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贷每月21000元,房贷还30年。”
在字节跳动健身房猝死的员工万万没想到自己会死在28岁,更没想到自己留下的房贷会逼着妻子回老家生活。
借一段时间的钱,在火葬场还贷。
虽然负债不应该被妖魔化,但很多人认为房贷、车贷是资金的合理运用,花坛、信用卡等信贷产品也是有金钱观底线的,但很少有人能意识到这条线始终在被考验。
超前消费、行业缩减、投资失败、欺诈、家庭疾病...无数的意外,随时等着把谁的生命拉向失控。
通过互联网字节查看猝死员工妻子的聊天记录
尼尔森《中国年轻人债务状况报告》显示,18岁至29岁的年轻人中,86.6%的人在使用信贷产品。
这个数据听起来有点夸张。如果扣除使用花呗、信用卡等信用产品但按时还清的人数,年轻人中实质性负债的比例为44.5%。
换句话说,将近一半的年轻人处于债务失控状态或处于债务失控边缘。
正是这些人,催生了“骗子联盟”——一个加入只是为了退出的豆瓣群。
“不管是什么原因让你陷入债务,欢迎你加入这个群打卡还债,慢慢让你的存款由负转正。大家一起努力,早日退团吧!”
这个债务人互助小组,在某个月,所有新海报的债务总额超过1亿元。
2020年双十一前夕,“骗子联盟”冲进微博热搜,引发了关于年轻人债务问题的热议。
一年多过去了,欠债的人并不会随着热度的消退而减少。今天,5万多人聚集在这里,像抓住最后一根稻草一样抓住无数“前辈”的经验总结,试图让失控的生活重回正轨。
#1
债务人
“贷款即将完全过期,我正遭受……ing……”
发帖人罗母在事业单位工作,月薪9000,却背负189万债务。
这笔债务包括7家银行的135万贷款,9家银行的20万网贷和34万信用卡贷款。每个月的利息很快就会超过他的工资。任何一家公司只要降薪,就完全是雷霆万钧。
2017年,P2P风暴浪潮拉开序幕。直到2018年端午节,被曝迅雷的P2P机构从13家增加到264家,涉案金额达到1000亿,其中560万由洛木投资。
他几乎把家里所有的积蓄都投入到这个集资骗局中,甚至为此借了几十万的外债。情急之下,他开始做副业“回血”,不断被踩在微信生意和虚拟币的坑里,然后又遇到疫情,资产无货可卖。
罗很着急,但帖子下面的评论很平静。
第一条评论写着:“吃喝玩乐睡吧,什么都不用管,反正也补救不了。”
现实中像洛木一样,没钱还,甚至连生存都无法保障。除了各方协商,申请延期,做好被起诉的准备,能做的不多。
而且在群里,189万的数额也不是特别大。
哈哈,他是“骗子联盟”里的“研究员”。在群里热搜了一下,他统计了一下新成员的帖子。
2020年10月30日至11月30日,588人贴出了自己的债务贴,欠款总额17724万。
最低的可能是两个同学,分别欠430元和500元,最高的是婆家负债600万。
“超前消费和游戏”是新会员负债的主要原因,其次是“创业、破产、投资失败”,以及“炒股、期货、原油等”导致的负债。属于第三类。
#2
"受害者"
小鱼儿是超前消费的受害者。最初的网贷从几百块钱起步,滚到了现在的27万。
四年前,小鱼儿刚谈恋爱,出去玩,逛街买东西。她开始网贷。刚开始还能很好的平衡,但随着结婚买房,她开始借钱,负债高峰时达到4万元。
后来,随着她的工作变得正规,挣的钱也多了,她开始膨胀。夫妻俩几乎不在家吃饭,在任何一家网络名人餐厅吃饭。到了2019年,她统计了一下,自己欠了6.8万元的网贷,但即使是这个数字,也没有成为她的压力。
但是后来,疫情来了。受工作影响,房贷压在她头上,但小玉还是大手大脚花钱。直到去年6月,她的债务翻了一番,短短半年时间,就达到了27万,这是一个她还不起的数字。
图片来自时代数据君
转贷是高级消费的绝佳伙伴。与信用卡和额度审核不同,近年来盛行的是路网贷款和小额贷款。
网贷的广告里,摇摇晃晃的农民工借钱升级阶级,40岁的包工头父亲借钱给女儿办生日会。但是,这些借钱制造美好假象,已经偷偷中标了。
群里一条评论抱怨网贷平台:“这两年消费主义盛行,尤其是今年的疫情(2020)。可见这些平台是急于让你花钱的。”
一旦你接受了这种“好意”,不还钱只能逾期,各大平台“迫不及待抢”让你还钱。
许多团队成员都遇到过暴力或非法收集问题。
有些人会在帖子里用很多缩写,比如xyk(信用卡),wd(网贷),cs(催收)...不知道是为了躲避网站审核还是这辈子的伏地魔。
“不是闹钟每天叫我起床,是催款电话,不是闹钟每天阻止我偷懒,是催款电话。”
飞飞遇到了奇怪的代收,当时明明没有订单,快递小哥却来取件。开门后,代收人通过快递小哥的手机给她发了最后通牒——因为飞飞黑了代收电话,代收人提交了有她地址的送货单。
这件事让她恍然大悟,她不知道自己的地址是什么时候被泄露的。从此,她再也不敢给陌生人开门了。
她形容那段时间是“睡在悬崖边上,翻个身都能让你掉下去。”
#3
新手和老手
为了在巨额债务和暴力的压力下生存,50498人在群里死记硬背法律条文和金融知识,分享管辖权异议申请模板,交流谈判技巧,互相提醒花园合同中那些不会被注意到的条款。
但它们的敌人不仅仅是“催狗”,还有那些闻风而来的“渔夫”。
上次热搜之后,群里出现了一些“钓鱼贴”。
“还好有APP,不然每个月都还不完信用卡。”
像这样的发帖人,一般都是骗债务人的骗子。表面上看,他们帮你还债,实际上,他们能让你的债务从一万飞跃到十万。
所以,除了会计技能和还债经验,群里还有一些“反诈骗岗”。
“骗子联盟”的成员大多已经成年,但在消费和金融方面,他们仍然像一群手无寸铁的小学生,在闹市里挥金如土。
前期消费的浪潮,网贷广告的炒作,社交、生活、购物app……排队等着借钱给你...
