始使用ofo共享单车的,因为那时候她大学刚毕业就开始工作,街上很多小黄车成为她上下班的主要交通工具。
当时的ofo,虽然在“彩虹大战”中,也是风头正劲。
天眼调查数据显示,2016年,ofo仅用8个月就完成了A-C轮融资,投资方涵盖金沙江创投、经纬中国、真格基金等知名创投机构。已经成为资本宠儿的ofo,也把总部搬到了北京中关村租金最高的写字楼里,风光了一段时间。
ofo前几年的部分融资信息,截图来自田燕。
没想到,一年后,ofo开始没钱了。因为当时软银的掌舵人孙正义口头承诺的18亿“救命钱”没有到账,与摩拜单车合并失败,次年年初,ofo开始传出资金链断裂、大规模裁员的消息。
方耀作为用户,也能感受到这种衰落。据她回忆,从2018年开始,街上的ofo不仅变少了,街上仅有的几辆小黄车保养也大不如前,很多车扫码显示无法使用。
“当时看到这一切,我一开始选择相信ofo,因为我用的时间比较长,对这个品牌也有信任和认可。但随着ofo的情况越来越糟糕,我也在2019年初申请退还押金,至此我开始了漫长的追讨押金之路。”方耀这样说道。
现在,方耀在押金退款排名中仍然排在第5011547位。等了很久,她已经渐渐放弃了退押金的想法。“就跟交学费一样,但我真的没想到,ofo还在搞这种荡妇运营,而且明显不想退押金。”她这么说的。
押金退款队列的详细信息,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为了证明这一点,在线旅游尝试通过下载APP来体验。根据麦琪的资料,这款APP的运营主体为北京百锁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百锁”),这家公司的法人为ofo创始人戴威。
但在线旅游在小米手机应用商店搜索ofo APP时,发现根本找不到这个APP。随后,在线旅游在应用宝、宽等安卓应用平台搜索时,并未找到。
在搜索引擎反复搜索,尝试多个下载链接后,终于完成了ofo APP的安装,但就在准备注册登录时,APP提示新用户无法注册。这并不奇怪,毕竟它的APP是去年下架的。
但在线旅游使用老用户手机号的验证码登录时,发现无法收到验证码。尝试用多个老用户手机号登录后,登录成功,进入ofo APP页面。
据一些媒体报道,早在几天前,“拉好友退押金”的活动入口就被放在了APP首页的推荐位置。然而,周一上线旅游并登陆后,发现原本在首页的活动入口已经不见了。
这个活动入口已经正式放在了APP底部导航栏的“赚钱”标签里。根据活动页面显示,主要有两个任务,分别是“邀请好友帮你退押金”和“奖励好友下单”。
ofo“拉朋友退押金”活动页面,截图自ofo自行车共享APP
在两个任务名称下,可以看到简单的任务介绍。前者是“好友越多,退款越快,不封顶”;而后者则是“只奖不补,最高奖励为采购金额的40%”。
随意点开一个任务,可以看到介绍:“好友接受邀请后,组队成功。活动期间,TA通过ofo退货跳转到第三方平台购物,你们都将获得平台奖励的购物提成,自动打入你们的账户。”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在任务规则的描述中,写的是活动时间为2019年12月25日至2020年3月25日。这可能意味着,即使有些用户为了拿回自己的押金而参加这个活动,最后的结果也是拿不回押金。
ofo“拉朋友回押金”的活动规则,截图自ofo APP
事实上,ofo这种看似退押金的活动,其实也不是第一次作弊了。
早在2018年,ofo就与网贷平台PPmoney合作,共同推出还押活动。据了解,当时ofo指示用户一键升级为PPmoney新用户,并约定以100元成功将ofo的99元押金升级为PPmoney的特定资产。
升级成功后,特定资产默认借给PPmoney新手福利,享受8%+8%历史年化利率的新手福利。锁定期为30天。锁定期满后,用户可以申请退出,成功退出后获得原存款及相应利息。
然而,这一活动推出后,很快遭到了用户的投诉和声讨,被认为是“ofo的部分用户押金被转化为P2P投资”,随后这一活动被宣布下线。但事实证明,这样的行动只是一个开始。
一年后,ofo推出“天天还押金”功能,引导用户在自己的APP内消费,获得押金返现。据测算,如果用户想用99元返现押金,需要花费近1500元,商城的价格明显高于其他平台。
不出所料,这个活动以用户的质疑和抱怨告终。之后ofo并没有放弃,才有了现在能看到的拉朋友退押金的活动。就在前两天,这个退款活动中还有一个“10元专项充值”的任务。ofo方面表示,用户在APP内充值10元,可以立即退还2.5元。
Ofo的下线“10元专项收费”任务,图远南方都市报
然而这个任务在一些用户的声讨中被送上了热搜,之后就从活动页面消失了。
“在法律层面上,定金本身的约定是必须无条件返还的。如果ofo破产,将作为破产债务处理,平均赔付以公司资产为限;如果ofo不倒,你应该按照约定退还押金。这样一次次欺骗消费者,把用户变成营销人员,是不道德的,也是违法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潘鹤林对中新网表示。
就在这一系列还押活动的背后,还有一个隐藏的事实——ofo,已经不是以前的ofo了。
02 ofo告别自行车共享后靠什么活下去?
