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位金融行业“大佬”在微信群里的裸辞以聊天记录的形式疯传,惹得网友一阵叫好。今天原本用自己照片做微信头像的“大哥”换成了其他图案,想必是受了风波的影响,用自己的照片很丢人。
无法想象当事人口中的儿子在学校是怎么度过的。
图片来自互联网
记得微信刚出“发送聊天记录”功能的时候,我们都觉得方便,一目了然。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微信聊天记录成了网上吃瓜的素材来源。
一是明星隐私曝光导致其名誉受损;后来父母之间有了“爱恨情仇”。这些聊天记录不仅暴露了一些丑恶和负面的现象,也深深地困扰着当事人,尤其是当事人的亲友。
图片来自互联网
图片来自互联网
这种现象铺天盖地,几乎每天都在发生。
你可以观察一下,是不是以前群里聊天的朋友都变得沉默寡言了?当你自己编辑聊天内容时,你是否变得措辞谨慎,小心翼翼?因为谁也不想成为明天网聊记录里的“八卦主角”,供人自娱自乐。
微信群里有上百人,有不了解详情的陌生人。确实需要谨慎发言。但是因为这个现象,大家开始害怕私聊。
前几天找了一个无话不谈的好朋友,问了我一些她的隐私经历。以前我们总是开诚布公地谈这件事,从不隐瞒。没想到这次她要求打电话谈谈。我立刻意识到她有所防备,对“泄露隐私”充满了担忧和恐惧。
她是一名人力资源人员。之前和考生微信聊天的时候,她说了一些欠考虑的措辞,被考生发到了网上。这件事严重影响了她的工作,她自己也对别人有很大的不信任感。
在这个电话里,她明确的告诉了我她害怕我泄露隐私的原因。挂了电话,心情很复杂。我不断说服自己对她保持理解和尊重,但在感受到多年朋友的“不信任”后,我很难过。
这种交换聊天记录的现象,确实有揭露“黑暗内幕”的作用,但仔细想想,每个发送聊天内容的人,都必须对群友、好友有极大的信任,才可以表达自己赤裸裸的真实。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在这些不太忙着看热闹的“实诚人”中,潜伏着许多“定时炸弹”。他们把别人的真诚当成玩笑,恶意地传播。
我无法想象经历过隐私聊天记录曝光的当事人会如何表现,对他人的信任会崩溃。也许他们一辈子都会如履薄冰。
疯狂的互联网让人们的信任感变弱。便捷的沟通方式是拉近了距离还是远离了关系?
网络成了虚拟的公共房间空,大家在公共房间空都需要小心,以免引起争论。更重要的是,对于未经证实的聊天内容,不要轻信谣言,也不要传谣;对于可能伤害他人(尤其是未成年人)的聊天记录要更加谨慎。
微信聊天记录可以揭露一些危害社会的黑色内幕信息,同时也捍卫了每个人的基本隐私权。
谨慎对待微信聊天,谨慎对待聊天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