有时候只是一个错误,就能导致人生完全失控,就像蝴蝶效应一样。
很多人离家独立很久了,但是逾期了还是不知道怎么办,也还是不确定什么时候跟家里人表白,只能当个“学生”,在群里学习,谈心,求助。
两三年后,他们不一定能还清债务,但一定会成为骂“讨债狗”的老手,直到收麦子。
幸运的是,肖是小组里的“老手”。
她发的一系列帖子:“反通讯录爆炸”“文字问答合集”“谈心理问题”都是管理员提炼的,评论都是新人求助。
一些经典帖子
她没有详细讲述自己的故事,只提到自己早就过了“挖新坑填旧坑”的阶段。
群里也有一些像肖吉星这样的人。他们熟悉什么样的催收可以投诉,什么样的套路是骗局,什么样的情况下可以维护自己的权益,技术娴熟的让人心疼。
就像片名来源的漫威漫画电影一样,这些“老兵”是一群“消极”的敌人,他们拿起一切能找到的武器,对诱惑他们的消费主义和网贷进行报复,要求暴力报复,也对过去的自己进行报复。
#4
购物者
在“骗子联盟”里,人们把成功还清债务称为“上岸”。
大家的目标都是把钱还上岸,重新掌控自己的人生。
虽然欠款总额能过亿,但这样的聚集地几乎没有老赖,或者说老赖不会进入这个群体,大部分债务人暂时没有能力偿还和处理。
很多上岸的人在离团前都会留下一点“遗产”,有时候是很详细的经验笔记,有时候是去过的人的一句忠告。
兰楼前两天成功登陆,她在最后一个帖子里写道:
“再见,女士们,先生们,我能给你们的启示是远离渣男,永远不要借钱给男人或担保别人。
女人的霉运通常是从爱男人开始的!提升自己,做好自己的事业,多存点钱,永远未婚不育,从此只爱自己!"
另一个下船人单还债5年了,还有5万多的债务,今年8月份全部还清:
“事实上,损失远不止这笔钱。我简单估算了一下中间损失的利息。如果不是这五年掉进这个坑,我现在至少有近40万存款...这辈子都不会借一分钱。”
在他的留言区,有人留下了这样充满希望的评论:
“我现在一心打两份工挣钱,争取上岸。我晚上不失眠,睡得很香,也不掉头发。”
随着纸币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财富成为账上的数字,明星逃税上亿,现代人的金钱观逐渐被搁置。
但是赚钱会改变一个人的金钱观,欠钱还钱也会。
在《骗子联盟》中,我们可以看到绝望的一面:因为“对金钱和金钱观念的误判”,陷入了一个深坑,想要把一切搞定。
也能看到希望的一面:面对巨大的压力,依然保持正能量,不逃避,积极规划自己,积极还债,积极生活。
当你退出群体,回到现实,你会发现:
四天前有个网友说今天股票亏了八万,然后发了12个郁闷表情包。
三天前,艾伦因逃税被追缴,罚款1.06亿元。
两天前,债务人联盟增加了129名新成员。
或许,在这群“失败者”中,我们比碎片化、悬浮化的现实更能看清世界的真实。
参考资料:
中国年轻人真实的债务情况是怎样的?
豆瓣集团-债务人联盟
本文的创作团队
作者|崇山
规划|打扮
编辑|崇山
*图片来自互联网,如有疑问请联系。
你有没有因为什么原因越过「借贷底线」?
欢迎留言分享你的经历,故事或者金钱观。
让我们用故事品味生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