在黄色的底色上,黑色出现“ofo”三个字母,由这两部分组成的app曾经是很多消费者手机里的常备软件之一。
时过境迁,虽然现在ofo APP的一般图标风格并没有太大的变化,只是在图标底部出现了“退钱”的字样,但是它的内容却发生了一点变化,以至于很多用户都不再熟悉,甚至很陌生。
“最近回ofo就想看看押金。打开APP看到首页的那一刻,我有点怀疑自己是不是开了ofo。”ofo用户张爽对在线旅游这样说。在她看来,现在的ofo APP更像是一个网购电商平台,与自行车共享无关。
的确,在线旅游刚打开ofo APP的时候,和张爽的感觉一样,就像打开了一个购物平台。
ofo APP打开后,不再是自行车共享中与租车相关的页面,或者说没有这类内容的踪迹。反而有各种各样的词会出现在电商平台上,有秒杀专区,有大额返现,有满减优惠券。
Ofo APP首页,截图来自ofo APP
在这些词下,也就是电商平台上常见的商品流向,我们可以发现,在线旅游的商品品类相当齐全,不仅有纸巾、沐浴露、牙膏、洗发水等日用品,还有鼠标、充电器、水壶等电器、数码产品,或者方便面、香肠等食品。
在APP首页的导航栏中,还可以看到平台的所有产品类别,可谓品类繁多,包括食品饮料、家用电器、生鲜、酒类、书籍、汽车用品等等。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商品的销售并非基于ofo APP。只需点击一款商品,点击商品详情下方的“立即购买”,就会出现跳转链接,提示是进入JD.COM商城还是直接跳转到JD.COM超市。
如果你仔细看商品流向的介绍,还可以看到几乎每件商品的价格上都会有一个JD.COM的小图标。据在线旅游了解,除了JD.COM,ofo APP还实现了与唯品会的入口链接,换句话说,APP中展示的部分商品来自唯品会。
在app ofo中,除了链接JD.COM和唯品会的商品购买入口,其实还有一个自营的电商购物平台——有货鹿。当我们打开这个平台时,我们可以看到有许多类别的产品,其中没有JD.COM或唯品会的图标。
据了解,有货鹿是ofo在2019年开始探索的电商业务。一开始这个业务只存在于APP钱包页面,通过APP引流,有一些交易订单。几个月后,这种电商业务跑出一定盈利模式后,整个ofo APP页面也进行了大幅改版,将库存小鹿的入口放在了首页。
因此,随着JD.COM、唯品会等第三方电商平台的进入,以及自营电商业务的开展,ofo APP成为了一个导流电商平台。虽然每次打开ofo APP都会弹出一个小窗口提示你扫码骑自行车,但其实和共享单车是没有任何联系的。
ofo APP中的“扫码循环”弹窗,截图自ofo APP
这种与自行车共享的分离也发生在ofo的其他官方渠道。
通过梳理在线出行,ofo已经使用了两个微信官方账号作为其官方发声渠道,分别是“ofo bike-sharing”(现更名为“ofo共享单车”)、“ofo共享单车订阅号”、“ofo共享单车官方”(后更名为“黄哥有话说”)。
第一个账户主体是西宁惯性矩贸易有限公司,根据企业调查,该公司为ofo的运营方北京拜洛克全资所有。“黄哥有话说”的账户主体是东厦大通,隶属于北京百洛克关联企业;“ofo共享单车订阅号”的主体是ofo运营主体,北京和klock。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这三个账号中只有“ofo共享单车”微信官方账号还在运营,“黄哥有话说”是搜索不到的。“ofo共享单车订阅号”最后一条推文停留在2019年3月8日,此后再无更新。
虽然“ofo共享单车”微信官方账号仍在更新,但其内容与自行车共享无关。整个账号的推文基本上都是营销号和标题党推文。随意点开任何一条最近的推文,可以在推文开头看到课程导流入口,扫描代码导流二维码,就会到一个微信官方账号,名为“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
点开这个微信官方账号,可以看到其内容是一些具体课程的导流推文,包括一些理财课程、英语口语课程、养生课程等。课程的基本单价在9.9元到49元之间。再看北京声声无尽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声声无尽”)的账户科目。
通过企业调查和查询,从股权穿透可以看出,其也是由ofo的运营主体北京拜洛克全资拥有。
北京声声不间断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股权渗透,截图来自企业调查。
除了APP和微信官方账号,同样是ofo官方语音渠道的官方微博也没有发出任何声音。
翻阅一下可以看到,ofo共享单车官方微博的最后一条微博还是在2019年8月2日,当时发布了一条关于“ofo共享单车5元/辆回收”的辟谣声明,此后再未更新。
目前所有对外渠道中,ofo只运营两个渠道,APP和“ofo共享单车”微信官方账号。这两个运营渠道与单车共享无关,已经成为ofo电商业务和课程业务的主要导流渠道。
ofo急需流量,这两年为了引流,提现操作层出不穷。
根据麦琪的数据,本月21日,ofo自行车共享APP苹果手机下载量有明显上升趋势;百度指数数据显示,当天以“ofo单车-共享”为关键词的搜索量也迅速上升,而这种上升正好对应了ofo APP推出“拉朋友退押金”活动的时间段。
App ofo iPhone近一个月下载量,截图来自七麦数据。
或许,正是有了这个变现渠道和一系列带“还押”的引流操作,陷入困境的ofo才得以存活近两年。
03 ofo能为自己延续生命吗?
