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酒馆因招募未成年人成立“气氛小组”而被判侵权
淮安中院判决全国首例酒吧侵害未成年人权益民事公益诉讼案。
□本报记者罗莎莎
□本报通讯员赵大伟
通过建立微信群,邀请未成年人免费喝酒带气氛,招募未成年人到酒馆打工。许多未成年人深陷其中,身心受到伤害。1月11日,江苏省淮安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淮安市人民检察院提起的涟水微时光酒馆及其经营者李某某未成年人保护民事公益诉讼案。法院判决该酒馆立即停止招募未成年人和接纳未成年人进入其经营场所,并在省级媒体和酒馆社交经营账号向公众道歉。
据悉,此案是全国首例酒吧侵害未成年人权益的民事公益诉讼案件,也是全国首例法院和检察院同时向涉案未成年人父母发出家庭教育指令令的案件。
经查,2020年10月以来,涟水微时光酒馆(列为V党酒吧)通过建立微信群,以免费提供酒水为由,招募附近未成年学生,由他们建立“氛围群”,带动酒馆内人气。此外,60多名未成年人被雇用为酒馆的售货员和服务员。
此前,该酒馆因招用未成年工和童工的违法行为,被涟水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分别给予2万元和8万元的行政处罚,因不配合检查被给予1.8万元的行政处罚。但酒馆一直对处罚置若罔闻,不仅不缴纳罚款,还在附近设置专门的岗哨,组织未成年人在酒馆工作,逃避检查。
涟水县人民检察院在办理一起涉及成年人的刑事案件时,发现该酒馆招收未成年人,接纳未成年消费者。之后,淮安市检察院于2021年12月20日向淮安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民事公益诉讼,理由是涟水微时光酒馆的行为侵犯了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损害了公共利益。
庭审中,双方就涟水微时光酒馆是否存在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涟水微时光酒馆的行为是否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涟水微时光酒馆是否应当承担停止侵害、赔礼道歉等民事责任进行了充分质证和辩论。
法院认为,未成年人由于身心发育不成熟,辨别是非和自我保护能力较弱,思想和行为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干扰,需要法律的特殊保护。中国宪法、刑法和民法典对保护未成年人权益作出了专门规定。此外,《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规定,营业性娱乐场所、酒吧、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不得让未成年人进入或者招用未成年人。
威廉时光酒馆为实现盈利,接受未成年人饮酒,招募未成年工,并以免费酒水为诱饵吸引未成年人,侵害了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在一年多的经营时间里,该酒馆因醉酒寻衅滋事、打架斗殴等事件引发数十起警情,对周边学校氛围造成了负面影响,破坏了不特定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扰乱了社会秩序,使不特定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面临被侵害的风险,具有损害个人利益和公共利益的双重性质。
庭审时,还播放了酒馆营业的视频。表演者衣着暴露,现场一片混乱。很多在这里工作过的未成年人因为饮酒过量而受到伤害,嘈杂的环境也对去酒馆消费的未成年人产生了负面影响。
在案件审理过程中,执法法官发现多名涉案未成年人对自己的行为表现出悔意。如何更好地挽救这些孩子,警醒其他未成年人家庭,淮安中院、淮安市检察院制作了《家庭教育指导令》,送达多名涉案未成年人家长手中,以《家庭教育法》为主题,向家长讲解其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主要责任。
来源:法治日报