不可否认,ofo还在泥潭里。
调查数据显示,截至目前,ofo运营主体北京klock已被限制高消费两次,分别于去年8月26日和12月2日发布。此外,其公司于2019年3月25日被迫破产重整。
终审案件(指无财产可供执行,法院暂时终结执行程序结案,发现财产后继续恢复执行的案件),北京百洛克被执行对象总金额为114.64万元,未履行比例为70.59%。
北京klock终审案件详情,截图来自企业。
这样的法律风险也发生在与ofo有关联的企业身上,甚至更严重。
通过搜索可以看到,ofo共享单车小程序正式版的运营主体是东夏大通,曾经是“黄哥有话说”微信官方账号的运营主体。调查资料显示,2018年10月19日前,公司法人为戴威,后变更为陈。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27日,东峡大通被法院列为失信被执行人43次,被列为历史被执行人335次,被限制高消费275次。
最终案件方面,截至今年9月28日,东厦大通已有260件,涉及执行标的总金额61624.78万元,不履行比例高达95.49%。这个执行额几乎是克洛克的530多倍。
这些公司之所以有这么多的法律纠纷和风险,大部分是因为ofo拖欠了很多供应商的款项。
一位ofo供应商内部人士曾对AI财经表示,2018年ofo出现财务危机时,有不少供应商私下沟通,打算提起集体诉讼,推动ofo破产,在清算阶段尽早履行债权。
据中国裁判文书网消息,2019年1月,顺丰开始在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法院起诉ofo,申请冻结ofo共享单车在招商银行账户的1375万元存款,原因是ofo拖欠交通费。顺丰解释:“我们对ofo的催收属于公司正常业务货款催收流程,我公司在多次催款无效后才依法提起诉讼。”
2019年6月,因东峡大通“无法清偿到期债务,且资金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明显缺乏偿债能力”,ofo供应商天津飞鸽车业发展有限公司将其诉至法院,申请破产重整。
东峡大通被迫破产重组,截图被公司查。
除了拖欠供应商,很多ofo用户还在等待退还押金。
据腾讯科技多家媒体报道,截至2019年年中,ofo排队退押金人数已超过1500万,待退押金总额为15.84亿元至31.84亿元。据《中国消费者报》报道,等待退押金的人数已达1600多万。
面对供应商和用户的欠账,虽然戴威在去年7月31日的微信朋友圈透露自己升级为“奶爸”,表示要“努力做一个好奶爸”,但他也已经成为“限制消费令”的“代言人”。
据企业调查数据显示,截至今年4月28日,戴威本人已38次成为限制高消费的关联对象。
虽然ofo APP及其官方微信官方账号还在经营一些电商业务和课程业务,但在如此庞大的负债面前,可能只是杯水车薪。
通过看黑猫的投诉可以看到,有很多消费者投诉ofo APP的押金不退,包括投诉“购物退押金”活动,意思是“我不想在APP里买东西,只要押金。”
至于ofo的自营电商平台fawn,这样的投诉也层出不穷。根据黑猫的投诉,很多消费者投诉这个平台,要么是“买的货不发货,商家看不回来”,要么是“余额不能用来支付,欺骗消费者”等维权信息。
关于库存鹿的一些投诉,截图来自黑猫投诉官网。
现在无论是发起一些“背对背”活动引流,还是坚持做电商等业务,ofo都很难为自己续命。毕竟这些动作的基础是用户会信任ofo。然而,随着押金退还的拖延以及一系列欺骗用户的行为,很多消费者已经对ofo失去了信任。
“我真的很后悔当初是ofo的用户,后来甚至相信了ofo。”方耀在采访结束时对在线旅游说。
随着时间的推移,像方耀这样的用户可能会越来越多,也没有人指望ofo的小黄车会再次出现在大街上,关于ofo自行车共享的一切都随风而逝。
(应采访对象要求,方耀和张爽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